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时候,南楚国的大将军麾下有一名睿智的军师,为南楚皇帝出了主意。
楚国与夏国并称南楚北夏,便是因为一个在南,一个在北,故而路途遥远。至于云国,则是处于两国之间的位置。因而相比于遥远的北夏国,南楚国距离云国更近。
说起来,这个主意也并非是出自那军师,而是他借鉴了兵书上的典故。
围云国而救北夏。
并非是什么高深的阴谋计策,却的确让云国不得不退了兵。然而尽管如此,云国皇帝也仍旧没有死心,仍旧伺机而动。
很快,三国混战爆发。
说是三国混战,实际上北夏国的皇帝与南楚国的君主早在暗地里结成了联盟,为的就是防备云国的攻打。
北夏国与南楚国的实力虽然都远弱于云国,可是二者结成联盟之后,却还是让云国吃不消的。既不甘心就此退兵落败而归,又在三军交垒时占不了上风,云国皇帝终于犯了愁。实际上倘若南楚与北夏两国能够一鼓作气,或许真能够让云国打的落荒而逃,很长时间都恢复不了元气。
然而任何时候,合作都是一门大学问,两国结盟之事亦是如此。
南楚国派出领兵的是镇南大将军苏葎,北夏国则是由护国将军李昌胜统帅三军。二人在各自国家的军队之中皆是说一不二的人物,可是在这联盟军中,却是势均力敌,谁也压不过谁去。
常年带兵打仗的人都有股子傲气,故而苏葎与李昌胜一向不合。两人经常会在商议军情的时候发生争执,而苏葎又因为当初是他领兵围困云国,才救了北夏国,所以和李昌胜说话之时带些优越感,丝毫不把李昌胜与北夏国放在眼中。
起初战局形势不明朗的时候,李昌胜姑且能够忍他几忍。可是眼看着云国就要落败了,他那里还有耐性忍受苏葎的冷嘲热讽?
两人的矛盾升级,正式进入白热化,然而这却是两国的皇帝都难以解决的事情。且不说有句古话叫做: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就连北夏国与南楚国的皇帝之间,也是有着不可去除的隔阂与矛盾的。
譬如说,云国进攻之时,苏葎总是让北夏国的将士打头阵。后果就是每一场战争,北夏国的将士损亡人数都是要远远超过南楚国甚远。
北夏国岂能甘心?
云国的皇帝时刻派人打探着两国之间的事情,故而敏锐的抓住了这个机会。他不过略施小计,就让本就离了心的两国大将更加互相猜疑。丝毫没有了最初结成联盟的时候,那一股子的同仇敌忾。
在云国故意示了弱之后,南楚北夏的两员大将每日只顾着猜忌,底下的兵士又怎么能不松懈?趁着这个时机,云国皇帝派人潜入了两国的联盟军队中,而后反败为胜!
实际上纵使这样,云国与北夏南楚的联盟军队也只是打了个平手罢了,尤其也云国已是强弩之末。只是云国的皇帝到底是有胆识魄力,明明已经损失惨重,无力再战,却还是佯装着要再次出兵。
南楚国与北夏国在离了心之后,只能是越发处不到一起去,经了这次失败更是相互埋怨。最后,只好向强撑着的云国递了降书。
而云国趁机提出了条件,要南楚国与北夏国将两国的太子皆送至云国,说是与云国未来的国君一起教习,往后三人若是都能够登基为帝,三国之间也俱都能够和睦相处。话是说的冠冕堂皇,可是能坐上皇位的又有几个是真的愚昧之人?
说到底,不过是质子罢了。
纵使两个的皇帝都不情愿,可是降书已递,若是不答应云国的条件,恐怕战争会更加惨烈。故而,只得应下了云国的条件。
南楚国送去的是楚寒,北夏国则是冷意。
直到一切都落幕之后,南楚国与北夏国才意识到了不对。
这场战争本就是云国挑起来的,就是为了扩展疆土,否则之前也不会出现北夏国宁可割地求和,却被云国拒绝的情况了。而现在,和谈却进行的如此顺利,足以说明一个问题。
想要结束战争的不仅仅是南楚国与北夏国,恐怕云国也已经撑不下去了!
察觉到这个问题,两国立刻派了人试探。果然,云国此次亦是损失惨重,就算是不和谈,不送质子,云国也未必就能占得了便宜。
再打下去,劳民伤财且不说,三国都要花费好几年恢复元气了。
但是两国的皇子都已经送走,又岂能后悔?任是两国的皇帝如何的捶胸顿足,还是不能够改变,史书上他们仍然是这场战争的失败者的事实。
然而虽说送去了皇子作为质子,可是南楚国与北夏国又岂能真的如云国皇上说的那般,将各国的太子送去。故而,不论是楚寒,抑或者冷意,在被送往云国的时候,就已经被自己的国家,自己的父皇当作了弃子。
听完楚寒的话,凤轻心中有些怅然。
原来不止是她会死于队长之手,就连楚寒和那个不曾谋面的冷意,恐怕在事情发生之前,也绝对不会想到竟然会被自己的父皇抛弃吧。
凤轻前世是孤儿,对那血浓于水的亲情并没有太多的感悟。纵使死于队长之手,她也只是心中有些凉罢了,毕竟作为一个特种兵出身的女子,她也从未对任何人抱有怎样深厚的感情。
只是微微有些失望,她曾经给了身边的人信任,最后却也是被自己所给的信任害死了。
可是楚寒呢?
十年前,可想而知他的年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