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大哉大明>213.第213章 大战临近1

皇帝陛下虽然离开了大明狂飙的训练基地,可并没有离开西山兵营。他去的那个地方,叫做大明王朝西山军事指挥中心。

这个军事指挥中心,是在西山深处。

当初修建西山兵营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一处天然溶洞。经过探测,溶洞内空间相当大,而且内中还有一条地下河缓缓流过,不知从何而来,也不知去往何处。出入口也是非常隐秘,若是事先不知,从外部根本无法发现。

皇帝陛下获悉之后,亲自进入到里面探访了一番。出来后就专门安排锦衣卫整修一番,准备派上大的用场。

经过一段时间的操持,卢象升和何腾蛟负责的兵部职方清吏司获得很大的提升,不管从人员的数量上还是精干程度上,以及职司的范围等方面都已经大为扩充。因此,以前的承天门对面的兵部衙门已经无法容得下了。

于是,皇帝陛下下令,将兵部职方司搬到了西山,搬到了西山的这处溶洞之内。

在皇帝陛下的心里,兵部职方司已经是做为后世的参谋部而组建。这是一国军事的心脏,必须保持很高的机密性。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之内,军事方面的事务,恐怕会成为大明王朝必须面对的问题,皇帝陛下觉得怎么重视都不能算是过分。况且即便为了王朝的长治久安,军情的采集和保存都是一个不容轻忽的事情。

这个地点是属于绝对机密的所在,因此不能大张旗鼓地进行建设,筹建的进度也就缓慢了一些,此时也只是先僻出了几间房子大小的地方,供皇帝陛下和卢象升和何腾蛟等人商议军情。

为了尽可能多的、尽可能详尽地掌握后金控制地区的情况,卢象升和何腾蛟不断地派出斥候深入辽东地区。

最近,从斥候反馈回来的情报看,后金开始动员兵力。而兵力集结的地点,是在沈阳的南面,因此排除了刚刚签下城下之盟的朝鲜之后,后金的兵锋所指,就只有大明王朝了。

后金的八旗制度是以牛录为单位,平时耕作狩猎,遇有战事,才向某一地点集中。

近一段时间以来,后金控制区域内的旗丁纷纷告妻别子、整顿装备,向自己所属的牛录集中。他们集中之后,前进的目的地一是在宽奠、新奠一线,另一个就是辽阳、西平堡和广宁一线。

广宁的西南方向就是大凌河、小凌河、松山和锦州等,目前这些地方都还掌握在大明手里,由兵部尚书、兼蓟辽总督孙承宗率领众将把守。

在宽奠和新奠等处,已经集结起来的兵力,继续向南,在与皮岛和獐子岛隔海相望的铁山和宣州等处海边扎设营盘。

在辽阳、西平堡和广宁一线,他们并没有构筑什么防御性的营盘。

与此同时,后金还在自己的控制区域内,大肆搜刮粮食草料,输运的方向,也是上述两个地区。

从以上得到的情报看,后金是要从锦州和松山向山海关一线推进,向大明发动进攻。为了保护自己的侧翼和后方,他们在皮岛和獐子岛对岸等处布置兵力,目的是要阻止东江镇的残余登陆。

不久之前,后金在逼迫朝鲜签订城下之盟时,也基本上清除了东江镇在陆地上的生存空间,将他们赶到了海岛上。但是,在后金要有大动作时,他们还是对东江镇的残余很是顾忌,因此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由此可见,东江镇的存在,绝对是后金的一块巨大的心病。

而对于大明王朝来说,东江镇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枚棋子。

袁可立就任登莱巡抚之后,因为有着极其便利的条件,朝廷也给予了充分的人力、物力方面的支持。

经过盘点之后,从奸商那里抄没而来的物资,很多都是直接发往山东半岛,交到了登莱巡抚袁可立的手中。

按照朝廷的旨意,毛文龙重新招募了五千新兵,东江镇由此重新恢复了建制。而且因为有着朝廷的全力支持,新建的东江镇较之以前更是充满了勃勃生机。

尤其是毛文龙的儿子毛承祚、副将张盘、陈继盛、参将徐敷奏、游击刘光祚以及孔有德、尚可喜和耿精忠等手下将官,因为自己的大帅直接攀上了皇帝陛下这个天底下最粗的大腿,无不感到欢欣鼓舞,大有奔头。

此次溃败之前,东江镇虽然号称有兵近三万,可其中到底有多少是可战之兵,他们的心里最是清楚。因此,虽然朝廷此次只给了东江镇五千新兵的建制,他们也是日夜操练,争取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将这五千新军打造成精锐。

经过这一番振饬,东江镇的活力指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

因为大家都知道,东江镇前番遭受了重大失败,大家都以为离着分崩离析不远,也都在心里打算着投奔何处。可没想到的是,毛帅的京城之行,竟然起到了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鬼使神差般地攀上了皇帝陛下的大腿,而又有了袁可立这个登莱巡抚的全力支持,建功立业、封妻荫子指日可待。

因此,东江镇的上上下下已经憋足了一股劲,要给后金鞑子好看。

最近一段时间,逐渐也有失散的将官和兵丁不断回归。这些人曾经都是手足,自然要予以收留。毛文龙专门向登莱巡抚袁可立做了汇报,袁可立随即请示朝廷,拟将东江镇的规模,在五千人的基础上再次扩大。

勇士愿意为国征战,皇帝陛下当然感到欣慰。可考虑到东江镇即将面对的艰苦的作战,他还是表示宁缺毋滥。东江镇的规模


状态提示:213.第213章 大战临近1--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