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青春校园>膳食娘子>130.第130章 比斗(六)

杨涵瑶眼看着一伙人分成了两边,自己却坐在正中间显得很醒目。侧头看看胡弘毅,四目相对,胡弘毅投来一个鼓励的眼神,再看看自己的老乡们,也纷纷露出鼓励的神色。

心下感动。虽然她前世一直对一些人的地域之分颇有微词,什么哪里人好,哪里人坏得。搁在千万年前大家都是从非洲走出来的,都一个祖先,有啥好互相贬低得?

可这个时代的人,哪怕一直到了20世纪三十年的人们基本上也只是重乡土轻国家。中国古代封建王朝都是家传天下,在老百姓眼里所谓国家的概念是没有得。

有得只是明君昏君。这家皇帝干得好,那就拥护;干得不好那就滚下去。所以在金人打过来时,韩世忠将完颜兀术堵在黄天荡时,金军十万大军进退不得,眼看着就要玩完。

可在这时候完颜兀术出了个告示,以重金相诱,结果一个汉人就跑去出了个主意,然后金军得以顺利撤退。有人看史看到这里忍不住拍案破口大骂那个汉人,可是恰恰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在当时的百姓心中这天下只有谁做皇帝的概念,而没有国家的概念。

其实也不用生气,杨涵瑶一直认为中国的历史是由发生在中华大地上各个民族所创造得,而非单指哪一个民族。纵观史书,在她的眼里只有好的统治者与坏的统治者,比如契丹人创建的辽国,结束了唐末以来东北地区分裂的局面,为中国北方疆土的统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且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在杨涵瑶看来实在是个伟大的政治家。因为在那个年代,他就做了一国两制的创举。北面官“以国制治契丹”,保留契丹部落的用人惯例;南面官“以汉制待汉人”,几乎是唐代三省六部制的翻版。

为了安抚他治下的各民族人民,特别是人口众多的汉民族,阿保机在每年的春夏秋冬四季,都会到四个不同的地方居住,称之为“四时捺钵”。

阿保机建国后,多仿照汉人的政治体制,因为他觉得汉人的制度先进,而且不光是阿保机,许多契丹人都以中国人自居,他们觉得他们就是华夏子民,炎黄后裔,在史书中多见记载,契丹以华夏自称。

少数民族的统治中契丹是优秀代表;当然有好的就有坏得,比如蒙元政府的统治。不是因为杨涵瑶是常州人,家乡曾遭到蒙古人的屠杀。

而是翻开史书,当看到这一页时,那血腥之气扑面而来,让人不寒而栗。战争是要死人得,可无止境,无意义的屠杀无疑是******得。

而蒙元在征服的过程中所创造的屠杀可谓是空前绝后,灭花剌子模,屠寻思干(撒马尔罕)城约百万人口,被屠杀干净;灭西夏,屠银川八十余万。蒙古人数次西征,凡有抵抗即屠城,共屠数百城,包括屠杀了巴格达的数十万人口,整个中亚一片废墟。

在1122年,全国人口约有9347万,到元初1274年,人口887万。损失率高达91,这么多人去了哪里?也只能各自去想象了……

这样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在后世居然还有一些不知廉耻的人拿出当作一种炫耀资本,真真是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史书翻到这一页,不光是中国人,所有的人都应该反思。

战争带给人的伤痛不仅仅体现在心灵上,蒙元政府定下的策略,反抗则屠城,不仅要在ròu_tǐ上消灭你们,还要在精神上彻底摧毁你们,更要把人类安居乐业的家园破坏得一干二净。

蒙元的屠杀和掠夺,使得丝绸之路上这一繁华地区到今天还没有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他们摧毁了五千年来陆续修筑的水利系统,使得大量的绿洲变成沙漠,使其经济下降到公元前1500年的水平。即使到现在,中东地区耕地面积尚未恢复到蒙古入侵前的60。

而站在一个中国人的角度来看,蒙元政府的作为更是让人无法原谅。无关哪个民族统治的问题,而是正是因为蒙元政府定下得种种愚蠢策略,使得华夏一族士气大伤,以至曾经的东方大国在清末时被人打得连头都抬不起来,这种刻骨铭心的伤害直到杨涵瑶来的那个年代还处处体现着,甚至许多人都无勇气去直面中国近代史。

太惨了,所见之处不是被屠杀就是被别人骑在脖子上拉屎拉尿,中华人民是付出何等惨烈的代价才换来后来的和平生活。

山姆大叔动则说中国现下如何民族主义,是个危险的存在。简直可笑至极,难道要我们华夏人民洗干净了脖子温顺有礼地让你们砍才叫好吗?

至于隔壁那邻居更是可笑。每日叫嚣国朝是如何如何教育他们的子民仇日,捏造事实。真想一个大耳瓜子打过去!曾经目睹那场战争的人还活着呢,这需要捏造么?说我们如何仇恨,我们怎能不恨?不是中国人,很难体会那黑暗年代。

杨涵瑶前世的奶奶就经历了抗日战争,亲眼见到一个年岁不大,才二十出头的小伙子被日本人绑在树上你一刀我一刀的捅着玩。说是玩是因为那个小伙子被日本人宣布是特务,而这样一刀刀捅来捅去,可令其慢慢死去,加大死亡痛苦的过程。

在中国人眼里这是痛苦,而在日本人眼里则一场“痛快淋漓”的发泄游戏。令人觉得讽刺得是,南宋灭亡时,咱们这个邻居他们的天皇还宣布茹素三个月以吊念宋王朝的灭亡,后世的学者更是发出了“崖山之后无中华”的呼声。

然而才到了明朝,这个曾经的好学生,好邻居就举起屠刀开始对华夏民族


状态提示:130.第130章 比斗(六)--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