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大哉大明>188.第188章 老臣谋国3

君臣二人正在正在相对愁眉不展之际,袁可立忽然语出惊人,说他想到了一个能够胜任的人。

皇帝陛下被袁可立兴奋的表情所感染,大睁着两眼看着他,嘴里虽然并未言语,可是眼神已经非常清楚地表明了自己的意思:是谁?快告诉朕!

“皇上,请恕臣失礼,”刚才自己一惊一乍的,确实驾前失仪,袁可立赶忙先向皇帝陛下告罪。

“袁爱卿,何需此等虚礼,还是……”皇帝陛下的意思是,在这么着急的当口,就不要整那么多没用的了,还是赶紧告诉朕,那个人到底是谁吧。

“是,臣……臣……可不知此人是否真的能够不负所托!”袁可立正要与皇帝陛下分说,却忽然又想起了一个什么问题,情绪也是随之急转而下,显得极其黯然。

不怪袁可立一惊一乍、刚刚肯定随即怀疑,实际情况就是如此令人纠结不堪。

袁可立想到的这人,是李成梁的第三子,李如桢。

李如桢本人的分量并非十足,他身上所有的光环,几乎都是拜乃父李成梁所赐。

李成梁,字汝契,号引城,明朝后期将领。据《明史》记载,李成梁的高祖李英自朝鲜内附大明王朝,任铁岭卫指挥佥事。

李成梁英毅骁健,大有将才。初为险山参将,因屡建战功,大明隆庆元年(1567年)进副总兵官,协守辽阳。隆庆四年(1570年),擢为辽东都督佥事,驻节广宁(今北镇城内)。

大明嘉靖年后期至隆庆年间,鞑靼插汉儿部多次进犯辽东。十年间,明三员大将相继战死。时值边备废弛之秋,成梁莅任即募四方健儿抗击蒙古、女真各部的侵扰,由是军声始振。

万历年间初期,李成梁灭建州女真首领王杲、子阿台部,数次大败插汉部酋长土蛮、泰宁部酋长速把亥;计杀海西叶赫部首领清佳砮、杨吉砮。

说实话,李成梁的确是有大将才。

在整个大明王朝将吏贪懦,边备废弛的情况下,李成梁镇守辽东三十年间,先后奏大捷者十,边帅武功之盛,二百年来前所未有。辽东区域内,不管是蒙古人还是女真人,都在李成梁的屠刀面前俯首帖耳,表现出的霸气彰显大国威武气概。

大明朝廷也是多次旌表其功。万历八年,建石坊于广宁城内(今犹存),增秩受禄也是数次。

但除了魔咒自身,盛久必衰的魔咒几乎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也或许当一国或一人强盛之时,很多致命的弱点都被忽视,最后当强盛再也维持不住的时候,那些致命弱点就会在瞬间放大,直到吞没所涉及的一切。

李成梁位望益隆,奢侈也渐趋无度,军赀、马价、盐课、市赏随意侵吞,全辽商民之利,尽笼入己。为了掩盖自己上述的不法情事,他不仅以贿赂权门朝士以求自固,甚至还虚报战功,屠杀良民冒充敌方首级,终于被朝廷的言官痛加严劾。

万历十九年,李成梁罢官。其后10年,辽东边备益弛。万历二十九年李成梁复职时,年已七十六岁,之后复开马市、木市,缓和了东北地区的********。

万历三十四年,李成梁错将万历初年时由他献议兴建,已“生聚日繁、至六万四千余家”的宽甸等六堡,以“地孤悬难守”的理由放弃之,尽徙其民六万余户于内地,以大军驱迫恋家之民,虽为时论所谴责,但使辽东再次出现安定的局面。

李成梁卒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享年九十岁。

李成梁的长子如松、次子如柏此时也已下世,三子如桢就是袁可立刚刚提到的那个赴朝的合适的人选。

说实话,李如桢虽然是李成梁三子,但与其乃父、甚至与长兄次兄相比,都是相距甚远,本人的履历更是乏善可陈——他是由父荫袭为指挥使,脱离乃父的羽翼之后,本人一无建树。

万历四十七年(1619),辽东已危在旦夕,朝廷无镇辽将军可派。此时有大臣建议以李氏旧威,派李如桢为镇辽总兵官,或可收效也未可知。

万般无奈之下,朝廷接受了这个建议。李如桢走马上任,初守铁岭,后屯沈阳。

但是,当年后金进攻铁岭,李如桢救援不利,终致铁岭失陷,因此又被罢官。天启初年时,判了个斩监候,在狱中等死。

要说起来,李如桢虽然没有十足的才干,在铁岭遭围时也未全力救援,判了个死罪也并非完全的冤枉,可其中却也是的确另有隐情。

后金全力进攻铁岭时,是携萨尔浒击败大明四路、总计十万大军的余勇。那个时间在东北地区的大明军队,都是噤若寒蝉,绝对不敢轻撄后金锋芒。

当然了,这个理由是绝对站不住脚的,绝对不能为李如桢等人的畏死避战开脱。可要说起来也并非情无可原,因为当时在东北的,并非只有李如桢一支军队,而救援铁岭不利的,也并非只有李如桢一人。

大明朝廷似乎也觉得不是那么理直气壮。若是没有萨尔浒的大败,像李如桢这样见死不救的,有十个百个恐怕也早已人头落地。这也就是李如桢被判斩监候、而不是斩立决、甚至像那位袁督师那样传首九边的原因。

这一段历史,刚刚过去七八年。因为碰巧那几年袁可立都在豋莱等地任职,所以对此比较熟知。此刻为皇帝陛下娓娓道来,犹觉历历在目。

听了袁可立的讲述,皇帝陛下也觉得这个李如桢做为赴朝的人选,虽然并非多么令人满意,可也只能勉为其难了。


状态提示:188.第188章 老臣谋国3--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