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段紧锣密鼓的筹备,卢府上下终于在预订时间里做好了所有准备。粉刷一新的府邸、整修过的花园、精心布置的新房、还有专门为苏云卿配备花轿、马车等。/p
新房里摆着崭新的全套木质家具。精雕细刻的木床漆得明亮耀眼。床上摆着八床红色、八床绿色的绵缎被褥。被子上绣着宝贵吉祥、游龙戏凤、百年好合、鸳鸯戏水等各色图案。/p
一对绣着五彩鸳鸯的枕头并排摆在床头。在锦缎铺成的床单下撒了满满一层的花生、红枣、栗子。这是民间专门为新婚之人准备的,取“枣、栗、子”之名,寓意早生贵子。/p
木床的外面是两层帘幔,分别用一层红纱和一层红缎隔开。柔顺丝滑的红缎从中间分开,被木床两边的银制挂钩钩到两边,形成一个波浪的“八’字形。里层的红纱垂着,像云雾般遮挡了视线。/p
床边摆着一张硕大的梳妆台。台上有一面镶着十八颗珍珠的镜子、还有十几个欠着玛瑙、翡翠、碧玺、黄玉等大大小小的首饰盒,以及散发着各种香味的盛满胭脂、水粉、头油、香粉等物的瓷瓶。这些都是卢盛文专门定制的。/p
房间里还有一个比人还高的木质衣柜。宽大的衣柜几乎占了整整一面墙。里面挂着新娘子一年四季的衣服。那些衣服是卢盛文跑了好几次才央求吉庆坊的老裁缝们放下手中正在做的活计,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专门为苏云卿赶制出来的。/p
按礼说这些东西都应该是新娘子自己准备的,算是女方的陪嫁。可卢盛文还是尽可能都为苏云卿准备好了。/p
不仅如此,卢盛文还在他们新房的隔壁又准备了一间特别大的书房。书房里的挂饰、摆件还有文房四宝都是文宝斋的范先生亲自配的,尤其是那几排竹制笔筒里插着的近百支画笔,远远望去就像丛林一般。/p
迎亲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卢盛文在新房、书房、花园、游廊等处转了无数遍,每一处细节、每一个角落他都亲自查看过了。/p
福管家也为他张罗好了当天的酒席。拜堂那天,卢家所有的铺子都关门歇业。所有的掌柜、管事、账房、伙计都会被请去喝喜酒。/p
由于当天喝喜酒的人太多,镇州府里没有一家酒楼可以同时容纳这么多人,所以当天的喜酒只能分成三个地方摆放。本地的伙计都被安排去了风铃汇;本地的掌柜和同行们被安排到了汇泉数;一些专程从外地赶回来的掌柜还有卢家的故交亲友则被安排在卢府的院子里。/p
为了给卢盛文张罗亲事,福管家瘦了整整一圈。卢盛文看着非常心疼,有好几次都说:“干脆去外面请一个人回来帮忙吧?”/p
“哪有办喜事还请外人帮忙的?让人知道了,还不得笑掉大牙。”福管家不屑地说道。/p
卢盛文见拗不过他,只好依了他。/p
迎亲的日子终于到了。/p
一大早,卢盛文穿戴好衣服,精神抖擞地坐在一匹高头大马上。那匹马和他一样,也在脖子上挂着一朵大红花。也许是知道自己肩负着重大使命,它的脖子抬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p
迎亲队伍由五十多人组成,十二人的吹鼓队、八人的抬轿队、后面跟着抬聘礼的三十人,再有司仪、随从等。人马浩浩荡荡,首尾相连几乎铺了半条街。/p
一行人马按计划将在五天后返回。届时将在镇州府举办一场盛况空前成亲仪式。/p
到达素县时,卢盛文的心再一次燃烧了起来。浑身的疲惫也在瞬间转化为一股前所未有的动力,激励着他向那个日夜思念的地方行进。/p
他费了好大劲才使脚步慢下来。他不想让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匆匆从溜走,他想铭记此时此刻的每一个细节,他想细细体会每一瞬间的心情。/p
队伍终于临近了苏宅,只要再转一个弯便能看见苏家的大门了。/p
司仪再次焕发出高涨的热情,用高亢、洪亮、富有节奏的声音喊道:“大伙都注意啦,该响的响起来、该叫的叫起来,把箱子抬高了、把轿子荡起来,咱们接新娘子来喽……”/p
在一阵欢天喜地的唢呐声、锣鼓声的伴奏下,迎亲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向苏家走来。/p
远远的,苏家大门上的两个红喜字映入了众人眼帘。大门外更是挤满了看热闹的人。一切都如卢盛文预先设想的:热烈、喜庆、欢快。/p
红艳艳的花桥终于稳稳地落了地。一箱箱聘礼也按部就班地排在后面。吹鼓手们按次序在大门两边站成一个半圆形,面朝着苏家,一边吹、一边扭动着欢快的身体。/p
热闹了一阵后,苏家的大门仍然没有开启的迹象。吹鼓手更加起劲了,场面也越加沸腾起来。司仪高声喊到:“吉时已到,开门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