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半响,方氏长长吐了口气。/p
“算了,都这样了,还说什么。”然后问霍窈:“刚才人在这,娘没好意思问你,你去授课行吗?”/p
别到时候闹个乌龙出来。/p
她知道闺女自小便跟着霍出学和几个哥哥读书写字,但至于学问怎么样,她还真不清楚,在她看来,闺女会不会读书都不要紧,不是老话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吗。/p
此话一出,霍出学也看了过来。/p
霍窈张张嘴,还没等她说什么,旁边一直沉默的霍文却闷声闷气道:“行,小妹学问……比我好。”/p
这下,方氏吃惊了。/p
上次老二拿着题来找她,她权当儿女胡闹,没往心里去,可她不知道闺女学问怎么样,但知道二儿子。/p
二儿子十三岁就中了童生,整个十里八村都是头一份,在学塾也是数一数二的,不然学塾也不会免除二儿子的束修。/p
闺女的学问,居然连二儿子都说,比他好!/p
霍窈也分外意外,这还是她那个自大成狂,自觉自己很能的……二哥吗?/p
霍文没好气道:“看我做什么,你是我妹子,难道我在你眼里,连这点气量都没有?!”/p
霍窈瞥了他一眼,“你什么时候这么有自知之明了?”/p
“你……哼!”霍文气呼呼地回屋了。/p
方氏却高兴了,闺女还真是才女,她简直太会生了!/p
至于霍出学则没想太多,上次闺女去照顾他,他就看出闺女长大懂事了,也喜欢看书了,书中自有黄金屋。/p
闺女自学成才,他除了骄傲还是骄傲。/p
此时另一边,回去马车上,白夫子看向自打从霍家出来,便心神不属的学生,“你喜欢霍窈?”/p
闻宴生惊了一下,“夫子?”/p
白夫子笑道:“你表现的难道不明显吗?”/p
崔院长也笑着颔首。/p
自打到了霍家,闻宴生的眼睛几乎就没从霍窈身上移开过,都说少女怀春总是诗,年轻男子也亦是如此。/p
闻宴生对霍窈的喜欢,根本就遮盖不住。/p
霍窈出现后,他的眼里就没了旁人。/p
只是霍窈……/p
白夫子想到霍窈的反应,心里暗暗摇了摇头,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啊。/p
不过年轻人嘛,总要经历一些,才会成长。/p
他们也是从这个年纪过来的。/p
闻宴生没想到,自己对霍窈的喜欢,已经表现的如此明显了,可霍窈却于他无心。/p
尽管只是情窦初开,霍窈对他有心无心,他还是能分辨出来的。/p
转而闻宴生就摇了摇头,将心头的失落驱散,来日方长,日后霍窈到了学塾授课,他们相处的时间更多了。/p
世间之事,万般都有可能。/p
……/p
定好去学塾的时间,接下来的两天,霍窈都在家里跟方氏何木香在一起,偶尔教教霍丫,期间对于她去州府小一个月的种种,绝口不提。/p
就连方氏好奇问霍出学,对方也是咿咿呀呀,方氏撇嘴,“什么事你连我都不说?”/p
老妻不乐意了,霍出学只好告诉她,刘彭被处决了,但事关重大,不能跟她说太多。/p
方氏一听,就明白一些了,“你要这么说,我不就懂了吗。”/p
关于薛长蕴让霍窈监刑一事,父女俩都默契的没有提,倒是方氏听说在州府,顾怀海已经认下了霍窈这个干闺女,还给了她一枚玉佩,便准备了起来。/p
准备什么?/p
在平和村有个习俗,就是认干亲双方要给对方一些交换礼。/p
通俗点说就是,霍窈要给顾怀海和刘氏一人做一身衣裳。/p
霍窈听说这个习俗后,都傻眼了。/p
完全不敢相信地拽着她娘的胳膊,再三确定:“娘,您没弄错吧,我怎么不知道有这个习俗?”/p
她觉得,肯定是她娘记错了。/p
然而霍出学的话,让她的觉得幻灭了。/p
“是有这个习俗的,不只是咱们村,在其他村子都有这个习俗,当年我认干亲的时候,就是给干爹干娘各自做了一身衣裳。”/p
霍出学笑呵呵道,方氏却直接变了脸,“少跟老娘说些有的没的,什么干爹干娘,都是狗屁!”/p
说完气呼呼地出去了。/p
霍窈一头雾水,霍出学也笑不出来了,叹了口气,“没事,你娘是为我生气。”/p
然后便让霍窈出去找方氏商量给顾怀海和刘氏做衣裳的事。/p
霍窈直接头大,也顾不得想太多,跑去找方氏,她娘正在屋子里翻找做衣裳的布料。/p
一般农家条件有限,都是自家自己做衣裳穿,霍家也存了些布料,但这些布料都是粗布,别说是给顾怀海做衣裳用不合适,就是适合刘氏的都没有。/p
“娘,咱们能不能去镇上买两套?”霍窈灵机一动,提议道。/p
方氏心情还不大好,没好气道:“没有这样的说法,都是自己做了给干亲家。”/p
霍窈垂头丧气道:“可我不会做衣裳啊。”/p
别说做衣裳,她连做个荷包蛋都不会,缝个补丁都缝不了。/p
方氏难得见闺女这么蔫吧,尤其蔫吧的闺女像个小可爱,心情一下莫名其妙就好了,无比自信道:“不会没事,让你嫂子教你,我闺女这么聪明,肯定一学就会。”/p
她闺女确实不会做衣裳,但在方氏看来,她家闺女是个连学塾院长夫子都说的才女,肯定是聪明着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