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国姓窃明>第377章 师出有名

随着这战后第一个五年恢复期结束。东北问题基本算是稳住了,各地粮食、油料也很是充裕。朝廷军粮库和各地常平仓也都有了足够的结余,哪怕再开始一场战争也没问题。

历史上这段时间大致对应顺治末年,天气和自然环境本来就处在好转的过程中,小冰期的烈度是逐渐减弱的,如今总算是让大明来吃满这一波天时红利了。

另外,提到顺治不得不说一句题外话,福临在投降大明后的第五年,二十一岁那年,还是寿终正寝了,比他大哥豪格多活了五年。

没人怀疑福临是否有被害,都觉得他是自然死亡——而且,这种事情是有先例的,当初赵匡胤黄袍加身的时候,对周恭帝柴宗训貌似那么礼遇,周恭帝一个八岁小孩儿,最后不也是又活了十三年,到二十一岁时“因病自然死亡”了。

周恭帝之死,可是天下都没人怀疑过。既然如此,福临二十一岁因病老死,也是妥妥的没问题,过程中并没有任何满蒙刺头冒出来。

萌芽之中的蠢蠢欲动,也都被大明雷霆干掉,反正现在东北汉人规模已经是满蒙的五倍。曹变蛟和黄得功在边疆地区搞军屯建设也不是吃素的,正好把人心不稳的部分再收割一茬。

局面彻底稳定住之后,隆武十五年底的一次年终会议上,朱树人终于打算部署一些新的动作。

休养生息够了,偶尔也该小规模维持一下行动强度,活动活动筋骨。

大规模的战争他是不会去乱来的,但是作为对满蒙征服战争的后续延伸,追究一些此前与伪清不清不楚的裙带势力的牵连责任,不把问题扩大化,那还是可以做到的。

而朱树人想到的第一个需要惩处的对象,就是扶桑地区一些十年前据说违反大明禁令、也违反了扶桑幕府禁令,擅自跟伪清贸易、为伪清提供战略支持的小势力。

这里必须澄清一句——并不是因为朱树人作为穿越者、对扶桑人有什么特别的仇恨和歧视,才去没事找事。而是在明清之际这个当口,这个时代的扶桑人确实本身做得有问题,因为种种蝴蝶效应,被大明抓住了把柄。

为此,朱树人在这年年底的地方实权督抚述职过程中,招来了在辽东半岛和大员岛分别经营了五到十年的小弟郑成功,把自己的诉求告诉了郑成功,

想利用郑成功跟扶桑人比较熟的关系,给对方带个话,让对方严肃处理那些“前些年破坏大明对伪清的贸易禁运、给伪清提供战略物资对付大明”的奸贼。

郑成功乍一听这个要求时,还很是懵逼:“扶桑人当年什么时候支持过伪清?他们都不挨着,大明沿海的贸易都是王爷您和咱两家把持的,扶桑人四面环海,不可能陆路跟伪清贸易吧?”

朱树人却早已拿到了证据:“怎么没支持过?伪清末帝豪格当初之所以在辽东失守后,还能回到吉林将军的辖区死守拖延,害得咱大明又多花了好几年的工夫才彻底扫除干净,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扶桑的虾夷蛮子给伪清提供了虾夷稻的种子!

另外,听说虾夷人不仅在虾夷岛上居住,连带着虾夷岛北面的枯叶岛的南部!当年豪格得到的黑麦种子来源,根据本王的调查,似乎也跟虾夷人有关!

别看这些虾夷蛮子一开始提供的粮食不多,但新物种的种子的价值何等巨大!这些东西是会几何级数繁殖,最终对国运和天下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的!

要不是虾夷蛮夷违反大明对周边各国的涉清贸易禁运,导致伪清在原本无法大规模种出粮食的土地上、重新建立起聚居区站稳脚跟,大明会花那么大代价才拿下伪清最后的残部?

所以,这笔账要清算,至少要让虾夷人付出相当于我大明对豪格最后决战损失的代价!大明对清最后一战的伤亡,都需要他们买单!否则豪格早在沉阳就死透没处跑了!”

这番话看似强词夺理,但逻辑上还真就讲得通。

郑成功花了好长时间理解大哥的说辞,一开始他下意识想辩解说:虾夷人根本跟大明没有接触过,也没有约定,又何来违约?

但他很快想到:虾夷人是没有跟大明约定,但扶桑的幕府是跟大明有约的,虽然不是严密的纸质条约,至少也是君子协定。

扶桑本就闭关锁国,这几十年以来,对外贸易有很多限制,只给明朝和部分朝鲜、还有荷兰人发放了贸易勘合,不在勘合上的贸易本来就是违法。

而大明既然跟扶桑幕府曾经达成了默契,就是基于“扶桑幕府肯定能对外完成他对内的管理承诺,管住手下人别乱来,不能唯利是图什么钱都赚”。所以大明才没必要专门事无巨细交代!这是大明基于信任才没多说!

现在,既然扶桑幕府管不住虾夷人,大明就要来帮忙管一管了!

何况,扶桑的幕府将军,历来正式名字都叫“征夷大将军”,这个夷就是虾夷的意思。说明扶桑自古连天皇都知道,他们统治的地区是当地的“文明地区”,不包括那些“蛮夷”,所以幕府将军才要去“征夷”,而且这个“夷”始终不算是彻底被征服的状态,所以不是扶桑天皇的臣民。

因此,17世纪的北海道,确实可以说,法理上跟扶桑是两个国家!类似于明清之间的关系!一个相对文明一个相对蛮夷。

既然扶桑管不好自己列岛北段的蛮夷,导致那个蛮夷跟华夏东北地区的蛮夷相勾结、还危害到了大明的平贼进程,那大明就


状态提示:第377章 师出有名--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