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宽厉声道:“可是西伯侯姬昌的所作所为,除了没有举起反旗之外,和北海反叛的诸侯又有什么区别?这样的大罪,朝廷不赶紧加以论处,反而还要继续姑息纵容下去,而且以姚大人的意思,甚至要对西伯侯lùn_gōng行赏,凭什么?难道就因为西伯侯姬昌没有像北海诸侯一样,摆明车马反叛吗?”

这话一出口,满殿沉默。其实朝堂上的这些臣子们,心中未必对西伯侯姬昌的行为没有怀疑,怀疑他有不臣之心。只是纣王残暴不仁,行事实在是不得人心。再加上,真正忠心殷商的那些臣子,大多在纣王第一时间犯错的时候,就犯颜直谏,被他给杀了。剩下的这些大臣,虽然不能说心怀贰心吧,但是很多人对殷商的忠诚度不够。

在王筀鵀看来,这些朝臣,有点类似她穿过来的那个世界的打工者,他们现在是在给殷商打工,但是他们眼看着殷商这条船,如日落西山,有日渐沉没的危险,并且还不时有性命之忧,因此自然要想法子换一条船。正好,西岐这条船宛如旭日初升,形势一片大好,而且这船上的人还是认识的,并且以前关系不错。若是跑去过的话,远比到一艘谁都不认识,非常陌生的船要好。因此他们就不由自主的开始下功夫,为日后跳槽做起铺垫来。这就是为什么朝堂上那么多的大臣帮西伯侯姬昌说话的缘故了。

不然,就算西伯侯姬昌再厉害,再会为人,也不能结交下这么多朝臣。他若是有这个本事,恐怕就不会蛰伏这么久,早就举起反旗了。而正是因为西岐没有正式举起反旗,所以这些朝臣们,就算有心投奔,暂时也不能过去。毕竟西伯侯姬昌还是殷商的臣子,大家同为殷商的臣子,他们跑到西岐去,算是怎么回事。所以这些朝臣们,只能留在朝堂上为西伯侯姬昌摇旗呐喊。

彼时微子出班奏道:“西伯侯姬昌擅专征伐,杀崇侯虎,封赏崇黑虎,确实有罪。只是昔日大王召东、西、南、北四大镇诸侯入朝歌,将东伯侯姜桓楚和南伯侯鄂崇禹枭首,二侯家将星夜逃脱,回报二侯之子,因此东伯侯和南伯侯两地反叛,不受朝廷管辖。太师闻仲前脚刚刚平完北海反叛,那边东海又反了的平灵王。如今天下士马纵横,刀兵四起,八方不宁,民不聊生,实在不益再动干戈。”

“西伯侯姬昌作为四大镇诸侯之首,实力雄厚,至今依旧按照臣子的礼节,每年向朝歌朝贡,因此他虽有罪,但是到底心中犹存一缕忠心。他受大王白旄黄钺,为其四处征讨征伐,原就有禁暴除奸之意。北伯侯崇侯虎罪不容诛,死当其罪。众多周知,西伯侯姬昌心地仁慈,最是怜悯百姓,不忍见百姓受苦,这才擅自出兵征讨,倒也不算全然有过。以臣之愚见,朝廷发文到西岐,质问西伯侯姬昌之罪,请他上一份认罪文书,并酌情加以惩处,这事就此罢了吧。”微子将西伯侯姬昌这事做了一个论调,说出了解决办法。

听了他的话,众臣皆言大善,表示同意。微子这番话虽然一样是替姬昌说话,但是细细琢磨之后,就明白他其实想要表达的意思是,现在朝廷四面作战,已经很辛苦了,实在是支持不起,再和西岐打仗了,因此姬昌这事,看在他还没有公然举起反叛的旗帜的份上,朝廷就不要太过咄咄逼人了,免得逼反了他,最后不好收拾。让西岐那边递过来一个台阶,然后朝廷这边退一步,脸面上过得去就行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吧。

微子和箕子都是皇族,殷商不好,他们也不会好到哪里去。虽然在殷商覆灭之后,他们也能和其他臣子一样,投靠西岐,但是因为他们前朝皇族的身份,纵使西岐那边对他们礼敬有加,恐怕他们的日子也未必能好到哪里去。毕竟,哪怕他们像阿斗刘禅那样无能而又窝囊,身为殷商皇家人的他们依然也躲不过有复辟之心这个怀疑。所以这些皇族出身的臣子,他们虽然不想帮着西伯侯姬昌说话,但是情势比人强,不得不低头。

是呀,不管西伯侯姬昌行事怎样,至少他名义上,还把自己当做殷商的臣子,认这个朝廷。不然,四大镇诸侯,全都反叛,不仅将会极大的削弱殷商对地方的控制力,而且朝廷的威严也会消失殆尽。届时,更不好收拾。王筀鵀有些懊恼,千算万算,倒是忘了这一点,把殷商现在的情势给忽略掉了。不过这个结果,比之前她和褚宽讨论还要稍微好那么一点,因此她丢给褚宽一个眼色,让他不要扒着西伯侯姬昌的事不放了,继续下一个问题。

褚宽和王筀鵀有着同样的懊恼,并且还有着很深的自责。因为在他看来,皇后娘娘没有想到这一点,无可厚非,毕竟她才接触朝政多久。但是作为臣子的他,没能想到,则是失职。因此接收到王筀鵀的眼色之后,马上出列,说道:“既然诸位大人承认西伯侯姬昌的罪过,那么崇黑虎接任其哥哥北伯侯崇侯虎爵位一事,不符合爵位传承规矩,并且他担任北伯侯之后,并不曾向朝廷上表,请求大王敕封,摆明是不将朝廷放在眼里。此人出卖其兄,独占崇城后,北边地方,俱不服朝歌,由此可见,终非良善,不知该做何处置?”

不等其他人说话,高坐在御座上的纣王一掌拍在桌子上,说道:“崇侯虎跟随在朕身边,屡建大功,原无罪,皆系西伯侯姬昌屈陷,朕岂不明?你们不必以成议而陷忠良也。如今崇侯被叛臣诛戮,情殊痛恨!”传旨:


状态提示:第一零九章--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