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大哉大明>493.第493章 殊死一战3

苏布地认为,自己这边的人都已经像靶子那样站立在那里了,若是能够多多射杀对方的话,明军是绝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当兵的谁不想立功,谁不想升官发财,至于那些当官的……不是更想升更大的官,发更大的财吗?

苏布地虽然不知道明军的火铳手,是如何统计战功以及如何奖赏的,可其中击中敌人的数量,绝对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指标。因此,苏布地认为,这么好的机会摆在面前,若是不去抓住,那岂不是就像见了钱不捡,见了官位不要?!

那么解释就只有一个——明军不是不想更多地杀伤蒙古的弓箭手,而是不能。因为他们火铳固有的某些缺陷,限制了发射频率。肯定是这样,绝对没有其他原因!

色楞也曾经给他介绍过明军的这种新式火铳的特点,但总是要亲眼见识一番,才能真正有更深切的体会。

苏布地认为,搞清楚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其重要性甚至决定了次日突袭的成败。因为次日的突袭,他打算亲自带队冲锋。而即便他不在冲锋的队伍中,知己知彼也是非常有次要的。所以亲身感受一下对方的最优势的利器,是非常必要的,尽管为此要付出一些代价,他认为也是值得的。

再有就是明军的火炮,苏布地也很想了解一下威力的程度。

可是,据色楞介绍,自从明军包围建昌城以来,明军的火炮总共也就发射那么三五次。而就是那几次发炮,看起来更像是校准试验。而城内的蒙古人也基本上没有出城作过战,所以对方零星的炮击,没有留下什么印象,因此也就没有了解到更为详细的情况。

苏布地尽管非常想了解明军火炮的更切实的情况,可也没有脑残到把自己人排好了队让对方轰一炮看看的程度。不过,火炮向来是攻城的利器,而明军自从包围建昌城以来,似乎并没有主动将火炮作为攻击城墙的手段。

因此,从明军轻易不舍得发炮的情况来看,应该与他们的火铳有些类似,威力或许足够,可惜就像他们的火铳那样,也是有着某些不可弥补、或暂时无法弥补的缺陷,从而限制了发射的频率。最有可能的情况就是炮膛极易损毁,发射不了几次就成为废物,因此他们明军轻易不敢动用。

这个时代,火炮的发射的时候出现炸膛的现象,本来就很是普遍,因此,苏布地如此想,也丝毫不令人感到意外。

前面曾经提起过,因为皇太极要顾及女真人的脸面,因此那几次在明军的火铳打击下,败的非常彻底的战斗,都被当做秘密严厉禁止外传了。因此,关于明军火铳的一些情况,苏布地虽然一直跟随后金大军,可他显然也并不知情。

其实,关于明军那最新式的火铳,也曾经有人传出过这样那样的消息,可因为大家都未曾经历过,而那些曾经经历过的人,不是已经化为枯骨,就是被禁言,再加上大家都认为私底下所传的消息,太过匪夷所思,不是无中生有的胡编乱造,就是为了失败寻找的借口。

总之,苏布地认为,各种传闻不可足信,其中或许有些可信的成分,但一切还是以眼见为实的好。

不得不说,苏布地的这种眼见为实的精神,在当时绝对是最接近真实的情况。

当然了,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

————

次日三更,天尚未亮透,建昌城内几乎所有的男女老少就全都行动起来,建昌城内就呈现出一片忙碌的景象。

但是,尽管似乎数万人都在忙碌,可基本上没有人大声喧哗。

因为一会儿之后,待将士饱餐战饭之后,刚刚回援的这些喀喇沁蒙古的勇士,就要出城去教训那些城外的明军了。

这些日子以来,建昌城内的蒙古人受够了窝囊气,不仅每天不得出城,而且还被人堵在城内任意欺凌。况且每天几乎都有几十、几百个家庭失去父亲或儿子,死亡的阴影一直徘徊不去,一直笼罩在建昌城上方。这让他们感到憋屈至极,总想着寻找一个发泄的机会。

这下好了,主心骨苏布地回来了,三千喀喇沁的虎贲勇士也回来了,建昌城可以一泄多日所受的憋屈了,喀喇沁蒙古也可以有几天扬眉吐气的日子了。

他们一些人忙着操持食物,好让出征、或者守城的将士浑身充满力气,而那些即将出征的将士,也是做着出征前最后的准备,负责守卫城墙的将士们,也是忙着准备好充足的守城所用的箭矢石块等物。他们要严阵以待,以免被那些城外的明军来个反突袭。

建昌城内已经忙成了一团,可从城外却听不到什么声音。

可若是细心的话,还是能够发现一些端倪的。因为虽然从外面听不到什么声音,可从那隐隐散发出的忽明忽暗的亮光,也能猜测到建昌城内正在发生着什么事情。

如今蒙古人正与明军进行着攻防大战,城内蒙古人在忙些什么,基本上不用猜也能想象得到。

而城外的明军阵地,却仍然是一片静谧,似乎仍然不知一场惨烈的血战就在眼前。

“嘎支支”,薄薄的夜幕中,一串瘆人的声音低低地响起,建昌城的东城门慢慢被打开了。

从城门洞里,首先出来的是将近两百名青壮,他们十几人一伙,抬着沉重的、长长的云梯,从城门洞里鱼贯而出。

他们来到城门之前的第一道壕沟边,将四架云梯架到壕沟之上。后面的人也是抬着云梯,踩着第一道壕沟之上的云梯通过,


状态提示:493.第493章 殊死一战3--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