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瓜。”
把欧阳雅晴抱起来放在自己大腿上。
“中国地大物博,但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自古以来中国大部分好东西都集中在皇家。”
“虽然现在是共-产党执政。”
“制度方面跟古代有本质的不同,但一些根本性的东西还是不会变的,好东西依然集中在当权者手中。”
“退一步说,就算没有我想要的东西。”
“但如果他们愿意帮我们找的话,总比我们自己找要容易得多,毕竟他们有强力机关,而且我们对内地也不熟。”
“也是。”
欧阳雅晴恍然的点了点头。
……
第二天,卫雄随行的那些总裁就各自出发了。
他们将会与中-央政府相应的部门进行合作的具体谈判,时间跨度是三天。
在来北京前,
其实双方以通过传闻和电话,就合作的项目搭乘了共识和意向,这次谈判定下了一个基调。
当然,最后哪些项目能谈成功,
哪些项目会泡汤,
都是未知数。
而卫雄则是在赵军的带领下,再次来到了中南海,他是来见一个人的,这也是行程的一部分。
不过见面的地方并不是在会议室或是大厅之类的。
而是在一间看起来很古朴的办公室。
“邓老,您好。”
“呵呵,卫先生,我们又见面了。”
此时站在卫雄面前的是一个身材矮小,面貌普通,但双眼却神光奕奕的老人,在他的记忆中。
是这个老人一手缔造了30年后繁荣富强的中国。
仅凭这点,
就值得他发自内心的尊重。
“邓老百忙之中,还特地抽出时间,实在万分荣幸。”
“应该的,应该的,请坐。”
邓老朝沙发做了个请的动作。
这次见面,他没有选择在会议室,而是自己的办公室,主要是想显示自己的重视,也拉近双方的关系。
他相信卫雄能够体会得到。
“这是福建武夷山的大红袍,前段时间一个退休老战友送的,卫先生可能没喝过,今天尝尝。”
邓老从沙发旁的一个抽屉中拿出一个木盒子。
看他的样子,
应该是打算自己泡茶招待卫雄。
“怎么能让您老人家来,要不我来吧,家父平日也经常泡茶,这功夫茶我还是略懂一些的。”
“没事没事。”
邓老摇了摇手。
见此卫雄也没坚持,顿了下,说:“这武夷大红袍我确实没喝过,不过还是有一点了解的。”
“听说它只有一棵。”
“就生长在悬崖峭壁之上,每年最多只能制成几斤茶叶,后来有人用这棵母树的枝丫,培养了一些子树。”
“但是论品质,子树却是要差母树甚多。”
“呵呵,看来卫先生对内地的文化了解不少啊。”
“我觉得邓老还是直接叫卫雄或阿雄吧,作为一个中国人,被您称呼卫先生,压力还是挺大的。”
闻言,邓老脸上的笑容顿时更盛了。
他知道卫雄这是在向他表态,这也是他一直所希望的,要知道如今的卫雄与去年随考察团来北京时相比,
已不可同日而语。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卫雄的势力也会越来越大。
目前中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正需要这种有强大资本势力,又心向内地的香港人来内地投资。
另外,如今卫雄在香港的威望可谓无人能及。
与卫雄处好关系。
对香港的顺利回归和回归后的长治久安有百利而无一害。这也是他们如何重视卫雄的原因。
“那我就叫你阿雄吧,连名带姓的叫可不好。”
“就依邓老的意思。”
卫雄微微一笑。
这时,邓老已经把茶泡好了,端着一杯茶放到了他面前,他赶紧做了个道谢的手势,这还是卫弘道教他的。
他端起茶喝了一口,只觉得口齿留香,韵味悠长。
“的确是好茶。”
……
拉了几句家常,见气氛差不多了,邓老逐渐把话转到了正题上:“不知道你对香港回归这事怎么看?”
“当然是赞成的。”
“香港本来就是中国人的地方,回归中国自是理所当然的,只是有些香港人被英国人统治久了,”
“再加上有人刻意散布一些对内地不利的信息。”
“才会有一些人对回归感到忧虑。”
“正是如此,‘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政治方针是我提出来的,未来中-国政府也会切实的贯彻。”
“那些什么共产党军队会打过去。”
“会把所有富豪的财产充公之类的,完全是无稽之谈,无中生有,依然看全都是英国人搞的把戏。”
“英国人当然不会甘心。”
“未来再搞一些小动作是肯定的,不过我认为总体上应该还是能保持稳定,97年顺利回归不是问题。”
“呵呵,这还得靠香港各界爱国人士的共同努力才行。”
“这个邓老可以放心。”
“香港心向内地的人还是占大多数的。”
邓老对于卫雄的话显然很满意,脸上笑容始终不减:“我听说你曾在多个场合公开鼓励香港工业转型,”
“其中一个原因是背靠内地市场?”
到目前为止,卫雄觉得邓老说的每一句话,问的每一个问题似乎都有深意,或者说带着试探的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