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日三期工程启动会的第二天。
钟成召开了智能机器人设计研讨会,除了把专门负责的项目成员全部叫来外,还把其他项目组的主要骨干也请来了。
现在已经是快到2018年的年底,离钟成向国家保证的任务完成期限已经不多了。
虽然领导们并没有下达强制性要求,但他还是给自己定了目标。
会议一开始,钟成就让赵唯给大家说明了目前智能机器人研发工作存在的问题。
听了赵唯的讲解后,与会人员议论纷纷。
他们大多数人各自负责自己的项目,并不清楚智能机器人还存在这么大的难题。
钟成很是头痛,赵唯这个项目牵头人当得并不太称职,沟通工作没有做好。
是不是考虑让范成军更多的负责沟通协调的工作?
这件事还是下来再说吧。
他让大家畅所欲言,想到什么说什么,算是搞一场大脑风暴吧!
众人一通七嘴八舌,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都提出来了。
绝大多数都不靠谱,周虎对其中比较有价值的部分进行了整理,大家就此进行了逐一讨论。
姜言就提出,把智能机器人进行功能细分。
军用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家政机器人、服务业机器人等,每一种再细分。
比如工业机器人就按功能再分为搬运机器人、焊接机器人、装配机器人、采矿机器人等等。
这样细分下来,对每一种专业机器人的要求就不高了。
但这样一来,对未来的机器人制造工厂的难度就太大了,那要生产多少形态功能各异的机器人?
这个方案被否定了。
桂彬的助手黄学申也提出了一个思路。
建立中央控制服务器,每个机器人只是终端,把复杂的存储、运算的功能交给中央控制服务器群去处理。
这样对于每一个机器人就不需要那么复杂的控制系统了。
但这种方案仍然解决不了机器人运动的难题,而且对于服务器与终端的信息交互存在延时、卡顿甚至是中断的风险。
这个方案也被否定了。
接下来几条思路也被当场否定。
会议室里陷入了沉默,几十个人愁眉苦脸。
就在钟成想结束会议,改日再议的时候。
桂彬举手请求发言,他说他有了一个新的想法。
周虎开了一句玩笑,说是不是想用量子计算机来解决这个问题。
桂彬很是尴尬,他最近就曾提出想开发量子计算机,但被钟成否定了,认为时机不成熟,不要浪费时间。
钟成瞪了周虎一眼,让桂彬把想法说出来。
桂彬站起来,说他的想法还不太成熟,只能算是抛砖引玉。
他说现在的光芯片处理器已经可以做得非常小了,一台微型光脑可以小到只有一个指甲盖大小,成本也降到了几百元。
是不是可以在智能机器人的身体中安装大量的微型光脑,构成不同的功能模块,分别处理不同的事务。
比如对于身体的控制,就可以建立专门的运动管理模块,这个模块下还可以细分为稳定站立、走路、奔路等等子模块,分别由不同的微型光脑控制。
从机器人的中枢电脑发出指令,运动管理模块对指令进行分解,然后发送到各子模块,甚至是更下一层的模块。
这样一来,非常复杂的动作协同,就交由几百台甚至更多的微型光脑来执行,对每一台微型光脑中的控制系统就相对简单多了。
与此同理,对外界信息的处理,也可以采用这样的办法,建立不同的功能模块,分解难度。
赵唯对桂彬的想法有点傻眼,“这得用多少微型光脑,这样的智能机器人还不成了天价?”
桂彬解释道:“你们可能还不清楚光芯片的发展情况,现在光芯片进入大批量生产后,各种专门的制造设备开始使用,制造成本一直在大幅下降中。”
“如果智能机器人大量推出,还会进一步扩大光芯片的产能,成本下降到几十元,甚至是几元一枚都可能。”
“那么一台智能机器人中就算是用了几万枚光芯片处理器,成本也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确实如此,一台智能机器人造价在几十万元,那就有了大规模推广应用的可能了。
这个思路确实可行!
“啪啪啪!”
钟成带头给桂彬鼓掌,赵唯也跟着鼓掌,会议室里掌声一片。
“桂彬,真有你的,脑瓜子灵活哦!”
赵唯毫不吝啬地对桂彬进行了表扬,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他是最兴奋的。
桂彬脸色通红的坐下,他一直在团队中存在感不强,这回算是争了一口气。
钟成发现桂彬这些年的进步非常快,在计算机硬件领域已经成为了真正的专家。
在一台机器人体内建立超大型光脑网络,不是一般人敢想的。
有了桂彬异想天开的想法打头,其他人的脑洞也被打开了。
不断有人提出新的想法,补充了智能设计方案。
李梅的助手张亮,一直以来脚踏实地,不显山不露水,很得李梅看重。
这一次,张亮提出了一个非常创意的想法,算是彻底解决了智能机器人的运算问题。
他提出了一个智能机器人处理外部信息的全新方案。
他的想法基于一个事实,那就是99以上的人类其实活动范围非常有限。
居住的场所、工作场所、有限的消费娱乐场所,再加上这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