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中秋佳节,宣府这里的天,秋高气爽之意是愈发浓厚。
天好,景美,值得让人留步驻足观看。
只不过,此时皇帝一行人这里,气氛有点不大对劲的情况下,谁还有心思去看风景啊。
见到于谦对皇帝口中之言竟有如此强烈的反应,文武百官,一时之间,还真有点摸不着头脑。
对于取消户籍制度有多么大的危害,他们心里当然清楚了。
但是皇帝都不曾说出这种想法呢,于谦竟然直接打断皇帝的讲话,这可是臣子不该有的僭越罪过。
别忘了,你于谦现在还挂着五十万大军总督头衔,如此没有规矩,你特娘的这是想干嘛,眼里还有没有皇帝了?
“陛下,于谦眼中没有君臣尊卑!臣,还请陛下治罪于谦。”
言语之人,是监察御史孙庆。
别人可以看热闹,但作为监察御史,正风俗,振纲纪,朝会纠仪,祭祀监礼,本就是他们份内职责。
于谦不懂礼数,他们进谏治其罪,也是理所应当的。
“陛下,臣等,还请陛下治于谦僭越之罪。”
“陛下……”
紧随孙庆进谏的,是此行十几个监察御史和给事中。
五十万大军总督又如何?
别管出于什么心思,反正这帮人才不惯着已经犯了错的于谦。
与此同时,还有不少人想趁机落井下石。
不过考虑到于谦这家伙圣意正浓,备受皇帝青睐,再加上人家目前还顶着五十万大军总督的头衔呢,生怕遭到报复的别有用心之人,转而又熄了跟随进谏的念头。
在他们看来,现在还不是时候。就算皇帝本人也想治罪于谦,恐怕他也不会挑现在这个时候。没准…还会把跟着起哄进谏的人给治罪。
既然这样,那不如等到班师回朝重返顺天府,在那个聚集众多监察御史和给事中的朝堂之上再弹劾于谦,才方显大道正途之本色,也无需担心皇帝的惩罚。
就这样,河岸边上,乌泱泱的一群人,气氛显得怪怪的。
“起来吧,这硬邦邦的石板地面…怪硌得慌!”
挥挥手示意一群喷子别再逼逼后,王迪轻描淡写道。
不过在臣子们看来,皇帝讲的这话,又是硬邦邦又是硌得慌,看似是在讥讽于谦,恐怕更多的还是在维护此人。
“陛下宽宏大量,臣在此谢过陛下。”
“咚”的一声,于谦狠狠磕了一个头。
话讲出后,他也反应过来了。
这不是君臣二人独处时,如此众目睽睽之下,擅自打断皇帝的话语,这可不符合礼制要求。
皇帝没当一回事,反而还讲了一句讽刺话护着他,但他身为臣子却不能一而再再而三的不懂事。
来一个诚意满满的磕头认错,合情合理。
“户籍制度…朕没想过要动。”
户籍制度,王迪肯定要改,但他不傻,他心里清楚现在还不是改动的时候。
“不过,朕在岐黄之术这一方面,还是略知一二的。碰到寻常头疼脑热的小病小灾,请个郎中医士,望闻问切,诊断过后开好药方,病人抓药煎服即可。”
“然而大军出征期间,由刀箭这一类锋利之物造成的外伤,服药医治是一方面……”
“更重要的是,要有人随时盯守在手脚不便的伤兵身边,耐心观察其伤势,及时更换外敷草药和包扎用的麻布,杜绝因为感染化脓引起的二次复发症状。”
“可是,随军医士就那么寥寥数十人,幸好此次伤兵不算很多,还能照顾得来……”
“若是伤兵多了,在医士不够用的情况下,诸位爱卿,你们想过没,我大明朝浴血奋战的将士们,在前线搏命厮杀受了重伤以后,来到了大后方,因为得不到及时的医疗救助,那种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丢掉性命的滋味,会是何等难受吗?”
“如果此事频频出现,诸位爱卿你们说,三军士气还会高昂吗?奔赴前线的将士们,会不会出现怯懦之辈不敢再为我大明朝卖命杀敌的情况。”
话语落罢,王迪身后跪倒一片,高声山呼“陛下圣明,陛下仁慈!”
“对待我大明朝的子民,朕有一颗仁慈之心,是应该的。还是回到医士不多的问题上来……”
“现在看不出问题,将来短时间内没有大的战事的话,也许仍然看不出问题来。但是,一旦刚刚朕提及到的问题出现了,到了那个时候,想要立马着手解决,恐怕是难于上青天了。”
“再加上,交换回来的三万汉家儿女,朕估计,其中多数应该都是饱受寇虏欺凌的汉家女子。有了此等遭遇,即便她们还有家室,恐怕也回不去了。”
“所以说,朕在考虑,何不将她们培养成宫中医婆那样的人。无需精通太过深奥的医术,只要懂点包扎止血换药这类简单的护理杂活就行。既能给医士们腾出更多救死扶伤的时间,又不耽误伤兵们的照看事宜。”
“况且女子天生就会照顾人,可以在更换药草麻布之际,通过温柔有耐心的话语,来抚平受伤将士们躁动不安的内心。”
“诸位爱卿,你们觉得,朕此举怎么样?”
如果这是社会风气空前开放的盛唐时期,以王迪的认知,也许随随便便颁发一道旨意就行了。
问题现在是大明朝,守礼的卫道士可是多得很呐。
涉及到男尊女卑一事上,恐怕这些人会就此事说道说道。
王迪倒不怕他们瞎逼逼,但也没必要因为此事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