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12点,上一章我有修改增加了字数,连不上的可以回去看一看。)
逍遥王的这个想法,从南骞国五王爷来京都城时就有了。
尤其是五王爷的那番话,让他觉得十分内疚。
是啊。
他娶了段家的心肝宝贝已经将近二十年了!
近二十年来,凤华为他生育了四子一女,为逍遥王府上下操碎了心。
每当逢年过节,他都能跟自己的父母、兄弟们一起过。
可凤华,却只能遥望着南骞国的方向,对着风诉说思念的话。
甚至,她连风俗习惯以及吃食,都得跟随蜀国……
偏偏,蜀国又有自己的规定。
但凡是皇室子弟和在京为官者,都不能举家离开本国。
为的,是防止有人通敌卖国。
以前逍遥王之所以能游历天下,那是因为他还没有成家。
再加上其是皇帝的嫡亲弟弟,深受皇帝信任,因此朝中的那些大臣们,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自从逍遥王娶了南骞国的公主后,他便再也没有离开过蜀国了。
即便皇帝与他感情再如何好,他的为人再如何肆意妄为。
可在这件事情上,他也一直守着规矩。
朝中大臣们的上书和唾沫,他是不怕的。
真正令他有所顾及的,是皇帝会因此而为难。
一头是亲弟弟,一头是蜀国历朝历代的规矩和朝中大臣。
皇帝想要平衡,并不容易。
所以啊,这近二十年来,并不是逍遥王妃不想南骞国的亲人。
而是她根本没法回去。
一个人带着孩子,怕路上出意外。
毕竟蜀国到南骞国,路途遥远。
这一路上会发生什么,谁也说不清。
可夫妻俩一起回去,又得把孩子们留在京都城。
这几个孩子都不是省心的。
身为父母,如何能放心得下?
说到底啊,不管逍遥王和逍遥王妃怎么选,都难以两全。
这也就造成了他们俩的孩子从出生到现在,都没有去过外祖家。
很多事情,逍遥王其实都不能深想。
只要一想,他便觉得自己挺不是东西的。
以前南骞国五王爷不提,他倒还能往后拖。
总想着,等孩子们长大了,等自己身上的担子卸下了,一定要带媳妇儿风风光光回一次娘家!
但他们能等,岳丈大人能等吗?
即便能等,又能再等几年?
自家媳妇儿已经没有母亲了。
而她的父亲,也到了八旬开五(七十五岁老人称八旬开五)。
逍遥王觉得,不管是身为丈夫还是身为女婿,都有责任让人家父女俩团聚一回。
所以这一次无论如何,他都得跟皇帝开这个口。
皇帝是个明白人。
他素来了解自家弟弟。
知晓逍遥王虽嘴上损了一些,但却从不愿让他这个当皇兄的为难。
如今主动提起这事儿,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于是,皇帝沉默了很久,才开口问道:“弟妹嫁过来也有十八年了吧?
眨眼间,慕华那孩子都十六岁了。
若朕没记错的话,你们是在成亲的第二年怀上他的。”
“是。”
逍遥王点点头,皇帝语气颇为感慨:“已经有十八年了。”
“十八年啊……”
皇帝垂眸想了想,终是大手一挥:“去吧!近二十年了,是该回去看看的。”
“……什么?皇兄!您这是答应了?”
逍遥王见皇帝如此爽快,一时之间不免错愕,连敬语都给用上了。
“不答应能如何?朕不答应,你就能打消回娘家的心思?”
皇帝瞪了逍遥王一眼,笑道:“你这性子啊,朕还能不了解吗?
要么不开口,一旦开口,就定要得到一个满意的结果。
朕如今可是患有头风症的人,哪能经得起你的纠缠?
倒不如趁早应了你,也省得麻烦。”
皇帝面带笑意,语气却略微无奈,亦如当初年少时,疼爱着幼弟一般。
逍遥王心中一暖,说不感动自是假的。
联想到老祖宗定下来的规矩,他又主动退了一步。
“要不我把老大老二老三还有小五他们都留下来?
这样的话,您跟那些大臣们也好有个交代,省得他们在您面前反对个没完。
不过暖宝那孩子,我肯定是要带走的!
且不说她出生后,南骞国那头送来了多少东西。
就光凭着这丫头与寻常孩子不同,我也该带她出去见见世面。”
“慕华思华和倾华这几兄弟也就算了,唯华那孩子才多大?你也舍得留下?
朕可告诉你,慕华若是不走,那他这一天到晚也不会闲着。
将小儿子留给思华和倾华,你能放心?”
皇帝挑眉看着逍遥王,不得不怀疑逍遥王是嫌弃几个儿子碍事儿。
但逍遥王话说得倒是好听啊。
一开口就搬出太后不说,还把皇帝和皇后的马屁给拍了。
“谁说我要把小五留给老大老二和老三带了?
我和凤华不在,不还有您跟皇嫂吗?
到时候直接把小五送到宫里来,就丢到母后那头去!
小五有多闹人您是知道的,最适合母后现下的情况了。
让他去陪着母后,指不定折腾一段时间,就把母后的‘嗜睡症’给折腾好了!”
皇帝:“……”
——这可真是大孝子。
“得了吧,你这小子不心疼母后,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