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公作美,现场的天气条件极佳,哪怕只靠普通望远镜也能清晰地看到两架飞机在空中的姿态。
b方案中的盘旋角也更大,接近90°,并且还有两次滚转飞行。
刚刚观礼台上的疑惑瞬间转为惊呼,紧接着的是热烈的掌声。
当时他只是个初出茅庐的年轻技术人员,虽然算是展露过些许头角,但本身的价值终究没超出一个正常人的水平,上去飞也就上去飞了。
作为一架主打敏捷性的飞机,歼10的滚转率放在三代机里面也能名列前茅,连续的两个360°滚转在很短的时间里完成,节目效果拉满。
在刚刚的滑跑过程中,歼10的发动机控制系统给雷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极强的信心,因此他最终选择执行航前准备会上指定的b方案。
在确认飞机安全离地之后,雷强并没有让飞机继续维持小角度爬升,而是迅速推动节流阀并持续拉杆,让原型机以一个70°左右的角度直冲向上。
就在这个时候,放在常浩南旁边的对讲机再次响起:
“飞行员报告说,飞机状态非常良好,剩余燃油充足,请求进行一次触地复飞,再多飞两圈。”
一个年轻的地勤抱着登机梯费劲地钻过人群,按照惯例架在驾驶舱左边,然后就觉得好像有人在拍自己的肩膀。
刚刚的试飞显然并无异常,至少没有给他带来什么太大的身体负担。
然而现在,这架没有经历过那两次损伤修复的1001号机,显然要完美的多。
短暂而迅速的爬升之后,1001号机来到了预定的2100高度和490速度。
以及顺便指导坐在教练8上面的摄影师拍照片。
尤其是对于不太懂航空,也不太懂空军的外行人来说。
“诶……好好好……”
虽然没出过什么大问题,但小毛病不算少。
雷强自行摘掉氧气面罩和飞行头盔,然后朝外面挥手示意。
被大领导亲自指示的小伙子激动地话都有点说不利索,但还是用最短的时间从不远处的教练8旁边搬走了另一部登机梯,留下刚刚打开座舱的李勇跟前座摄影师大眼瞪小眼。
总工程师薛炽夀和大领导一左一右,跟刚刚从座舱里站起来的雷强合了张影。
毕竟这是上一世没有的试飞内容。
按照之前的试飞计划,接下来是绕场两周的盘旋。
甚至就连原来时间线上的歼10也一样。
试飞员甚至在无线电中表示,他觉得这根本不像是一架处在首飞阶段的飞机。
实际上,他一开始甚至想故技重施,再由自己上去负责摄影。
与第二代飞机片面追求高空高速不同,第三代战斗机在设计理论中的取舍会更加重视中低速度段下的真实机动性和敏捷性。
座舱盖打开的一瞬间,欢呼声几乎响彻天际。
欢呼和掌声重新响了起来。
根据常浩南的推测,现场应该有很多人激动地哭了出来。
至于为什么是推测——
因为他的视线也已经有些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