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周家不痛快,是有缘由的。
安阳公主和赵俭他们奈何不了,难道还不能追究一个中尉吗?
中尉在外人看来,是仅次于九卿的重要官职,又手握兵权,威风凛凛,小民敬畏,但在真正的元老重臣看来,诸干当时在这个位置上也要夹起尾巴做人,你陈素难道还能比诸干猖狂?
周允不置可否:“此事你就不必管了,我自有分寸。”
周鲁见父亲这样说了,也就不再纠缠,转而说起另外一个话题:“阿父,如今陛下的身体,是否真如外面传闻那般……?”
他的话没有说完,但周允已经知道他要说什么了。
周允迟疑了片刻:“陛下的情形,只怕不大好。”
这里只有父子两人,周允说话也就无须有太多的顾忌了。
皇帝的情况虽然没有大肆宣扬,但是现在所有人基本都有所耳闻了,在这种情况下,大家甚至也已经做好他会提前退位,让太子登基的心理准备了。
周允说的不大好,那肯定很不好。
周鲁:“那宋丞相那边,还坚持上表请辞吗?”
周允:“是,丞相去意已决。”
宋谐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他知道新君登基之后,未必会喜欢自己在旁边指手画脚,所以索性就借着年迈力衰为由上表告老。每个人都喜欢富贵双全,但却不是每个人都有急流勇退的勇气,宋谐这一退,宋家很可能需要低调几年,不过这种劣势不会维持太久,等到宋语的官位上来之后,宋家就又能在朝中有一席之地了。
许多人觉得朝中有人好做官,也觉得宋谐这样的行为很蠢,殊不知宋谐正是看得太明白了,才反其道而行。他主动退让免得新君忌惮,而且新君登基之后,肯定是要处置一些人的,连丞相都退了,这些人当然没有理由再赖着位置不放,这就给新皇帝的人事安排铺平了道路,只要新君领这份情,往后的宋家就还是不会没落的。
不过周允看明白了,不代表周鲁也能看明白,年纪阅历摆在那里,他能看到的肯定比他父亲少,他关心的是:“那宋丞相推荐阿父当丞相的事情,会不会生变?”
周允摇摇头:“应该不会。”
周鲁:“我听说房廷尉和吴宗正他们都蠢蠢欲动,有意于丞相之位呢,前者有长公主撑腰,后者是怀惠皇后的妹夫,就怕长公主在陛下面前帮他们美言……”
周允:“你也将长公主看得太低了些,依我看,她不光不会帮房羽说话,连这次陈素的事情,她也不会出面。”
周鲁很不解:“这是为何?房羽和陈素,可都跟长公主渊源匪浅啊!”
周允:“近来关于长公主入朝议政的事情,你也听说了罢?”
周鲁点点头。
自夏商周以来,便未尝听说有公主能参政议政的,更何况再往前溯,公主看着尊贵,实际上话语权还没有一位朝臣高,更不可能插手前朝的事,但刘桢不一样,她原本就深受父亲喜爱,再加上这次在宫变里的功劳,今后想要插手朝政,就有了底气。
许多人也看出来了,以这位长公主的脾性,绝对不会是只喜欢吟风弄月,对国事不感兴趣的人。
这段时间,皇帝服食丹药导致中风,无法上朝理政,太子又因为受伤需要休养,许多事情就需要刘桢出面,以皇帝如今的样子,时时出现在朝臣面前毕竟不美,所以刘桢就充当了皇帝与朝臣的中间人,许多事情都由她来传达。
这个时候,廷尉房羽就提出,让长公主正式上朝听政,许多事情也可以参与讨论决策,但这个意见遭到了包括孟行在内等人的反对,理由就是长公主身为女子,不宜参政。
如今双方各执一词,正僵持不下,房羽这边是铁杆的公主党,孟行那边反对的人也不少,甚至还包括在宫变中坚定站在太子一边的熊康和徐行等人。
周允有意考校儿子:“这件事你是赞成还是反对?”
周鲁想了想:“长公主是否参政,与周家干系不大,我们只要冷眼旁观就好了,不过现在出了三郎的事情,难保长公主会帮陈素他们撑腰说话,恐怕也会对阿父你留下不好的印象,所以我们也跟着反对就好了?”
周允摇摇头,看问题不能这么看。
“孟行那些人反对公主议政,虽说因为公主是女子,但实际上,他们是怕宫变的事情重演。”
周鲁啊了一声。
周允:“长公主再有能耐,毕竟也是女子,女子总是要嫁人了,等嫁人生子,将来免不了要为夫家子女作打算,陶氏与安正殷鉴不远,孟行熊康等人如何敢冒这个险?更何况女子议政本来就不合规矩,他们的理由也不算有错。”
周鲁:“那周家又该如何表态?阿父堂堂光禄卿,难不成还要附和孟行他们吗?”
周允拈须而笑,缓缓道:“不必着急,且看到时候是个什么结果,三郎的事情仅仅是个引子,孟行他们定是想要借此机会弹劾陈素,免得令长公主势力坐大,若到时候孟行等人占了上风,以现在的情形,陛下定是没有精力与他们较真的,太子年纪经验尚浅,孟行等人在宫变中同样立下大功,太子轻易也不会拂逆他们的意见,但心里肯定是偏向长公主的,到时候我若能出面帮长公主说句话,太子定会记下这份人情,丞相之事,只怕就十拿九稳了。”
听着父亲的解释,周鲁恍然大悟。
姜还是老的辣啊!
殴打周青,原本是一件不算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