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北宋小商户>第352章 西湖龙井

那五百石米粮的好处远远超过了吴老板的预期。/p

简单的几句谦逊之后,大司农竟然直接把他请去了义学中的一间公事房。/p

手捧大司农亲自泡的茶汤,吴老板的心情异常的忐忑,然而受宠若惊的心情还没有完全平复,就又听到大司农提出明日一早去他选定的钱庄门面去看一看。/p

这话背后的意思代表什么,傻子都能听得出来,头脑一热,手中的茶碗都差点没有端稳。/p

“听说吴老板家中主要经营的是茶饼生意?”/p

杭州府本就是产茶大区,闻名遐迩的西湖龙井,在后世的时候更是家喻户晓。/p

不过此时的西湖龙井还没有那么出名,而且也不叫西湖龙井茶。/p

此时在这里最为出名的,是灵隐下天竺香林洞的“香林茶”,和上天竺白云峰产的“白云茶”,以及葛岭宝云山产的“宝云茶”。/p

而吴老板家在葛岭和灵隐及梅家坞一带,就有着大片大片的茶山。/p

“回大司农,吴某家中确实是以经营茶饼生意为主,都是祖上传下来的产业,小本生意,不足为道……”/p

“吴老板过谦了。”/p

心说吴清平号称吴半山,整个杭州府外的茶山,有一半都是你吴家的产业,还说什么小本生意。/p

“呵呵,哪里哪里,往后还要多多仰仗大司农关照才是。”/p

茶榷生意的利润在最近这两年,有非常显着的提升,比之前提升了足足三成以上。/p

主要是因为官府对茶场的专营有所放松,现在已经允许四成的茶饼由茶农自行贸易。/p

据说这个对茶农老说几乎是活命之恩的大仁政,也与大司农的努力分不开关系。/p

也因着这一点,吴清平几乎是把大司农当成半个大恩人来看待的。/p

“时日尚早,要不先去吴老板家茶场看看如何?”/p

“啊?!荣幸之至!吴某这就出去安排一下,大司农稍等。”/p

吴清平闻言腾的一下从椅子上窜起,喜不自胜,想不到大司农竟然有兴致去自家的茶场游玩。/p

“唉,不用安排,咱们这就直接过去。西湖龙井,闻名遐迩,本官早就等不及了哈哈哈。”/p

“龙……龙井?”/p

吴清平闻言一头雾水,连他这个土生土长的当地人都不曾听说过这什么西湖龙井,大司农又是从什么地方得知的?/p

“不错,龙井寺边上的龙井泉眼,咱就去那看看,有劳吴老板引路。”/p

说着站起身,叫来老关把还玉与绣芸也一道叫上,至于小蝶和柳月娥她们,最近忙的很,这采摘明前龙井的活,就暂时不劳烦她们了。/p

不过采茶女还是需要借几个的,专门在义学里挑了十来个年纪稍长的女生,都是数年前被小蝶救出来的那一船小姐姐中的女生。/p

几年过去,都已经是十六七的大姑娘了,也没有父母亲眷来领人,就都留在了万松书院里,过起了半工半读的日子。/p

听说王教授要带着她们出去游玩,不但没表现出什么喜色,反而都是一脸的为难。/p

小蝶更是愤愤不平,这算什么嘛,好多年没见面了,有好多好多话要说呢,就这样被分成两半?/p

带着其中一半出去春游?这里面肯定有不可告人的目的。/p

另外还让老关把这两天刚刚准备好的几口大锅也一并带上,这里的茶汤,早就已经喝腻了。/p

一口茶汤下去,满嘴的香料味,非常不适合当作一款饮料来食用。/p

趁着这清明节前,天气也是难得的晴空万里,又刚好在西湖边上,这两天,非得弄出几斤最最正宗的明前龙井出来不可。/p

吴清平迷迷糊糊的领着大司农一行人出发了,一直走到宝石山山脚,他都没有刚清楚具体的状况。/p

什么西湖龙井,什么龙井泉眼龙井寺,他全都不曾听说过。/p

还有,那几个护卫身上背着的几口大锅是拿来做什么的?/p

这样的敞口大铁锅,在当时还属于稀罕货,一些知名的大酒楼中或者是大户人家家里才会配备这样的高端玩意,是拿来炒菜用的。/p

在这个时代,炒菜也是有钱人家才吃得起的高档货,哪怕只是炒上一碗鸡子。/p

一般人家,顶多就是一个铁瓮,更多的寻常百姓人家家里,用来烧菜煮饭的,则是一口陶瓮或者陶釜。/p

在这个时代,普通人家家里置办一口铁锅,那可是一件大事,其意义丝毫不亚于后世的人们置办一辆家用小车。/p

另外,北方的游牧民族南下抢掠的时候,冲进某个村庄县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百姓家里寻找铁锅。/p

这一方面确实也是因为北方游牧民族的冶炼技术更为落后,连个铁锅都造不出来。/p

其实更多的原因,只是因为很多百姓家中最值钱的东西,很可能就是那一口铁锅。/p

所以,在这样一个环境背景下,背锅一词属于褒义词。/p

就比如此时的老关,就乐呵呵的背着一口锅。/p

大人又有兴致出去游玩了,而且为这次出去游玩还特地打造了数口大锅。/p

一定是又要准备什么好吃的东西,心里有一股莫名的期待。/p

虽然说,像他们这样的护卫,不应该吃自家大人烧出来的东西,不对,不是不应该吃,而是压根就不该让大人亲自下厨。/p

但是你还别说,咱家大人当真是个奇人,其他的事就不说了,光讲厨艺这一道,


状态提示:第352章 西湖龙井--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