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家村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小山村,这样的村庄在中国很常见。不过齐家村比平常村庄还多了一个特点就是,这个小村庄是在全国都有名的贫困村。
齐家村的贫穷来自于它周围的环境。它是一个建在山里面的村庄,这个被四面大山围绕着的山坳坳就是整个村庄的范围。
其实说是大山倒也不妥当,比起那些个太行山什么的,可能这几坐山就相当一个大点的山包吧。可就是这几个山包让村里头的村民躲过了建国时期的战火纷飞,十年□的民生聊乱,但是同时也把改革的春风给阻挡在了外面。
村里头的村民一直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直到有一天却突然发现外村的孩子都开始读上书了,一问那学费,却发现自家的孩子却根本读不起;隔壁村里头家家都有电视,自己村里头却连电都没通上,才发现原来自己村早已经被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抛在后面。
于是村里头开始有年轻的人寻思着出山了,穆家老爷子穆岩就是其中一个。
齐家村顾名思义就是说村里头大部分的人都是姓齐的。穆家不是齐家村土生土长的村民,而是□时期在外面呆不下去了,走投无路之下偶然发现了这个宛若桃源一般的村庄就举家搬了进来的。
那时候的穆家是个书香世家,哪怕在八国侵华的时期都还是全国有名的有学之士。穆岩的爷爷也就是穆勤天的太爷爷那时候还在,却在那个缺粮少食却还动乱不断的年代被不断的打击批斗给拖垮了身子,没等全家这这边安置好就撒了手去找他那早他一步先走了的老伴了。
留下穆岩的父亲也就是穆勤天的爷爷拖着病弱的身躯带着一家三口继续艰难的生活。好不容易等到穆祁的爷爷穆岩长到了十七岁,在村里头也站稳了脚跟,这一对原本身娇体弱应是日日与笔墨为伍举的最重的东西也不过是饭碗的夫妻终于在日夜不断的辛苦劳作之中双双去世了,死得时候那还不到四十岁的面容却沧桑得如同七十的老翁。
父母亲都死了之后,穆岩在村民的帮助下带着三个亲人的骨灰就出了山,去了他父亲临死之前心心念念所说的故乡京城,亲手把他们安葬了下去,才开始用心打量了外面这个跟村里头完全不同的世界,心中一阵火热,从此便再也没回过村里。
所幸穆岩的父母哪怕在再艰难的时期也不曾断过对他的教育,再加上在京城断断续续有其爷爷父亲生前好友的相助,穆岩在这个对他来说无比陌生的城市渐渐站住了脚跟,直至创建了如今的穆氏。
只是人老了以后就会格外想家,对于穆岩的爷爷和父亲来说,京城是他们的故乡,所以临死之前还心心恋恋让儿子一定要将自己的骨灰带回京城安葬。
但是穆岩则不同。从他记事起,他就在齐家村,一直待到自己的父母去世了才离开。整个童年、少年、青年一生中最重要的三个时期都是在齐家村里面度过的,就算在京城生活了四十多年,他对这个浮躁的城市也没有丝毫的归属感,反而是越老就越怀恋齐家村那春日里漫山遍野的山花野草,夏日里那条清澈得能见到低的小溪,秋天那凉风吹起的滚滚由片片水稻田组成金黄色波浪,冬季那湿冷的但不刺骨的冷风。
最后老爷子在退休之后直接将整个穆氏放手给了穆勤天,再不过问。自己带着穆祁的奶奶刘丽娟回了齐家村,再也没回过京城,连过年都是穆勤天带着一众人士来这边过个两三天。
要是搁在以前,穆祁是最不耐烦在这种有电没网,连手机信号都只有两格的地方呆的,每次过年往往都是他第一个嚷着要回家。
可是这次不一样,穆祁听着脑袋里面灵泉叮叮咚咚欢快的冒水声,在看着不同北方冬天一片萧条的满眼绿色,心里头不知道有多欢喜。
果然,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灵泉果然是要靠植物来滋养的,植被越丰富,对灵泉的效果就越好。齐家村也许什么都缺,但四座被保护得极好的大山绝对不缺植物。
这里生态环境保护得极好,山清水秀几乎没怎么遭受工业化的污染,就算到了末世,山里面的植物异变,大部分也绝对是朝着好的方向变异,而绝对不像城市里面的绿化带一样,一到末世就整个几乎成了屠宰场,只是里面的出产物不再只是动物,大部分的换成了人类而已。
“就快进山了,里面的路会比较颠簸,小祁你忍着点。”穆逍看穆祁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提醒道。
穆祁此时心情极好,便也没之前的不耐烦了,回了他一个灿烂的笑容:“恩,知道了,哥。”
果然,之后的七分钟,整个车身都在颠颠簸簸的过程中度过了,要不是刘全带来的这辆车性能极好,都让穆祁怀疑要是一般的车过条这样路,是不是到最后车身都要散了。
齐家村之所以穷,其实也跟这条进村的路有莫大的关系。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这是极其正确的。
这路要是不修好,不仅外面的人进不来,里面的人想出去也难。消息闭塞,物品不流通,外面的东西进不来,里面的东西也出去,哪里富得起来。
前几年全国轰轰动动的修路进村的活动,县里头不知道怎么回事,直接把齐家村给忘了,款一点也没派下来,这个事提都没提。而这样一个贫穷的村落哪里能自己出得起钱修路。
要说穆家是有钱,穆岩也想过帮村里把这路修修,让每年过来拜年的儿子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