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初六年下半年,尤登阁在老家办的育才学校进行了一次升级。
在这之前这一所学校只有小学部,可是现在已经建立了中学部。
这本来就在他的规划之中,朝廷拔给他的土地面积也足够,这些年他也到处聘请一些优秀的中学教师过来,师资力量也不成问题。
等那些小学的课程都完成之后,就可以进入到中学读书。
虽然只是私人学校,但是为了鼓励私人办学,方浩也给予的那些私人办学的人一定的用地优惠以及政策上的优惠。
虽然是私人办学出来的学生,也一样的可以参加全国进行的高考。
现在私人办的学校也有十几座,条件都还不错。
尤登阁的育才学校和王钟的圣德书院,这是这私人办学中的佼佼者。
他们的学校占地面积都很大,规模也很高,而且收的那些学生大多数都是高官子弟。
只不过这两家的办学路线完全的不同。
育才学校就是完全模仿的关外那边的学校,用的也是新式的教材,聘请的也是关外来的老师,重点关注的还是理工科的发展。
而圣德书院,基本上还是老套的,除了加入现代数学的内容之外,和以前的教育没有什么区别。
都是圣人之言,微言大义,诗词曲赋,八股文章。
两家虽然明着里不说,但是暗地里都有着较劲的想法。
虽然他们已经不再是朝廷里的最大两股势力,可是,毕竟也是宿敌,还是想着分出一个高低来。
这些学生培养的成不成功,关系到以后他们各自家族的命运。
所以双方都在按照自己的教育理念来培养那些学生。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尤登阁这一边的信心越来越足,王钟这边,颇有一些家长失去了信心。
以前那些人对于圣人之言还是相当的相信,觉得再过上千万年依旧是颠扑不破的至理名言。
可是,现在他们没有那么强大的信心了。
因为这几年的时间里,这个社会的发展已经快到了他们难以适应的地步。
通电的城市越来越多,交通也越来越方便,甚至还出现了广播这种鬼东西,每天早上七点和中午十二点以及晚上六点,就准时的开播,播放伟大皇帝方浩的讲话,播放全国各地的新闻,播放这个社会在伟大皇帝方浩的带领下又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功。
有时候还会有省里面官员的讲话,以及朝廷大员的实时讲话,将朝廷的声音带到更多的人耳中。
虽然只是各个省城才有这样的东西,可已经让人瞠目结舌了。
而且根据这个推广的速度,本来不用过上多少年就能够推广到全国所有的地方。
还有电话,更加的恐怖。
虽然还没有推广到各省市,根据大汉日报所报道的,已经在关外生产研制成功,实现了千里之外的实时通话,就和两个人对话一样。
这给他们的感觉就是一个恐怖。
只要脑子清晰的,就能够看出这些东西,在以后产生的巨大作用,对这个社会的改变。
这些都是科学技术带来的。
而圣德学院则将科学技术给排除在外,让他们担心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学成之后就成了一个崭新的废物,完全隔绝于世界之外。
甚至有一些家长,很委婉的向王钟提议要不要在书院里面加入现代科技的课程。
但是被王钟给拒绝了:
“沧海横行,方显英雄本色。现在那种新式教育,全国各地都是,我何必要办那样的教育?现在创办这个书院就是要教授圣人之学,成为这教育中的中流砥柱,为往圣续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才是我们读书人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跟随俗流,迷失自我。”
在他的坚持下,那些家长的提议没有什么效果。
一些担心的家长能够做的,就是悄mī_mī的加家族里面没有进入那所学院的适学儿童送到正规的学校去。
家里有一个两个废物不要紧,他们都能够承受得起,但如果全部都是废物,那打击就太大了。
鸡蛋不要放到一个篮子里面,传统的圣人之言要学习,这新式教育也需要学习。
当然,他们不敢送到育才学校,因为那和叛变无异了。
育才学校这边,尤登阁也知道圣德书院的事情,听到那里是继续教圣人之学之后,就没有将这座书院当作是自己的对手了。
天下大势,浩浩荡荡,他不认为还存在着逆转的可能。
支持他办学校的那些官员,随着时间的推移,信心也越来越足,对这座学校的捐助也越来越多。
这一座学校,到现在来说,已经可以说得上是全国境内所有中学里面条件最好的一所中学了。
这座学校前前后后已经接受了几百万贯的捐助。
这在以前是不可思议的,虽然大家都重视读书人,但是没有谁会拿那么多钱出来捐助一所学校。
可是现在大家都已经看到了知识的可贵,一项专利产品贵的甚至可以卖出上百万甚至几百万贯的天价来,培养一批好的学生,价值自然就在里面。
在这所学校,尤登阁还斥巨资建设了一座实验大楼,购买了很多先进的科研设备,成立了可以媲美几座大学的实验室。
现在虽然是才开始创立中学部,但是对于大学的建设已经在筹划之中。
中学才开始第一年级的教学工作,尤登阁就已经坐着车去关外那边的大学拜访,看能不能够挖到一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