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亲家家大业大,他不仅在舟山本岛批下来不少地皮,而又在衢山岛上准备开办水泥厂,玻璃厂。即使这样,他还不满足,又在嵊山群岛那里买下了几座小岛而独自经营。”徐文远看着汪三江说道。/p
姜敏听后脸上微微一笑,看着同席的大伙说道:“刘员外富足,犹如那陶朱漪顿,而徐员外也不遑多让,不但在这六横岛上批下来地皮,而且还投资了一个火柴厂,又在毗邻明州的海域上买下了一座海岛。姜敏听闻徐员外在那里要广建美宅千间,而用以养老。”/p
徐文远听后,对着姜敏微微一笑,又看着汪三江说道:“人老了,就钟意于这气候温暖湿润之地,徐某又不想远处大洋之中,故而愿意离神州住的近些。”/p
汪三江听后,也带着三分羡慕而说道:“徐老在此处置下高屋广舍,每日游戏于蓝天碧海之间,看那千帆过境,好不快哉!真乃是有福之人呐!”/p
徐文远听后,嘿嘿笑着,脸上满是幸福的说道:“徐某原本不过一个难民而已,幸而能够移民于东夏,现而今儿女也都有了大的出息,而老朽也算是挣下了一份家业,平生再别无所求,惟愿养于林泉之下,过一过闲暇而又安逸的日子。”/p
汪三江听后笑着说道:“本院也曾想着寻一无人山谷,或是宁静的小岛,盖上三间茅屋,每日与青山绿水共为邻,过一过那神仙般的日子。只是琐事缠身,且日益繁重。/p
东夏初立,而目下神州板『荡』,局势不稳,若就此不前,东夏恐有灭国之危,我等也难说没有覆巢之祸,所以只能每日奔波不休。”/p
袁小英听后,方知汪三江心中也有一种隐士情怀,又对他抛妻别子的每日奔波,有了一丝不忍,她对徐文远说道:“东夏乃是所有东夏子民之东夏,员外如今积下了万贯家财,万勿就此归养于林泉之下,还要为东夏建设添砖加瓦呐!”/p
这“添砖加瓦”一词经常出于东夏诸君之口,因此徐文远并不奇怪而说道:“徐某能有今日,一切皆得之于东夏。若东夏还有用的到老朽的地方,徐某一定尽力而为的,还请袁秘书放心。”/p
徐文远见自己此言一出,汪三江双目似乎明亮了一些,那神情也为之一震,便又说道:“徐某在毗邻明州的别业,入冬之后便会建成,还请先生为老朽题上一副对联才好。”/p
汪三江听后,先是一愣,转而笑着说道:“本院的字是上不了台面,入不了方家之目地,不如由袁秘书代劳可好?”/p
徐文远也知道东夏诸君的字大多如初入蒙学的孩童做草一般,也不在强求而笑着说道:“那就由先生撰联,而轻袁秘书捉笔。”/p
汪三江见不好推脱,便起身而立,在花丛中渡着步子,搜肠刮肚的寻思那前人名联,不经意间看了一眼那北面的青山,又望了望那泉眼溪流,便笑语盈盈的说道:“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情万古琴。”/p
一众商贾及袁小英姜敏二人听后,无不拍案叫绝,大呼“妙联!,妙联!”/p
汪三江见群情高昂,多发赞美之言,便有些不好意思的饮了三五杯水酒,以遮过窘态。/p
。。。。。。/p
当天边的星星一颗一颗的次第亮了起来之后,汪三江三人便辞别了徐文远,丁三等人,又登上了三江号,往那海上仙山桃花岛而去。/p
三江号乘夜『色』而行,几十里海路用不了多少时辰,汪三江一行少不得昼行夜宿,在那桃花岛上的码头前停船睡觉。/p
第二天,汪三江出了房门就见岛上悠悠高山,礁奇石怪,碧海金沙,幽涧溪洞,山花烂漫,冈峦密布,山势起伏,林木葱葱,风光之旖旎,非笔力所能描绘。/p
袁小英少不得载歌载舞,而汪三江手搭莲蓬寻找那名传天下的安期秀峰,在袁小英不断的惊叫之中,三人下船而去,就见不远处的密林边缘,长满了『毛』红椿,普陀樟,弥漫着一望无际的杜鹃,黄杨,点缀着几许水仙与三五丛兰蕙。/p
姜敏开口向二人介绍道:“秦时方士安期生学道炼丹于此,尝以醉墨洒于石上,遂成桃花纹,奇异形状,宛若天成,人多取之为珍玩,故山曰桃花山,岛曰桃花岛。”/p
袁小英听后举目远眺,只见近海远山,诗情画意,恍若置身于仙境之中,不由得口吐前人之诗曰:“墨痕乘醉洒桃花,石上斑斓灿若霞,浪说武陵春『色』好,不喜来此泛仙槎。”/p
登岛之后,姜敏见时间尚早,汪三江与袁小英二人也对此地景『色』所陶醉,便提议前往大佛岩处游玩游玩,二人此刻早已流连忘返,自然是欣然同意。/p
及至那大佛岩处,汪三江见那绿树成荫,郁郁葱葱,流水潺潺,曲径通幽。山顶屹立的“大佛头”仿佛那巨型雕塑而宛若天成,云雾缭绕,巍峨壮观,其神奇之处,在于无论身处百里之外,还是近在咫尺的地方观看,那“大佛头”始终如一的一般大小。/p
姜敏见汪三江与袁小英对这大佛岩很感兴趣,便有说道:“相传曾有神仙下凡周游三千红尘,路过东海之时,为桃花岛的旖旎景『色』所『迷』恋,而不愿返回天庭,便就此化为石像,从而常住于此。”/p
汪三江与袁小英听后不免心向往之,便要攀越而上,一番攀藤扶树之后,三人便来到大佛岩顶部,见此出很是平缓,在此间极目远眺,只见海上诸岛点缀在大海碧波之中,恰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