沈家有这样一位女儿,也实在是父亲的运气。
大哥前程远大,因为跟着李晟出生入死一回,便得了皇帝额外的青睐。
二哥虽然没什么志向,但如今进了翰文馆,只管修书编史,也是个安稳不易出事的差事。
想起在宫中,太后对她抱怨的那些话,她不觉暗暗苦笑。
她何尝不想一生一世一双人?何尝不想丈夫只守着她一个人过活?
虽说李怡是个重情重义的,对她也爱重,但他也还有侧妃,前些日子又收了个侍女为姨娘。
若是与别的宗室子弟比,李怡这样已是算是极为自律的亲王了。
可人跟人还就是不能比。
同样是沈家的女儿,蕙如就是有这样好命,嫁了个将来要当皇帝的,却还能守着本心的男人,夫妻同心同德地过日子。
不止丈夫心志坚定,就连她公公也一心向着她,亲自去宫里为儿子儿媳求情,让李晟只守着她一个人。
得夫如此,夫复何求?
芳如心里不免就会想,如果是李怡当了太子,他一定不会有这样的胆色,敢顶撞皇帝,拒绝太后为他选妃的美意。
到那时候,她还能过现今这样舒坦的日子吗?
不停地算计着,算计别人,防人算计。在那深宫里,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稍有疏忽不但会失去一切,还会祸延亲族。若是那样,她只怕连睡觉都不会踏实。
“母亲是该消停了。”芳如点点头,对父亲说,“如今咱们家就如鲜花着锦,她还能有什么不如意的地方?兄长都有出息,女儿家里和睦,嫂子又为她添了孙儿孙女。女儿去劝劝她,让她好好跟您过日子。”
也不知道芳如是怎么劝的,不过半日的工夫,大夫人就蔫头搭脑地去给老夫人赔罪去了。
总算看在芳如和她两个哥哥的面子了,老夫人也不能一直将大夫人这样给圈起来。
再三叮嘱,再三敲打,这才将大夫人的活动范围从她自己的小院子扩大到了整个沈府。
但是想出府?
门儿都没有!
大夫人在沈家二十几年,还是头一回被全家上下这样数落,多少年的傲气信心,被打击得灰飞烟灭。
不过她好歹也算是想明白了。
家里人再怎么数落她,那也是关起门来的事儿。
她萧氏再怎么着,也是沈家当家的宗妇,沈大老爷的正妻。
那常姨娘就算受着宠,生了个皇后女儿,又有儿子,见了她也一样要行礼叫夫人。
这么一想,心气儿又顺服了不少。
看看自己的儿女们,总算有一位王妃,一位前程似锦的大儿子。茵如和青崧两个,虽然比不上他们的妹妹和哥哥,但也是比上不足,以下有余的。跟旁人家的儿女比起来,也还是好。
争强好胜了一辈子,她如今也有些累了。
芳如说的对,只要她不出错儿,不犯糊涂,就这样平平淡淡地过着,等将来李晟登基,还能少得了她的一品诰封?
有时候人就是这样,没想开时,就一个劲儿往那死胡同里钻。一旦退一步,面前就是开阔天地,整个人生就会变个样子。
沈大夫人这也算是醍醐灌了顶,陡然就安份下来。
大老爷见妻子人也平和下来,又像以前那样温婉柔静着,不再总抱怨这个,抱怨那个,心里也十分欢喜。
到底是一起生活了二十几年的发妻,大老爷对她的感情自然不比其他人。
一来二去,原来被她折腾得冷掉的心,又渐渐捂热了。
当然,这也是后话。
八月初八那天,是李晟受册封,祷告先祖的日子。
天还没亮,蕙如就将李晟从床上推起来,夫妻俩沐浴更衣,做着大典前的准备。
而那个时候,一辆青帏油篷车悄无声息地缓缓驶入了宫城。
作者有话要说:其实大夫人严格来说也不是什么坏人,一心想着自己的亲生骨肉,偶尔会犯犯蠢,大家就原谅她吧。
先预告一下,明天是给皇后和太夫人发饭盒,大家嘴一个~~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