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的份额,最起码有八成被大制作占领,余下的两成才被小成本制作瓜分。
这并不是一个好的现象,华语电影市场日渐繁荣,中小成本电影也是市场的一份子。
每年才多少部大制作,一年十二个月,院线上映的片子大部分都是中小型成本!”
康剑民先是指出当下华语电影的弊端,大片通吃,中小成本被轰的连渣子的不剩。
随即,他又话锋一转,抬高几分声音道:“说道小成本电影,今年初电影协议曾联合光电下属的统计机构,特意就小成本影片的问题做了大规模的调研活动。
我们发现,小成本电影在创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粗制滥造,题材立意不高、剧情故事单一、逻辑弱、内涵不够、三观不正等等弊端因素。
风格多变,本应该是中小成本的优点!
可就我们调研发现,大多数影片在开机后连剧本都没有完善
投资方、导演、剧组,甚至演员都没有拍好作品的概念,以至于成片出来水准极低,导致观众不买账!”
随着康剑民的发声,台下的众人纷纷来了精神。
他的话说的没错,说道了许多人的心坎里。
一部电影。
如果说立项之初,导演、演员肯定占据首位,名导、名气大的演员加持下,投资方才会投钱。
但当剧组筹备完善,开机拍摄后,电影剧本必须放到第一位。
这时候箭在弦上,导演、制片、剧组各部门、演员全都到位,马上就开拍了。
突然发现剧本没搞好,或者说导演有新想法,想换个拍法。
这尼玛要死啊!
剧本不完善,电影叙事方面得出大问题,导致前后风格不统一。
还有的导演想一出是一出,不顾电影的质量,只想着赶紧杀青,趁着市场火爆圈钱。
两部、十部、百部。
每年无数中小成本电影,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淹没在院线,被大制作拍死在沙滩上。
王中君、于栋、王长田、宋戈等人频频点头,对康剑民的话大为赞同。
小成本电影,主打一个以小博大,制片方多是新成立不久的影视公司。
这些新成立的公司,绝大部分的老板都是跨界而来,根本就不懂电影。
酒桌上多喝了两杯,一吹牛,一拍脑袋就决定投资,根本没有好好制作的念头。
这些公司还喜欢单打独斗,不找专业人员加盟,不找大型公司把关。
好似生怕被大影视公司看中他们手中的项目,偷摸给抢了一般。
等成片出来后,电影的好坏也不懂,一股脑的上门找各大影视公司发行。
一上来,张口就说他们拍的电影是一部大黑马!
你们这些大公司不投个几千万宣发费,绝逼后悔一辈子,对不起他们的辛苦付出云云。
再接着,康剑民又说起一些卖座的小成本电影,说这些电影‘情节庸俗、趣味低级’。
“抛开那些卖不动的小成本电影,那些卖座的国产中小成本的电影同样存在着各种问题。
价值缺失,情节烂俗,一味拉低审美哗众取宠。
其中《一夜惊喜》、《小时代》、的遭诟病最多,前者桥段低俗,为求搞笑不讲下限,后者则大肆宣传拜金观念腐蚀受众的价值观!”
诚然,一部电影、电视剧不必每个情节都像教科书一样说教育人。
但我们是电影人,每创造一部作品,我们总要替观众们考虑考虑。
只为了博受众一笑,为了追求票房,不顾电影的基本逻辑,枉顾现代人民的三观,情节极尽浮夸、道具极尽奢华,往往无法赢得口碑上的肯定。
一部“叫好”又“叫座”的作品,需要创作者在追求赢利的同时也提高电影的文化含量,为观众提供“可口”又有“营养”的精神食粮!”
好一番指责后,康剑民才满意的放下话筒。
他很懂分寸,没向各大影视公司开炮。
真要依着他刚才的话语,徐争的《摩登时代》、冯裤子的《非诚勿扰2》、赵燕子的《致青春》都在批判的范围内。
……
康剑民说完,正位李前接过话题又聊了起来。
李前指出,当前华语电影存在许多跟风抄袭事件。
一个电影大卖,后面必然会有多部跟风之作,借用前作的热度跟唬头。
这是不健康的行为,是华语电影的毒药。
就在方子恒听的精精有味,暗想李前不知会点谁的命,对哪几部跟风之作开喷时。
一道夹杂着几分笑意和询问的声音,突然传入他的耳朵。
“方导,你是咱们国内最年轻、最具才华的导演,也是少有能够将艺术和商业完美融合的导演。
同时,你也是被跟风受害最严重的导演之一,你来跟大家说一说,如何才能抵制这种不良的跟风抄袭行为!”
方子恒顿时蚌住了。
他看着台上面带笑容,做请起手势的李前,心中一万只草拟马狂奔。
不好!
老家伙给他挖坑,让站出来得罪人!
这时候,现场众人的目光也聚集了过来。
不论台上台下的领导们,还是后排的影视公司老总、导演、知命演员们,全都看向了他。
方子恒施施然起身,一位工作人员小跑着过来递上话筒。
得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