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仨的精神当然不会好,昨晚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想了一夜都没把事情想通。/p
前一天的事情还没想通,那位公公又来了,姚仨老老实实的随在海公公身后,心里一直在纠结要不要问一下。/p
海公公也在疑惑,这一大早的,陛下怎会想起这个烧砖匠人,昨天做了一件大胆的事情,私自把那个逃人藏了起来。/p
这是自己第一次背着陛下行事,尽管王老弟说这是在帮陛下拔刺,然而心里还是非常担心事情败露的。/p
“公公……”身后的姚仨终于鼓足了勇气,想问一下皇上是因何事召见自己。/p
“别问,别说话。”心事重重的海公公马上把姚仨的话挡了回去。/p
于是,把话憋回肚子的姚仨只得继续纠结。/p
此时的王浩也在纠结,这样空着双手去找赵老大要回自己的轮窑图纸似乎有些不妥,问皇帝要回东西,这感觉总觉得怪怪的。/p
思来想去带上了半成品的自由贸易区起草文件,先给他过目过目,正好有些问题也要征询一下赵老大的意见。/p
比如设立银行雏形的可行性,肯定得问一下,不管是国有制还是私有制,其中涉及的内容太多,虽然只是点对点的类似于交子的模式。/p
手捧着王浩呈上来的计划书,赵匡胤略有所思,这些个条程倒是比昨日的夸夸只谈直观了许多。/p
尤其是其中提到的以商养战这一条,若真能如上面写的那样,倒不失为一条良策。/p
“只是如今大战在即,若还与辽人谈这合作之事,未免落了下乘。”/p
合上条程,赵匡胤揉着太阳穴轻叹道。/p
“那是自然,不过若能在与辽人之战中获得一次大胜,再谈这事必定事倍功半,不但不失我大国风范,还能在边贸会议中占到先机。”/p
“嗯……此话在理!那便且等朕打一回大大的胜仗回来吧,哈哈哈……”/p
赵匡胤爽朗一笑继续道,“此事朕记下了,这个你先拿回去,好生完善一番。”/p
接过赵老大递过来的草案,王浩又朝车上小几上的另一本简易夹瞄了一眼,“陛下,还有这个。”/p
“哦,差点忘了,”拿起小几上的轮窑图纸,赵老大又一次召唤出了海公公。/p
“那匠人可曾找到?”/p
“禀陛下,找着了。”心说,都找两回了,还以为您又要忘了呢。/p
哆嗦了小半天的姚仨终于等到了皇上的接见,昨天过来也是这个人在与陛下说话,今天又说了这小半天,这人肯定是个了不起的大官。/p
“朕且问你,一个砖窑每日产砖几何?”/p
每日产砖?姚仨被问的一愣,心说这砖哪能每日都产的呀,制坯时间不算,光封窑都要二十天,饮水五天,装窑卸窑起码也得好几天。一整套下来,一个月能出一次砖就不错了。/p
“皇上,这烧砖得先装窑,装窑之后再……”/p
“休要扯其他的,朕只问你,一天最多能出几块砖?”/p
姚仨都要哭了,这窑一天真的整不出砖来呀!难道直接说一块没有?断断不能这样回话,于是,只得咬牙讷讷道,“回皇上,每月产三万块砖。”/p
“嗯,知道了,下去吧……”/p
三万?那小子说是多少来着?五万?确实要多不少,要不试着建一座那什么轮窑试试?/p
“咳咳,陛下……”看着赵老大似乎没多少惊喜之色,王浩忍不住提醒道,“陛下,臣设计的这个轮窑每日能产砖五万。”/p
“嗯,朕知道,确实多了不……等等,你且再说一遍,多少?”/p
“五万,一日。”王浩比划着手势又重复了一遍。/p
“嘶……”赵匡胤倒抽了一口凉气,方才那匠人说的是每月三万块,他没听错。/p
“你确定是每日?王浩,你可不要诓朕,那可是欺君之罪!”/p
“臣怎敢诓骗陛下,所谓轮窑便是一头装窑,一头卸窑,日夜不熄火的,因此也需要工人三班轮换。”/p
赵匡胤仍是有些不信,这差距太大,难免令人生疑。即便如此,也不能多出这么多吧?/p
“陛下,这轮窑呢,等有空的时候,臣也是要造一造的,待他日出砖,陛下可令海公公前去观摩一番,看看臣说的是不是实话。”/p
说着,便伸手要去接过那轮窑图纸。/p
听王浩这么一说,赵匡胤把手中的轮窑厂图纸又缩了回去,像当成宝贝一般直接藏到了小几下面的暗格中。/p
听他这么说,难道是真的,若真能造出这么多砖来,其他的他不知道,只知道修筑边疆的城防,城池,都需要大量的砖,这轮窑要是建起来,这边疆城防的建造不知能省下多少民力财力,不可计量呀。/p
“陛下,您……您要这图纸没用,这窑厂的建造不是一次两次就便能成事的,尤其是那烟囱,如此高大的建筑,乃我大宋仅见,并无可参考之处,没个一年半载怕是立不起来。”/p
王浩苦笑着试图讨回那图纸,虽说其实也没啥技术含量,有这图纸,凭古人的智慧,多摸索几次也能整的出来。/p
而轮窑最关键的是那烟道,而烟道的关键恰是这烟囱,高度一定要达标,否则到时造起来后,要是那烟道不过关,让工人们在更恶劣的环境下工作。/p
而且必定不会有任何面巾口罩等防尘措施,干不了几年就落下一身职业病,那不就是自己造了孽了嘛。/p
“朕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