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应征之事有结果了吗?
对。
卢照龄开口道:征令发出后,立即引起广大反响,截止目前为止,应征者已经有五十三个,这还只是上京及包括周边地区
他说着实际情况,也有震惊之意。
这个数量看似不多,其实已经很多了,要知道每次科考中进士的也就百人左右,而且还不一定都能做官。
本次拟召一百人,并且这还只是第一批,依情况而定,可能还有数批,所以像这种情况,是很大的恩典
卢照龄又开口道:拟召的一百人,可能很快就会够人数了。
每个人的身份都有严格审查吧?
有。
嗯,等人数够了,朕要亲自见一见。
卢照龄面色带着忧虑道:只是这样的话,人员良莠不齐,不一定就能做官,更不保证能做好官。
县令,乃是一县之长,虽属于基础官员,但极其重要,做好做不好,足以影响一地。
如此大规模的任用举人为官,之前从未有过这样的先例。
关宁知晓卢照龄的担忧,他开口道:特殊时期特殊对待,这批官员在到任之后,吏部官员要持续跟进关注,若不合适的直接清退,设定一年的考核期,只有做好了,才能长期任职
随便拉来一个人做官,本身就有冒险的成分在,但他已经制定了相关制度增加容错率,并且还会对这些人进行基础培训,不能两眼一抹黑,都不知道从何干起。
是。
现在的关宁以武登位,携天子之威,在整个朝堂都是一言九鼎。
即位之前的大肆杀戮有了作用,震慑到了很多人。
那些腐儒如何?那些御史如何,现在连屁都不敢放。
因为这位是真的会杀人,人们都在私下称他为暴君,因而他有绝对的权威,说什么就是什么
你来的正好,关于地方官制结构的问题,要跟你谈一谈。
关宁跟卢照龄谈的事情,主要涉及组织机构,这也是要改革的地方。
大康的行政体制分为,分别是县,府,州。
就拿县级组织机构来说,有正七品县令一人,正八品县丞一人,正九品主薄一人,不入品其属典史一人。
正式编制只有四个,小县还要少一些,没有主薄或县丞或者都没有,还有吏,吏是不属于正式官员。
县吏由七八人至十三四人不等。
也就是主管一个县的也就这几个人,组织机构并不明确,各项事务没有具体负责人。
当然对于一个小县来说是够了,可对于一个大县来说当然不行。
关宁准备重新划分行政区域,内战之后,有不少地方十室九空,有的因战祸受灾,有的外逃避战这些小县完全可以合并在一起。
他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基础行政区域建设。
这很关键,古代皇权不下乡,山高皇帝远,作为最基础的行政单位其作用不言而喻。
关宁要形成层层递进,上行下效的局面,以保证政令通达。
基础打的牢,楼层才能建的高。
因而关宁决定加强行政建设,在原有官职的基础上,按照朝廷六部的职能设立六房,分管具体事务,再建立治安署,负责地方治安,再设立都察吏,作为纪律监督。
这样行政体制完善,也更加系统,也属于吏制改革的一部分。
关宁跟卢照龄说着想法,他已经制定好,只需要执行就行,当然这也不是能很快完成,需要一步步的来
他是根据前世的经验,再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改革,也是在一点点的摸索。
不过关宁有很大的信心,因为他有太多的经验可以借鉴,避免少走弯路。
改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一蹴而就
而在这几天内,第一批应征的举人已经达到人数,总共有一百个人。
说多不多,说少不少。
应征,考察,入籍等相关程序结束后,他们得到通知,将会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学习,吏部称之为培训。
以往并没有这样的流程,大多都是直接上任,培训这个词还是新概念,带着好奇,他们参加了这次岗前培训,据说这是陛下首创的词汇
梁明志也是参加培训的一员,他属于最早应征的人,经过一系列的流程后,坐到了这里。
这是一个宽敞的厅堂,整齐的摆放着长条桌椅,这种环境,让他似乎回到了曾经的私塾书院。
正对着的是一个讲台,在讲台后墙面的上方,挂着一块横牌,上书几个大字。
大康第一期县令培训班。
一切都感觉很新奇,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他们都正襟危坐,不多时便有几个人进来,给他们每个人都分发了一个书册。
梁明志看着书册微微愣神,书封上写着如何做好一个县令,这是书册的名字,不过他更震惊的是书册旁的署名元武帝,关宁。
这是新皇亲自编著的吗?
梁明志内心生疑,他看周边其他人也跟他是同样的神情。
正在愣神间,有一个须发皆白带着威严的人走了进来。
所有人都下意识的站了起来,看其官服便知其品级,来人是二品官员。
这样的高官他们还是第一次见到,连大气都不敢喘一下。
坐吧。
他的声音响起,众人才是坐下。
本官是吏部尚书卢照龄,接下来你们将要进行为期十五天的学习。
卢照龄沉声道:学习如何做好一个县令。
竟然是吏部尚书,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