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袁通进了县主府大门后说了些什么,世人只知这一家子是愁眉苦脸地进去得,然后却是欢天喜地的走了出来。
如此巨大的反差自然是引起了那几个“不安份子”们的注意,他们在忐忑的同时,也隐隐意识到袁通可能反水了,把他们卖了!
这还了得?一想到这几日在晨报上杨涵瑶以及一众党羽做撰写的文以及一系列的反击手段,顿时个个坐如针毡,这下也按捺不住了,纷纷跑到杨府“自首”去了。
他们如同袁大老爷一样,纷纷把责任都推到了江宁知府与平江知府的头上。这些人的思维都是跟袁通一样的,在他们看来他们只是一时鬼迷心窍,被人忽悠了。
否则怎能做出这种“坑害家乡人”的事来呢?一时间,跑到杨府去忏悔,检举揭发的人那是一波接一波。
尽管这两地的知府做事很小心,只派了下面的人出来联系,可杨涵瑶还是拿到了不少证据,然后她全部打包一股脑地交给了左航权这个通判。
拿到这些“反省书”以及检举材料后,左航权做好整理又逐级上报,他也不怕这些人敢行包庇之事,因为在此之前晨报已将此事揭发,在浙江路上引起极大震动。
晨报问世不到两月,可其影响力已迅速渗透到整个浙江路。想想看,那些搞投机倒把的份子都把报纸弄到京城去了,那么对于“近水楼台”的浙江路的影响就别提了。
最关键的是,这一带水路发达,走哪都方便,讯息传播的极快。对于那些投机倒把的人杨涵瑶也不制止,有了这些人,她倒省了不少事儿了。
至于人家把报纸弄到那边卖几个钱关她什么事儿?要知道这些人现在可是常州晨报的一个大买主呢!也正是因为他们,现在晨报日发行量已增加到了一万份!
这在这个时代绝对是个可怕的数字,而且可预见的是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随着技术改良的深入,成本一再的降低,晨报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大,特别是在这江南一带。
如今一份晨报的售价是十五文钱,利润虽只有一文,可耐不住发行量大呀?当然,这点利润恐怕是用来支付报社员工月薪都不够。
不过这不打紧,因为这种亏损顶多再持续几月后,再把晨报炒热一点后,相信广告费就能弥补亏损了。
左航权作为常州通判,自然也是晨报的粉丝之一。有了这个玩意,他发现他的工作轻松多了。就好像一夜之间多了无数双眼睛,在替他着下面的官员,使得他最近的工作变得无比轻松,再也不用担心自己会“失察”了。
所以这些重要的证据他也很放心地上交了下去,他根本就是有恃无恐,才不怕有人在里面搞手脚。
想搞暗门?看看那两位知府的下场,呵呵,现在朝廷虽然没来办他们,可却成了江宁与平江两府被士林,民间所声讨的对象。
在晨报分析下,江宁与平江的百姓与精英们都觉得这两知府用心险恶,自己没本事,还要阻止治下百姓去寻找美好生活,而其用心之险恶,收了当地士绅的好处,想把活不下去的百姓死死地捆在土地上,任其盘剥,敲诈。
这还了得?这自然引起了那些还没机会去捞钱的“未来士绅”们的极大愤慨,一阵口诛笔伐后,还觉得不过瘾,纷纷提笔向常州报社投稿,争取在第一时间内发出相应的声音。
一来可以过下民间御使的瘾,二来么,嘿嘿,如今晨报影响力这么大,在这缺乏炒作渠道的年头,文章刊登于晨报无疑是一条走向“名利双收”的捷径。
于是在几方“各怀鬼胎”的心思下,江宁与平江官场彻底来了一次大地震。这事很快就上报到了京城,随着年底官员考核的到来,这些家伙无疑会得到一个大大的差评。
然后为了消除这次事件在民间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这几人的政治前途着实堪忧,没准很快就要和钱宁同志一样,去岭南玩了……
这次杨涵瑶与江宁,平江两地士绅的斗争无疑是取得了胜利,大大的胜利!这次事件所带来的后果就是:晨报一下在这个时代脱颖而出,在整个宋国境内取得了无可替代的超然地位。
民间御使徐裕也成了国民新偶像,像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绽放出无比耀眼的光芒,连带着严大田一家也成了世人口中出现最多的家庭,俨然成了大宋明星家庭。
而另一个明星则是余鑫这位常州大儒,一下子变得家喻户晓了,其辛辣讽刺的文风立刻博得了大宋境内无数老,中,小愤青们的拥戴,全嗷嗷叫着,这才是大家之风,虽千万人吾往矣!
至于杨涵瑶,呵呵,那句“红薯烧熟了,再加仙气。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则成了嘉裕二年的流行语,迅速在南北两地流行了起来,并且翻出了众多个版本,引人发笑不止。
就这样,在众人的一片惊愕与嬉笑怒骂中,嘉裕二年就这么在跌打滚爬中迎来了一年中最为盛大,重要的节日:除夕。
杨涵瑶最近心情很好,因为她忽然发现自腊八过后没多久,这宋代就几乎天天都在过节,这种节日一直要持续到正月十五的上元节结束。
而过了正月十五后,这节日也是隔三差五地就有一个,当然都是宋代的节日。这也意味着差不多整整有一个月的时间,杨大姑娘都可以从系统商店买东西了,而且因着过年,无论是抽奖,还是购买数量,次数都是双倍得!
也就是说以前过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