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大哉大明>442.第442章 更大的鱼2

哈占的地位与大贝勒根本无法相提并论,可他为女真、为后金未来的担忧,绝对不次于任何一位大贝勒。因此,他对皇太极所采取的策略,对朝鲜这个“新扎盟友”暗下狠手的无奈之举,也是从心里认可的。

现在哈占唯一能够做的事情,竟然是那些建昌城的蒙古小弟最好快些让人打死算完……他期盼着明军快速攻破城池,建昌城的战事赶紧结束,城中那几万蒙古人,哪怕是全部战死、甚至全体投降,也比这样耗下去要好。

甚至自己镇守的锦州等处,如果有需要的话,到时候也都有可能彻底放弃,也绝不能耽误了皇太极到朝鲜“征粮”的大计。

因为,建昌城一日不被攻破,皇太极和后金就会一直被一道紧箍咒所束缚、甚至像一座山那样压在身上,直到被彻底压垮为止。

从朝鲜撤军,是解决建昌城被明军围困的唯一解决方法,明军的目的,绝对也是如此。相信只要是皇太极派出三四成的部队回援,明军都有可能主动撤退。

因为如今的后金,犹如光脚的恶汉,恨不得找人拼命呢。而从宁远城那一战来看,明军的策略,恰恰是不与后金做正面的交锋,而是一心指望着用“时间”这个最钝、或者也是最快的“杀猪刀”,并且时以最小的代价,将后金这个最大的敌人消磨殆尽。

说实话,这个策略,是最懒惰、最“不思进取”的招数,可恰恰却是最有效的良策,最犀利的对敌之策。后金可以将此视为大明一如既往的软弱,可在心里却是犹如百爪挠心,心急火燎。

因此,皇太极是非常渴望与明军大战一场的,后金上下也都是憋着一股劲儿,要与明军见个高低。若是能够如愿,不仅可以好好的出一口恶气,还可以顺便解决很大一部分的粮食和军辎的问题。对于后金来说,这是最合适的买卖了。

可是,不用费什么心思,就可以猜测到明军最可能要采取的应对措施……那就是一如既往地避而不战。而且这避而不战也是针对后金的大部队来说的,若是少量的部队前去建昌城解围,恐怕是难脱肉包子打狗的命运。

哈占虽然一直表面上不愿意承认明军的战力有所提高,甚至是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当遇到具体问题的时候,还是不自觉地认可了这种现实。

他相信,皇太极若是知道建昌城的情况之后,肯定也会看透稳坐紫禁城里的那人的心思,而且肯定也会与他哈占是同样的想法,同样是期盼建昌城早日陷落,城内的蒙古人也早点儿灰飞烟灭。

可是,他们的这种想法,却是只能在心里盘算,是绝对不能宣之于口。

但是,哈占也知道,这是自己在一厢情愿,明军的目的,已经像司马昭之心那样路人皆知了,他们就是要将这道难题,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摆在皇太极的面前,也摆在蒙古人、甚至天下人的面前,然后就在旁边袖起双手,看他皇太极如何手忙脚乱,如何破解自己的这个杰作。

对于大明来说,好不容易想出的一个题目,怎么能够在“好端端的”的情况下,自己就将这大好的题目取消呢?!他们的目的,就是要把这个题目做足做充分,使皇太极面临的不良后果最大可能地放大,将其恶劣影响无限扩展。

因此,皇太极一日不派大部队回援,建昌城就会一直被大明当作手中的玩物,想怎么蹂*躏就怎么蹂*躏,而且还绝对不会隐藏他们意图——放任出城四处求援的信使随意出入,而对“围三缺一”的攻城铁律却是置之不理、四面将建昌城围了个水泄不通,就是最好的注脚。

不过,也不用太久,或者说,留给皇太极的时间也不会太多,因为建昌城内的粮食牲畜等给养肯定不会太多,等这一切都消耗殆尽之时,差不多就是女真人失去蒙古人臂助之日。

皇太极正在向那边新扎的盟友举起了屠刀,这边的“老资格”的“小弟”却又面临着离心离德……这,这可如何是好啊!哈占有生以来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在心中暗自庆幸——自己好歹不是皇太极!

不错,蒙古人还好说一些,毕竟他们与女真人似乎还有着若有若无的血缘关系,可对于朝鲜人来说,那就是完全的异族了。而对于一个胸怀大志的部族来说,什么隐约的血缘,什么新扎的盟友,只要是自己需要,让他们做工具、做炮灰,他们是没有资格持有异议的,只能俯首帖耳、言听计从。若是稍稍露出个“不”字,那就毫不客气地刀枪相加好了。

实际上,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女真人也是一直如此做的,并且也一直大有成效。

但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局势就悄悄发生了变化。

先是来自南面的粮食等物资戛然而止,后来那个死而不僵的察哈尔林丹汗,也似乎打了鸡血似乎返了阳,开始重新竖起了大旗、重新亮出了黄金家族的金字招牌、并且大肆招徕旧部,并且大有东山再起的意思。

其实,哈占对此看的格外分明,那林丹汗充其量不过是南面紫禁城里面那个年轻人手中的木偶,需要的时候,就牵动一下手里的细线,林丹汗就会像灵魂附体那样一阵的悸动,可若是哪天那个年轻人不高兴了,或是不需要了,很可能就毫不留情地剪短手中的细线,而那具木偶就会被彻底抛弃。

哈占相信,林丹汗也并非颟顸至斯,以至于一点儿看不出南面那个年轻人的真实用意、真实意图。可是,做


状态提示:442.第442章 更大的鱼2--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