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说,当初牵都的风声一传出来之后,南京城中的舆论一片大哗。自崇祯天子殉国之后,南京弘光政权也是经过诸多磨难才成立的。又花了半年工夫,好不容易磨合妥当,国事走上正轨。万费待新,如今却要将一切都放弃了,确实是一个重大打击。
而且,大敌当前,皇帝和内阁不思抗战,却想着逃命,对于人心士气的打击非常要命。
已经有大量的低级官吏辞职离开南京这个战乱着地,朝廷的俸禄固然要紧,但建奴一杀进城来,命都没有了,还想那俸禄做什么。
京城之中更是一日三惊,秩序趋于失控。
已经有明眼人看出,一旦弘光离开南京,就冒着丢失民心的危险,到那个时候,国家又要往哪里去?
所以,当弘光皇帝和马士英决定留守南京,并调镇海军入微卫京城之后,朝中官员们同时大舒了一口气。
可问题又来了,按照朝廷制度,大军出征,参加一场大规模的会战,需要有一个文官挂帅,一个太监监军。
就算是跋扈得不将朝廷和皇帝放在眼里的江北四镇,这次扬州大战,名义上不也是史可法史首辅督师?
这个统帅究竟让谁来做却起了波折,按说,郑森是钱谦益的学生,钱牧斋乃是内阁辅臣,由他来挂帅自然是最好不过。一个是老师,一个是学生,关系特殊,部队指挥起来也方便。几乎所有人都这么认为。
但谁也没想到在这个节骨眼上,大学士王铎跳了出来,要做这个督师。开玩笑,王相你都一把年纪,头发都白了,干瘪老头一个,再去带兵打仗合适吗?
正当大家都苦笑不得的时候,又有波折出现,一直反对调镇海军来南京的马士英不但同意郑家新军来南京,还向朝廷推荐朱大典出任统帅一职。
内阁的两大阁老,一个主动请缨,一个推荐自己的心腹,立即就掐了起来。
这个时候,大家才愕然发现镇海军如今竟然成了一个香饽饽,被各派势力争抢。马士英、钱谦益、再加上一个王铎都将手伸了出去。
本来,所有人以前还真没听说过镇海军这么一支部队,等到朝廷调郑森的时候,才吃了一惊。不过,大家还是觉得,镇海军无论如何也不会是阿济格的对手,就其战斗力而言,只怕也就是京营的程度。等到三大阁老为这一支部队争得头破血流,心中都是大震:难道说镇海军已是不逊色于宁乡军的强军,只要争取到这支部队,就是妥妥的军功到手?
那日早朝,朝廷开始正式商议调镇海军入卫京畿一事,因为有马士英的点头,这事很快就以全票通过了。不过,接下来为督师人选,朝堂上却上演了全武行。
当时,不等王铎跳出来,马士英就上奏弘光皇帝,推荐朱大典为督师。他的道理也说得过去,朱大典在山东做巡抚的时候,就曾经平定过登莱之战,就连吴三桂这样的大将都是出自他的麾下。后来,朱大典又担任河漕总督,有极其丰富的带兵经验。这样的人若不用,还能用谁?
说到最后,马士英语调铿锵,说,我朝军事,都是坏在外行领导内行上面。打仗靠的是经验,良相起于州郡,猛将起于沙场。我们有的人啊,以为读过几十年圣贤书,能写几篇八股文,临时赶鸭子上架,就觉得自己能出将入相。这个世界上确实有全才一说,可更多的却上普通人,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功。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慎。所谓,某推荐朱大典。
说着话,他还横了王铎一眼,赤裸裸地指责王阁老是百无一用的腐儒。
接着,又示意朱大典上前。
朱大典好不容易复出,本要挂帅去征讨左良玉,可结果是老左突然暴毙,让他白忙一场。如今,他挂着一个兵部尚书的加衔,却没有实际职务,每天只上上早朝和大家打大嘴仗,早就闲得浑身不得劲。如今好不容易得了这么个机会,如何肯放过,立即出班,在皇帝和百官面前说了一通慷慨激扬的话,表示自己誓死守卫南京的决心。
却不想,马士英刚才的一席话已经彻底将王铎给激怒了,不等朱大典将话说完,老王头就跳了出来,大声道:“陛下,老臣以为,朱大典断不可为帅。”
接着,他就开始指责起朱大典起来,说,说什么朱大人当初在山东平定登莱之乱有功,难不成眼睁睁看着孔有德他们将山东祸害一通,最后扬长而去投降建奴,也算是有功,也算是一场空前大捷?若真要论起旧事,朱大典在山东做巡抚是碌碌无为,丧师失地,不但无功,反而有罪。
马士英不服,也站出来,呵斥道:“王相,当年登莱大捷,可是天启皇帝钦定的,难不成你想推翻不成?”当年孔有德反叛,纵横山东,不可一世,确实让明朝丢人丢到家了。可朝廷还是要面子的,等到叛军去辽东投降建奴之后,天启帝为了鼓舞人心士气,没办法,只能捏着鼻子奖赏了平叛的将士。
这已经涉及到皇家的脸面,王铎一窒,又骂道:“还说什么吴三桂出自朱大人麾下,如今吴三桂都已经投奴了。朱大人果然知兵啊,都调教出一群汉奸了。这次主持京城防务,敢问朱大人是否接到了你的得力手下吴三桂的亲笔信了?”
手机阅读:http://m.avrxs.com/31142/
发表书评:http://www.avrxs.com/31142/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1009.第1009章 战斗力惊人)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衣山尽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