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澈心里打定了主意, 就连忙将话题转回了兄长徐炽身上:“比起刑讯来,我大哥更喜欢研究各类攻城器械, 因而到了入仕的年龄, 便萌荫参加了兵部的考核, 进入兵部谋了个主事的职位, 后来又辗转升了郎中。”/p
他提起银壶,最后一次点了茶,将其中一杯推给萧虞, 示意道:“尝尝看,我觉得自己的手艺还是很可以的。”/p
“是吗?”萧虞端起茶杯撇了撇茶叶, “那我可要尝尝。”说完, 便噙了一口。/p
实际上, 她哪能尝出具体的好坏呢?从小到大, 她也没饮过几回清茶。/p
因而,当徐澈颇为期待地询问:“如何?”/p
萧虞轻轻咳了一声,装模作样地点了点头:“还不错。”/p
唔, 这比刚才还敷衍。/p
徐澈有些气恼地瞪了她一眼,忍不住吐槽:“真是牛嚼牡丹!”/p
可萧虞却很光棍:“都说了孤是体恤你才陪着喝清茶的, 我喜欢茶汤。”/p
“好、好、好, 你总是有理!”徐澈再次投降, 接着方才的话说,“原本, 我大哥看中的是武库司郎, 可这个位置上有人, 也只得罢了,谋了武选司郎的职位。”/p
这个萧虞却知道,因为现任的武库司郎不是旁人,正是长兴伯世子陈律。/p
这位是至尊的心腹,一向极得至尊信任。似这类武器研发部门,至尊自然是要选自己的心腹担任的。/p
相比于几代纯臣的长兴伯府,卫国公府虽然与皇室更为紧密,在“忠君”这方面,却还是长兴伯府更有发言权。/p
因而,陈律在位,至尊是绝不可能让徐炽取而代之的。/p
这些卫国公府也清楚,因而当时也没纠缠,徐炽直接便转而去谋武选司郎了。/p
萧虞微微蹙眉:“令兄既不喜邢律,此次调任大理寺,岂非委屈他了?”/p
她倒是不怀疑徐炽是否熟悉律法,因为大晋朝选官,头一项要考的就是以《大晋律》为首的各部律法。/p
非但如此,便是做了官,每年也都要重新考核一次的。如有不合格的,三个月后还有一次补考机会。若再不合格,就会直接免官,绝无商量的余地!/p
这是太/祖武帝时定下的成法。武帝曾专门为此留下圣喻:凡我大晋帝王,大可不必遵守所谓“祖宗成法”。毕竟,时移世易,因时制宜才是治国要领。但官员知法守法,乃是万古不可更变之铁律。若不然,何以驭民?朕特此晓喻后世子孙:其余皆可该,唯此不可更!/p
绕是如此,也每年都有官员因此而落马。/p
徐炽既然能在武选司郎这个位置上一呆好几年,于律法一道必然是精通的。/p
但精通与能熟练运用却完全是两码事。若徐炽心不在此,又启肯用心钻研?/p
徐澈心思灵透,如何听不出她的言外之意?/p
他笑着看了她一眼,道:“有什么委屈的?反正平日里为了教女儿,他对邢律是不上心也得上心。”/p
“哦?”萧虞不解。/p
说起这个,徐澈便觉得好笑:“我们这一代嫡系里只有我兄弟二人,还没有一个喜欢钻研刑法的。为此,我爹没少叹气。可没想到,我大侄女小小年纪,却对那些刑具十分感兴趣。别人像她那么大的时候,多半还在骑竹马、玩儿木剑呢。她可好,手里拿的不是能敲碎人骨头的小锤子,就是生满了倒勾细刺的鞭子。啧啧!”/p
徐澈感慨地摇了摇头,笑道:“我大哥怕她胡『乱』伤人,无奈之下,只得挤出研究器械的时间,去教导女儿律法,让她知晓何谓:刑不擅动,动必有依,动必有果。”/p
“或许真是血脉里传下来的东西,我那侄女阿镜学习律法却是快得惊人,许多生僻的字也因这个缘故记得极快。”/p
萧虞其实并不想听这些卫国公府的家事,她今日请徐澈过府,本也不是为了听这些琐事的。/p
若非说这些的人是徐澈,她早就岔开话题了。/p
因着说这些的是徐澈,她虽并不想听,却还是耐心听完了。非但如此,她听完之后还笑着赞了一句:“卫敬公与卫宪公后继有人!”/p
“敬”乃是第二代卫国公徐敏的谥号,而“宪”则是第三代卫国公徐珂的谥号。/p
徐家邢律之名起于这两位,最出『色』的也是这两位,后世子孙里目前为止再无能与之比肩者。/p
因而,萧虞才以“卫敬公与卫宪公后继有人”来称赞徐澈的侄女徐镜。这对徐镜来说,已是极高的赞誉了。/p
徐澈自来便疼这个侄女,登时与有荣焉:“家父也说,阿镜颇有先祖风范,日后说不定又是一代邢律大家!”/p
萧虞又赞了几句,便将话题重新转到了徐炽身上:“既阿澈有意与孤亲近,那孤便也不拐弯抹角,有事直说了。”/p
徐澈自然是只有高兴的份,连忙道:“你说。”/p
萧虞正『色』道:“孤其实是想问问,令兄究竟有几分令祖的风范?”/p
徐澈沉『吟』片刻,道:“便是没有十分,也有七八分了。”/p
所谓“令祖风范”,萧虞指的当然不是手段,而是铁面无私甚至是为忠君事不近人情。/p
如今曹硕被羁押在大理寺狱中,也就是在徐炽的手底下。若是徐炽为人所动,令曹硕见了不该见的人,说了不该说的话,本已告一段落的事情,便又会节外生枝。/p
因而,听见他这“七八分”之言,萧虞并不满意,略略思索了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