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终于舍得下令强攻,叛军士卒们遂制好云梯,驱赶团练乡勇、蚁附攻城,不惜伤亡也要夺下常山。
一天之内,常山郡城上下伤亡三千余人,将四面城墙全染成血色。
是夜,史思明还忧心忡忡,到后半夜才睡下,盔甲都没卸。他才进入梦乡,又听到了营外的鼓噪,心烦地捂住了耳朵。
因为每天夜里,李光弼都会派一支轻骑骚扰他的营地。那是陇右骁骑统领,他伏击过几次,被耍得疲惫不堪,此时根本不想理会。
然而,听了一会之后,史思明倏然坐起。
今夜的声音不对劲。
“敌袭!”
他大喝着,出帐,到旁边的帐篷里一脚踹醒了史朝义,骂道:“敌袭!还不鸣鼓?!”
“阿爷?不是每晚都……”
史朝义也听出了不对,连忙窜起,随史思明出帐。
但此时,整个帐中营地都因李光弼一直以来的骚扰而显得滞后、僵硬。而今夜确实不是骚扰,一支唐军已经踏马进了营中。
喊杀声中,火光四起,映照出了一杆大旗。
“郭!”
“是郭子仪?!朔方军来了!朔方……”
郭子仪若至,代表着叛军在河北所有的布置被打破、朔方与河北之间的通道被全部打通,代表着朝廷的西北精兵已经能随意杀入战场。
叛军顿时感到巨大的绝望。
“不是郭子仪!”
史思明还在试图激励士气,遣信马到蔡希德营中求援,很快,他得到了回复。
“报!将军,不好了,蔡将军已经败逃了!”
“什么?撤!快撤!”
史思明知战事不可挽回,只好独领一支心腹精锐撤师。
才逃出营,混乱之中,忽有一支利箭“嗖”地射来。
破风声至,史思明迅速勒马。
“噗。”
利箭顿时射中他的战马,伴着马匹悲嘶,他摔下马来。
“叛贼哪里逃?!”
唐军中一员将领执弓奔来,正是李晟。
“阿爷!”
史朝义见状,回首一箭射向李晟,弃弓,飞马上前,将坠马的史思明拉上他的战马,高喝一声“断后”,马不停蹄地便逃。
李晟一箭射落史思明,正待再追,感到有箭矢袭来,连忙一低头,“叮”的一声,箭矢射中他的头盔,等他再抬头,史思明父子却已被其亲兵挡住了。
是役,史思明、蔡希德大败,向北逃往博陵。
~~
“大胜!大胜!”
“常山解围,河北光复!”
天光照在常山郡的城楼上,忙碌了一整夜的袁履谦猛地听到城外信马的呼喝,抬头看天,忽然眼睛一酸,泪如雨下。
他想到了自己站在那痴肥的安禄山面前,弯腰埋首,捧起那件紫色的官袍。
再多的屈辱,熬到了这一刻,终于是熬完了。
“袁长史,袁长史?”
袁履谦泪水朦胧地回神看去,却见李光弼已到了他面前。
李光弼昨夜命一支兵马与郭子仪夹击史思明,自己则率军大破了蔡希德部,此时盔甲上满是血污,脸上却难得显出轻松的笑容。
“走,随我去迎郭子仪。”
“容我换身衣裳,以免失礼。”
“不必。”
李光弼上马,当先便走,走着走着,忽道:“我与郭子仪素不和睦。”
“什么?”袁履谦尚未反应过来。
“总之是合不来。”
袁履谦闻言,忧心不已,心想倘若这河东、朔方的两位大将不合,如何是好。再回头看一眼身后那大摆阵驾的边令城,更让人担忧了。
他们赶到叛军营地,只见唐军正在清点叛军的首级,一颗颗血淋淋的头颅像白菜一般被装在板车上。
边令诚一见就欣喜,上前查看,并在此等着,等郭子仪来拜见他。
李光弼则与袁履谦往大帐走去。
袁履谦先进了帐,只见一个身长六尺,长须美髯花白的老者正倚在史思明的榻上呼呼大睡,甫一听有人进来,立即睁开了眼。那时而呜咽,时而高亢的呼噜声顿时停了下来,也不知他睡熟没有。
他没披甲,袁履谦也不敢确定他是不是郭子仪,转头看了李光弼一眼,李光弼冷着脸没说话,目光盯着史思明落下的长槊,上前捧起一看,目露惊喜。
“敢问可是郭公?”
“不是。”
袁履谦一愣,盯着对方的眼袋发了片刻的呆。
“哈哈哈,兵不厌诈。”郭子仪哈哈大笑,高大如山的身体站了起来,道:“朔方节度副使郭子仪,幸会,此番破贼,袁长史居功甚伟啊。”
“不敢当。”
说话间,郭子仪已看向李光弼,两人睇目相视,不交一语,让袁履谦感到十分尴尬。
末了,郭子仪先开了口。
“那槊,我看中了。”
李光弼遂放下那杆长槊,又听他接着道了一句。
“你既喜爱,赠你便是。”
“好。我得人举荐,今官职已不逊于你。”
“哈哈哈。”郭子仪哈哈大笑,干脆趿了鞋上前,拍着李光弼的背,道:“今叛贼乱国,迫需你我齐心协力,岂还好再怀私忿?”
李光弼亦是爽快,当即执礼一揖,道:“愿合力破贼。”
“好!”
袁履谦原以为他们的“不和睦”是怎样的党同伐异,没想到竟是如此孩子气的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