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城一直都有关于关外的传说,但是有一些传说在很多人心里都是荒诞不经的,认为只是在夸张演绎,并不是真有此事。
而且各种传说也不一致。
那些传说都是去关外行商的商队带过来的,他们也说到了水泥的路面,说到了楼房,说到了各种各样的工业产品。
但是每次都不一样。
上一次还在说那边有着一两百里的水泥硬化路面,下一次那个里程就变成上千里了。
上一次还说这有三四层高的楼房,下一次就变成八九层高的楼房了。
上一次还说着那里将军们的府宅晚上都灯火通明,用的都是硕大的夜明珠,下一次就家家户户都用上了那样的夜明珠。
前后的不一致,越来越夸张的说法,让他们认为这就是在胡说八道。
可是池旭的叙述,却让他们明白了,那并不是在胡说八道,大多数的传说都是实情。
夜明珠没有,是一种叫做电灯的东西,能够在晚上发出太阳一样的光芒。
为什么路越来越长,楼越来越高,那是因为他们那边的发展速度很快,所以每一次说的情况都不一样。
这一次池旭还带来了更多的不同。
那横跨于大河之上的大桥,还有那跑得比马更快的汽车,可以自动清挖水底淤泥的铁甲挖泥船。
每一样都是非常好的东西,都是这个世界迫切需要的东西。
尧国没有,但是关外那个苦寒之地已经有了。
为什么能够制造那些东西,池旭将这归功于方浩在所编教材里面提倡的科学。
他特别提到了关外那些边民子女的教育问题,说到所有六岁以上的儿童就必须要上学读书,而且费用都由学校来承担。
这让那些大臣们都感觉到非常的震惊。
这样的做法,不要说推广到尧国全境没有那个条件,就算是只在京城这边推广也没有那样的条件。
他们都是读书人,当然知道接受教育需要多大的成本。
让所有适合读书的孩子都去读书,还给他们负担所有的费用,那个成本太大了,朝廷根本就负担不起。
池旭这样说道:“我在那里弄了几套他们从小学到中学的教材过来,他们的教育不重视圣贤之言,却以科学为重。小孩子起就开始接触那样的学问,所以能够制造出那些我们看来不可思议的东西。”
“什么是科学?”正统问道。
“分科而学,即为科学。”池旭说道,“他们就是将数学、语文、物理、化学、劳动等等都分门别类,识字明理,只不过属于语文一类,在他们所学的东西里面,所占分量很轻。数理之学,才是他们最看重的。”
“识字明理,才能够懂得圣贤之言,才能够懂得治国之道,那才是第一等的大事。不去学这个,去学那些奇技淫巧的知识,那不是教坏孩子吗?”
有大臣愤怒的说道。
他这话得到了很多人的响应。
池旭道:“道理是这个道理,可是他们能够发展的那么快,就是因为学习那些奇技淫巧的知识,才能够制造出火药,制造出大炮,制造出炮弹,甚至制造出电灯,制造出汽车来。”
那些响应的大臣都说不出话来了。
奇技淫巧又怎么了?
人家就是能够制造出碾压他们的东西出来。
正统眼睛一亮,问池旭:“学好了那些知识之后,就真的可以制造出那些东西来吗?”
“他们已经制造出那些东西来了。”池旭回答道。
在那里呆一个多月,实际上他也知道方浩那边能够制造出那些东西,并不是因为学生学的那些知识。
学生学那些知识之前,就已经制造出了那些东西。
学了那些知识也未必就能够制造出大炮和炮弹呢,因为他粗略的看过,并没有那样的技术。
但是,为了推广方浩教材里面的那些知识,他只能够夸大那些知识的作用。
他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学了那些东西,对这个世界一定会有很大的改变,而那改变是向着好的那一面做出的改变。
“大概要多长的时间呢?”正统问道。
“我看了他们的教材,从小学到中学一共是十年的时间。”池旭道。
“十年……”
正统脸上闪过一丝失望。
十年时间太长了,谁能够确定这十年之内方浩不打过来呢?
“方浩到边关,一共也才十年左右,学那些东西应该用不着十年吧?”有人反驳。
“他的教材是针对大多数人的,”池旭说道,“至于他本人,据他所说,小时候就得到了异人传授,而且从他的诗词文章也可以看出来,他是一个天才,远非我们可比,对于他我们不能以常理推论。”
对于方浩是天才这种说法,但是没有人反对,他的表现看起来确实挺天才的。
不管是当兵打仗还是下马治民还是吟诗作赋,甚至包括种田,都没有他不精通的。
这样的人不是天才,这个世界上就没有天才这种说法了。
有大臣说道:“可是等到十年之后,我们这边的人学会制造那些东西,他们很可能就会弄出更厉害的东西来。”
“万物有其终极,也许这就已经是最厉害的东西了呢?”池旭说道。
虽然他自己并不相信。
至少他在望海城那边就了解到方浩要制造出很大的铁甲大船,那是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过的东西。
可是现在他只能这样说。
反驳了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