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齐王被救出去之后,郑贵妃在正统皇帝面前也没有了以前的提心吊胆,小心翼翼。
就算是将皇帝给激怒了,一刀将她给杀掉,她也无所畏惧。
一死而已,并不会比活着更痛苦。
虽然她想看到正统皇帝一步步的走向陌路,但是她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小心翼翼的委曲求全苟且偷生。
能够讽刺正统皇帝的时候,她绝对不会错过。
她在正统皇帝心中还是有着一定的地位——至少正统皇帝没有像对待尤登阁的女儿一样,让那些侍卫对她进行凌辱。
就算是有,她也不会在乎了。
几年的时间,她承受了太多不堪的羞辱,已经让她对这样的事情不再在意。
在齐王被救走之后,她不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已经不再对那样的事情排斥,甚至还会有一种很邪恶的享受的感觉。
不只是因为她的年龄,挣到了生理需求最旺盛的时间,还有着一种破罐破摔的想法。
反正贞洁节操那些东西跟她已经没有了任何的关系,她又何必为了那些东西来承受折磨呢?
正统皇帝的威胁,对她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意义,她一点都不在乎。
对于她的反应,正统皇帝相当的愤怒,但是又不能真正的将她怎样。
他对郑贵妃的这一副身躯非常的迷恋,那已经不是一般的情感,而是融入到他灵魂中的执念,他没有办法去破坏这一副身躯。
现在齐王不在,他就是想要利用郑贵妃的羞耻感来折辱她都做不到。
瞪了郑贵妃半天,他才冷笑着说道:“我告诉你,就算是有一天他们打进这皇宫里面来,将我给杀了,你也没有办法逃离我的手掌心,就算是死,你也要跟着我一起死。”
郑贵妃也冷笑着说道:“行啊,我无所谓啊,能看到你死,我就很开心了。”
正统皇帝其实心中也明白,京城不可能挡得住方浩的军队。
禁军之中最精锐的三万骑兵冲过去,遭遇到人家两千人的军队,结果都没有伤到一个对方的士兵,就被杀掉了几千人,还俘虏了一大批人,只剩下几千人逃回到进城来。
这样的力量对比,哪怕他对行军打仗并不内行,也能够看得出来,双方并不是一个等级的存在。
特别是从那些逃回来的骑兵嘴里知道了方浩的军队不只是拥有着犀利的火炮,还有着携带方便的火枪。
他们根本就跑不到对方军队的面前,就被对方给干掉了。
这不是打仗,这就是挨打。
京城的城墙看上去给人很强的安全感,但是能不能够起到御敌于城墙之下的作用,正统皇帝也觉得很悬。
更重要的一点,现在方浩并不是在造反,而是拥立了齐王为敌,打着所谓先帝遗诏的名义来夺取政权。
在这种情况下,指望着地方上的武装力量组织去勤王队伍,那就未免太天真了一点。
如果方浩的力量没有那么强大,倒是可以指望一下,然而现在看上去,方浩那一支军队就可以碾压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军队,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冒着送死的风险来勤王的,恐怕找不出几个。
正统皇帝对自己有着自知之明,哪怕登基之后就开始实行所谓的仁政,可是还没有达到让天下臣民奋不顾身来救自己的地步。
从齐王被捞出去之后东燕、西陇两省立刻就投向方浩这一点可以看得出来,那些臣民忠心程度并不高。
而方浩起兵之后就有两个省很快的宣布站在齐王那一边,更可以证明这一点。
就算是京城的城墙能够抵挡住火枪火炮,但是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也支撑不了太多的时间。
就算能够支撑一年甚至两年,又如何呢?
一两年之后,城里面不会再有任何粮食可以吃了,就算是人吃人,也没有办法吃那么长的时间。
所以他对战争的结果有着一个清醒的认识。
那就是自己肯定会失败。
这一点只要头脑还正常的人都能够看得出来。
不过,以后会失败,那也是以后的事,现在能多当一天的皇帝,他也乐得多当一天。
而且提出死守京城的,还是朝中的大臣。
一开始有人建议皇帝离开京城,往西南方向而去,避开方浩的锋芒。
这个名目叫做西巡。
西南方向很多大山,路途非常的不好走,易守难攻。
到了那样的地方,也不是不可以偏安一隅。
但是这个建议被否决了。
否决这个建议的是池旭。
他对关外的事情比较熟悉,反对的理由就是关外的骑兵力量非常的强大,而京城离西南那边太远,皇帝要西巡,西下的速度快不到哪里去,沿途又没有雄城险关来进行有效的拦阻,很可能很快就会被方浩的军队给赶上。
雁城已经算是雄城了,当年就是这座城池阻止了天赐大草原和碧落大草原两部戎突人的南下之路,但是在方浩军队的攻击下,一天都没有扛过去,西行路上没有比雁城更加想要的城池或者关卡,更加阻挡不住方浩的攻击。
那样一来,是将皇帝置于更危险的地步。
还不如留在京城。
尧国立国一千多年的时间,对城池不断的加高加固,绝对是这个世界上最为坚固的城池,留在这里坚守,希望要更大一些。
他的说法得到了朝中大多数人的支持,也得到了王大学士的支持。
王大学士考虑到的是如果正统皇帝放弃京城西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