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疯狂的军团>第二零五章 特使的愤怒

伴随着隆隆炮声和漫天血雨,四月份就这样悲惨地过去了。在这个月里,华人,东瀛人,爪洼人,以及整个东南亚族群都被卷进了战火中,在爪洼列岛野兽一般厮杀,放出来的血几乎将爪洼淹没!最终,华人笑到了最后,在那片被鲜血浸红的土地上,华人政权生根发芽,破土而出,而爪洼的强援东瀛,则在短暂而惨烈的交锋中被打得一败涂地,踉踉跄跄的滚回了他们老家。千里劳师,跨海远征,他们什么也没有得到,除了十万具躺在裹尸袋里的冰冷的尸体。

不管爪洼人多么的不愿意相信,也不管东瀛人心中是多么的怨恨和不甘,东瀛大军真的从爪洼土地上消失了,但是战争还没有结束!

五月三日,苏哈多总统在一处秘密的藏身地点接受外国记者采访的时候强硬地表示,他决不会跟华国侵略者作任何形式的妥协,更不会承认华人共和国!他号召所有爪洼人都拿起武器,用尽一切手段狠狠地打击华国侵略者,不要畏惧任何牺牲!他可不仅仅是说说就算了的,凭借着强大的影响力,很短时间内,这位总统先生就在苏门答腊组织起了一支兵力多达九万人的大军,摆出了与华军决一死战的架势!

华军方面,在打垮了东瀛之后,他们并没有穷追猛打,而是在泗水、三宝龚、北加海岸一带休整,顺便对当地残存的爪洼政府军势力进行无情的清洗。躲进山林里想打游击的爪洼军队一支接一支在军犬的狂吠中被挖了出来,一露面就让远程炮火和蝗虫过境一般的武装直升机扫了个清光。这一阶段的战事强度并不大,但是极其血腥,双方都毫不留情,爪洼政府军一旦落入华军手里固然难逃一死,华军士兵万一落入爪洼政府军手里,同样也是生不如死,都已经打疯了。华军在清除这些臭虫的时候遭到了一定损失,但他们并没有把这点损失放在眼里,华军士兵死一个,爪洼人得死一个连!

这段时间,飞狼成了全世界最繁忙的人。他算是尝到了当总统的苦头,每天都有看不完的文件,开不完的重要会议,见不完的重要人物,他一天只能睡五个小时,连家都回不了。没有办法,一个国家刚刚建立,千头万绪,哪有那么容易理清的?光是签字就签到他手软了!

南洋华人共和国甫一立国,建军问题就摆上了桌面。炎龙军团已经完成了他们的历史使命,正式宣布解散,一半左右的士兵回到原来的老部队中担任连营军官,剩下的则成为南洋华人共和国首批职业军人。飞狼计划以这些久经战火考验的老兵为基干,组建至少四个步兵师,一个空军联队,一个

陆航大队,争取在五年之内,让南洋华人国防军成为东南亚第一强军。动员令在建国第二天就发布下去了,无数华人青年涌向军营,渴望能穿上军装,保卫这个新生婴儿一般的国家。各征军站的负责人望着看不到头的长龙哭笑不得,这下麻烦了,别说四个师,再扩编四个师也用不了这么多人啊!

飞狼签署的第二份文件是在全国兴建四百所中小学,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并为小学生提供免费的食宿。t/教育无疑是一项耗资巨大回报缓慢的工程,但是所有人都认为值得花这笔钱。他们这一代人只能将国家的基础打好,让国家繁荣昌盛的使命就寄托在下一代身上了,再多的钱也得花。

建军,教育,这两项都在有条不絮的进行着,但飞狼签署的第三份文件让全世界都炸了窝:向华国平民发出了邀请,邀请他们移民到南洋华人共和国来,而且移民证一发放就是整整四百万份!而华国也首次宣布,共和国公民可以同时拥有共和国国籍和南洋华人共和国的国籍,鼓励大家到南洋走走。当然,这不是谁都可以去的,动员力度主要集中在长江黄河中上游地区,还有西北沙漠地区,沿海地区的人当然也可以去,但是没有太多的优惠政策。那些地区生态环境实在太脆弱了,再怎么小心保护,随着人口不断增多,也会造成破坏,唯一的办法就是将那里的人口全部迁走,只有这样,生态环境才能恢复过来。而长江、黄河中上游以及西北沙漠地区都很贫瘠,条件艰苦,南洋可比那里强了一百倍,虽说留恋自己的家园,但是谁不希望能过得更好呢?在众多优惠政策的刺激下,华国边远地区很快就掀起了一波移民狂潮,很多地方是整个县全部跑了过去,泗水、三宝龚等城市的港口每一天都是人山人海,全世界放声惊呼:华国打算用人海战术淹没整个东南亚!联合国也傻了眼,照这样下去,东南亚真的会让熊猫海给淹没的,但是人家所有手续都符合国际法,他们实在挑不出任何毛病来!事实上是他们多虑了,飞狼此举没有多大的野心,纯粹是出于现实的考虑罢了。虽说联合国给南洋华人共和国圈定的领土只有这么大,但是战争打得这么残酷,东爪洼省、西爪洼省和雅加达都没剩下多少人了,完全是无主之地,不占白不占,目前军队正在玩命的圈地,圈地运动还没有结束,飞狼就发现他的国家土地太多,人口太少了,要想充份消化到手的土地,吸引移民势在必行。他是地广人稀,而华国则是人烟稠密,大家正好互补嘛。

还要出台招商引资政策,吸引外商到华人共和国来投资,只有国家经济搞好了,国家才算

发展起来了。

还要制订一部新的法律。爪洼政府的法律并不适合他们,刑事、婚姻、丧葬、知识


状态提示:第二零五章 特使的愤怒--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