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五,百里城太守府。/p
两天前,孟仞给泰学院寄去了百青计划的报名材料,直到那时他才知道,想出虞国国境的话,还得去太守府办个路引——就跟在原来的世界一样,出国得办护照和签证。/p
在孟仞的认知中,为了把农民圈在一个地方种地,古代政府都有限制人口流动的手段。本来,要限制人口流动是不难的,在险要处设置关隘一挡,一查,要是没有官凭路引的话,直接遣返或者抓起来即可。/p
然而,在这个世界,有了御剑术,险关完全失去了效力,事情就变得很不一样了。州境想跨就跨,国境想出就出,根本不可能拦得住。/p
中段拦截无效,只能在末端进行拦截。各国均有律法,在本国境内的他国国人,如果没有出境路引的话,轻则直接遣返,重则流刑。当然,这所谓的“末端拦截”,主要也只是为了防止他国流民大规模涌入,对于三三两两来到境内的他国人士,一般官署并不会盘查,也没有精力一一盘查。/p
话是这么说,出境路引该办还是得办的。孟仞可不想到时候在泰学院被抓起来。/p
巫澎两年前就已经办过去泰学院的路引,尚未过期,因此孟仞今日是单独前来。眼下,外事掾——也就是签证官——面前还有四个人排队等着,孟仞排在队末,百无聊赖。只听得外事掾不停地问来问去,东拉西扯,最前面那人被问得着急上火,又说不清楚话。两人已经僵持了一刻钟之久。/p
“兄台。”/p
不知什么时候,孟仞身后又多了一个人,年龄与他相仿,头颅高高昂起,一眼看去有些倨傲之态。/p
“兄台何事?”孟仞问道。/p
“无甚要事,”那人笑道,“只是等得实在无聊,想找人说说话。这太守府也该学学何为待客之道,我等也算是有身份的人,怎么能就在这里干站着呢?”/p
此地是太守府的一间厢房,房中只有两张桌案,一张后面坐着外事掾,另一张上面堆着案牍。除此之外,屋里就没有什么其他的东西了,所有来者都只能在递上身份牌之后,退到五尺之外,站着回答外事掾的问题。/p
官署应当提高服务水平,在这一点上孟仞倒是很赞同他。只是这人的理由,听起来怎么这么奇怪呢?/p
那人接着道:“看阁下的年齿,应当也是百里书院的学徒吧?我是打算应泰学院那个‘百青计划’的邀请,去面试。”/p
“哦,失敬,失敬。”孟仞拱手道。面试就面试吧,还应邀……/p
“阁下呢?”那人的头昂得更高了些。/p
孟仞本来不想谈自己的,但既然对方都问了,那他也不好意思不说:“在下也打算去泰学院面试。”/p
“哦?你有几篇论文?”那人来了兴趣。/p
孟仞觉得这个问题颇为奇怪。见面就问别人的论文数量,能问出什么实质性内容来吗?发五篇的水平就一定不如发七篇吗?/p
当然,要是有哪位怪物以第一作者身份发了四五十篇,就另当别论了。/p
尽管觉得奇怪,但毕竟聊天本来就没必要聊什么实质内容,孟仞还是如实相告了:“三篇。”/p
原本是两篇的。但半个月以前,他那篇通过训练提高短时记忆容量的论文被接收了,而且还是个一级期刊。于是,他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数量总算是提高到了三篇。/p
只是距离百青计划的下限还有一篇的距离。/p
那人忍不住露出一丝轻蔑的笑容:“三篇?阁下知道百青计划的最低要求吧?”/p
队列最前面那位大哥终于磕磕巴巴地回答完了所有问题,离开了。孟仞扭头瞅了一眼:他还需要再等两个人。/p
“不打紧。”孟仞回过头来说道,“四篇并不是强制规定,有高水平论文的话可以降低数量要求。”/p
那人笑道:“连数量都凑不够,怎么追求质量呢?就拿我来说吧,总共发表过13篇论文,积累已经这么深厚了,也没能混上个零级期刊。”/p
孟仞心里缓缓升起一个问号。先不说13篇论文算不算“积累深厚”,可这人为什么会认为数量的增加一定会带来质量的提升?/p
“13篇都是第一作者么?”他随口问道。/p
那人像是被噎了一下,随即又恢复了刚刚的神情:“有4篇是第一作者。”/p
哦,原来有9篇都是挂名,难怪能发这么多……/p
“可是这又怎么样呢?”那人道,“我可是有泰学院学士的推荐信。”/p
孟仞无奈地笑了笑,转过身去。他不想接着聊了。/p
可那人并不打算停下来:“百里书院有不少学徒都想去面试,可大多数人都找谁写的推荐信呢?无非就是自己的导师,外加学馆中相熟的另外一个导师。然而,哪怕是百里书院的院士,含金量也比不上泰学院的学士。”/p
孟仞心里缓缓升起了第二个问号。排在他前面的是个女学徒,闻听此言也诧异地扭过头来,看了那人一眼。/p
“泰学院那帮人的水平,也未必就高到哪里去了。”孟仞觉得还是有必要维护一下百里书院。/p
“哦?”那人笑道,“如此狂妄,不知阁下有没有拿到泰学院导师的推荐?”/p
你能不能不要自己把脸伸过来……/p
孟仞叹道:“有的。”/p
那人愣了一下,追问道:“此公现居何职?”/p
“首席院士。”/p
那人嗤笑道:“少信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