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帝国>第三十八章 婚事对等
近的军中任职,一旦朝廷开科武举,到时在旧任上改转亦是同样谋个好出身……”王景范笑着说道。

武举以武艺举人,这原本唐时便就有,如同现在的制科一般武举的名目也多有不同的名目,不过总归是常称武举而已。原本国朝初立的时候,也不曾设立武举,只是从真宗皇帝时就有人提出要重开武举为军队选拔人才,到了当今皇帝天圣年间的时候才得开武举,不过才开了二十余年到了皇佑年间便停开了。在王景范父亲寻到宋端觉其有这个方面的潜力,并且加以栽培之时,还有武举科目,父亲去世之后便不曾开考武举了,这也是谁都没有料到的。

说起来父亲对王景范的培养也很偏重于武科,除了拳脚功夫之外,更是注重传授兵书战策。一来这官场如战场,各种奇诡智谋层出不穷杀人不见血,自幼培养接触这些哪怕以后不为将为帅也是用得着;二来若有朝一日朝廷用兵,王景范早在这方面有所培养亦可不至于为人所欺,顺便培养宋端那就是为了让其通过武举的文试部分了。

王景范最后决定的说道:“耻夫,今夜我就给狄大人修书一封,让其安排你从军,有他的照拂亦可升迁迅速一些……人家将两个儿子托付于我,怎么我也要给人家一个交代,这封信是免不了的,另外你也要替我带几句话给狄大人,不然朝廷这么三番五次的找上门去,恐怕狄大人现在已有所不安了。”

皇帝病情好转之后,狄青虽然告老还乡但这么一位在军中享有极高声誉的重臣,朝廷怎么也不会放任置之不管的,每逢旬日必有皇帝的使节前往问安,除了皇帝的君臣之意之外,大抵还是监视的味道更多一些。王景范与狄青接触也有段时间,这是一颗重要的棋子并不是助其简单的渡过危机就算完了,在春闱之前还时常互通书信以稳定狄青略显焦躁的心情,只是礼部试和殿试紧邻,这刚中了状元又是因婚事而缠身,也应该写一封信遣宋端亲自送去。

王景范身边是需要用人,尤其是宋端是唯一一个在武艺上有成的学生,若是他任京官宋端的作用也就是打探消息外加跑腿办事而已,放飞他让他追寻自己的前途也无所谓。只是王景范第一个便否决了京官的想法,十几年后的熙宁党争王安石大杀四方,他没有当过地方亲民官的经历必将成为他仕途上的软肋,一旦双方有所冲突,王安石以这个理由将其差遣出京易如反掌且又光明正大,这是王景范所不能容忍的。一旦前往地方担任亲民官,那宋端的用处就会极为突显,有这么一个身负武艺的弟子办事那好处自然是很多。

宋端听后心中虽然早已有计较,不过王景范能够在这个时候坦白说开,也免得两人心中就此事存下芥蒂。就这些收养的孩童培养和使用,王景范父子早就有过计较,大恩如仇,这些孩童若是只用作普通家仆或是更高一些管理府中事务自然不用如此小心,但这些孩童其中一些颇有天分者悉心培养之后会成为王景范日后仕途中重要的助手甚至是盟友。如此一来,王景范在使用它们的时候必然是要格外的小心,其中一条便是绝不阻碍他们的前程,相反还要为他们的前程尽可能的创造机会,更不能再某些事情上以牺牲他们为代价。

“宋端听凭先生安排!”正在赶车的宋端略微激动的说道。

王景范呵呵笑了两声继续对旁边的俞樾说道:“萌甫,你和寿道与耻夫不同,若是朝廷对我的任命下来是个文风鼎盛的地方,我会将你们带在身边继续教导你们,若是任命不佳你们两人便将高凤翰和钱琦他们接到京师开封来,就在白沙书院大人和韩氏家人照拂,今后会有更多的大儒前往讲学甚至是留在书院任教,这对你们的学问增长有着极大的好处,将来你们如同我一般也去考科举……”

这科举考试算是已经完成,白沙书院作为王景范心目中重点要经营之处自然也要在春闱结束后也要收收心开始对白沙书院做出一些举措。这一次寄宿在白沙书院的贫寒考生,开封府发解试尚且不算,在礼部试中有三十余人考中进士,虽不是白沙书院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但这依旧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在决定留下来的落第考生吸纳进入白沙书院任教之后,白沙书院距离一个正规书院也就差名师任教了。

至于名师任教这若是在大考之前对王景范而言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就算慢慢积累若无十余年的苦心经营,休想看到一个名满天下书院的雏形。不过王景范这次大考夺魁,外加三十多名进士的名声,这对书院是一个极大的促进,而王景范也相信有包拯和韩氏家族的人照拂,邀请如胡瑷这样的当世大儒讲学就不会像以前那么艰难了。

若说白沙书院还有什么让王景范有些遗憾的,那也是他用不了多长时间便会去外地赴任,无法亲自经营书院,再者便是报纸一事,委托于包拯代为问询,只是到现在包拯也没有一个准确的回信。这报纸一事王景范虽然觉得等自己在朝堂之上有一定权威的时候再行推行也不是问题,但想到父亲如此重视此事他心中也未免有些遗憾,不过好在白沙书院的学报因为胡瑷讲学的关系在京师开封的士子当中很有影响力,甚至有的书商要求多多加印以贩卖到其他各州,这也算是个安慰。

俞樾听到王景范对他们的安排后,心中更是感激――宋端能否出头那是需要很大的运气,而他和于文传都


状态提示:第三十八章 婚事对等--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