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的时间,李默涵的党卫军招募了五百新兵,期间刘镇长、姜戎和谢武魁都想把自己的亲戚手下塞进来,不过绝大部分人都被李默涵拒绝了。李默涵只留下了刘镇长推荐的一个年轻人。此人名叫刘世杰,是刘镇堂炮兵科。
陆军中学堂为清廷于光绪年间设立的新式陆军学堂,为小学堂、中学堂、兵官学堂(未设立)、大学堂二级四等体制的一部分。全国设立四所陆军中学堂,归陆军部管理,学制两年。学生毕业后,作为陆军入伍生分入步、马、炮、式、辎重各队。陆军第四中学堂设在江苏,定额940名,招收江苏、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各陆军小学堂毕业生。
辛亥时,在革命形势迅速发展全国震动的情况下,两江总督张人骏担心第九镇官兵暴动,以旧绿营“辫子兵”头领张勋守南京,并将新军第九镇移驻距南京六十里之秣陵关。陆军中、小学堂停课,勒令学生各回原籍,不准在南京逗留,违者开除学籍,以乱党处治。
因此刘世杰就回了原籍,后来一直跟着刘镇长。因为刘镇长是他兄长抚养长大,他兄长又走得早,所以刘镇长一直把刘世杰当做自己的儿子一样看待。
李默涵问起一些军事上的基础知识,他也对答如流。让他试着操练一队新兵,他也做的有模有样。有鉴于眼下专业的军事人才奇缺,李默涵便直接让他做了军官。
陆军部给李默涵定的兵员是一个团,兵力约一千五百人。但李默涵实际上只招募了大约五百人左右的兵力。党卫军下设两个营,李默涵自己担任第一营指挥官,由马迁安任第二营指挥官;何封、刘世杰分别担任排长。
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党卫军的控制,李默涵还增加了一项新兵宣誓的仪式,宣誓时新兵面对李默涵的大幅画像,大声诵读誓词:我发誓,我将无条件服从李默涵的命令,作为勇敢的士兵时刻准备赴汤蹈火。
没有经过训练的士兵是不能上战场的,但是要李默涵一个人操练八百人显然是不可能的,可行的办法就是先操练军官,然后然军官去操练其他士兵。
训练的第一阶段,李默涵准备了一间教室,对军官们进行了基础训练:起立,坐下,一遍遍重复。最后他让军官站到教室门外,等他发出信号后,军官们跑回座位坐下。做的好的,当初奖励1块大洋,李默涵记录下了时间,从最初的三十多秒,到最后的十秒钟。而做到这一点所需的,仅仅是十几分钟的练习。
接着李默涵更进一步。他开始向军官讲述自己的一些对于战斗的心得和体会,比如:多带弹药,这是最廉价的人身保险。在交火中要注意你的开枪速率,否则会很快用光你的弹药,而这常常发生在最糟糕的情况下;
又比如避免靠近古怪的物体,因为它会吸引敌方火力。同样,不要藏身于突出的树丛、岩石、墙角以及其他显眼的地标之后;
再比如不要沿着小山或是山脊顶部行走,同时也避免在空旷地带行走。
接着李默涵让军官们开展讨论,但必须遵循严格的规则:想发言的人必须起立,站到桌旁,先说“报告”,得到允许之后才可以发言。发言时必须言简意赅,口齿清楚。谁要是听别人发言或者回答的时候心不在焉、随便应付,就必须重新回答一遍,甚至不断重复。
军官们一开始很拘谨,但是随后,他们变的勇于发言,见解独特,答案明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也不再仅仅是那几张老面孔,无论是问题还是答案的水准有了惊人的提高。
如此训练了几天之后,当李默涵踏进教室,迎接他的是一片肃静。所有军官在座括老资格的马迁安,虽然并没有人这么要求。他们的聚精会神,表情充满期待,没有人交头接耳。李默涵明白,他们这是在等待自己的到来。
第二阶段,李默涵开始给他们灌输“纪律铸造力量”,“团结铸造力量”的观念,四十分钟之后,讲课结束,李默涵做了一个手势,平举右手,五指伸直。
“党卫军的士兵们,今天开始,这个手势就成为我们这个集体的标志性手势。不管是在军营里还是军营外,你们彼此见面时,就要用这个手势相互打招呼。”李默涵高声说道:“明白了吗?”
“明白。”回答的声音整齐而响亮,并且李默涵的命令得到了很好的贯彻,不管是军官还是士兵,也不管是军营里还是军营外,大家见面时都相互用这个手势打招呼。
第三阶段,李默涵给所有来军官们分发了卡片,其中三张上有一个红色的叉。
李默涵对军官们说道:“拿到这三张卡的人被委以特殊的使命:检举不遵守我们党卫军规定的人、包括对党卫军和同伴们新村怀疑的人。”
随后,李默涵开始慷慨激昂地演说,就像他当年在黑木公司时培训新人时一样。他从鸦片战争开始讲起,一直讲到八国联军的烧杀,他为自己地祖国、自己的同胞多灾多难而难过,同时又为这些军官的们骄傲。他也告诉军官们,他们要为他们的团结骄傲,他们要为他们自己骄傲,因为国家需要象他们这样的年轻人抛头颅洒热血。
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说之后,许多军官都感动地热泪盈眶。紧接着,告密的风潮到来了。李默涵只委派了三个军官检举批评者和反对者。结果却来了超过二十个人,检举揭发的内容也五花八门,从对李默涵权威的怀疑,到外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