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科幻未来>宇殇>第八十一章:远望星事件(中)

(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宇殇》更多支持!)命令下达的瞬间便引爆了整支殖民舰队。

在这一次大规模的星际殖民之旅前,人类只派出过少量经过精挑细选和严格训练的宇航员去尝试远距离航行;尽管之前已经有很长时间在月球的殖民经验,秦政大帝也先后派出了近百支实验性的远征队,反复验证超远距离星际殖民的可行性。

实验的结果令人鼓舞,各方向都发现,在接受基于改造人技术研发的,适合普通人类的大范围基因优化后,大多数普通人类都能胜任太空之旅中的威胁和挑战,并在未来的星际殖民中完成任务。

这样的好消息接连不断,终于让秦政大帝下定了决心,开始实施星际殖民计划!随着圣旨下达,整个人类都开始为这份伟大的计划忙碌了起来,这项工程的规模之浩大、涵盖的范围之广泛、难度之高都堪为人类史之最;哪怕在大帝本人的雄才大略和帝制下高度的社会掌控力双重保障之下,依然耗去了整整十年的时间,中间曾遇到的难处实在难以尽述,但终于还是做到了。

于是,在银河帝国宣告成立的第十四年国庆日当天,秦政大帝在所有媒体的直播下郑重宣布——帝国殖民行动正式开启!

随着他这一声令下,早已停泊在地球同步轨道,十支远征舰队共计两万八千艘殖民舰,搭载着总数一亿八千万殖民者,向着不同的方向,昂首起航!!聚变发动机发出的耀目强光,瞬间照亮了整个圣都,让无数在地面观礼的人们热泪盈眶。

这一天,后来被命名为“起航日”,是帝国最盛大的节日之一。

我对这个日子也非常熟悉,但今天从皇帝本人口中得知的情况,才知道真相绝不像之前从历史课上得知的那么简单。在真正的远航开始后不久,几乎所有方向的远征队都遇到了一个巨大的挑战——文化变异!

普通人类短短百年的正常寿命,在面对动辄以光年为单位的巨大宇宙尺度时,不过是微乎其微的一瞬间而已,也就意味着殖民舰队中的大多数人都将在漫漫旅途中耗尽一生,虽然有冬眠技术的辅助,但真正有望抵达终点的其实大多是他们的孩子。

换句话说,对殖民舰队的大多数成员而言,这是一条不归之路;再加上当时技术上的局限,能够制造出的最大殖民舰也不过是与黑龙号类似的百万吨级而已。这个吨位听上去很大,但除掉体积和吨位都相当可观的动力系统和循环式生态维持系统、必要的武器和救生系统、未来抵达目的地后的星球改造设施设备......后,能够留给乘员的,实在是少得可怜了。

这样简陋的条件,对于职业宇航员和改造战士而言,尚能勉强承受,毕竟这群人本由军人为主体构成,能够完全理解并由内而外去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到了真正组建远征队时,必须考量在抵达目的地后还能顺利重建社会制度所需,千行百业一个都不能少,无法再要求所有人都能像前者一般自我调整。

于是,在经历了初次步入太空,最终尝试开拓一个新世界的激动与惊叹并存的早期状态后,随着舰队日益远离昔日家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出现了思想上的重大变异。

作为人类中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远行者,他们开始变得和“正常”人类截然不同了。他们开始习惯了在逼仄的空间中辗转腾挪、健步如飞;习惯了在钢铁锈蚀味道中吞咽下单调的合成食品;习惯了三天一次地无水清洁全身和在太阳灯下暴晒以吸收钙质......

后来的相关研究显示,在启程十年之后,大多数殖民船乘客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已经很少会谈起往日在圣都生活时的事情,更多的交谈都和舰队的日常事件有关;而且,更让人关注的是他们间的对话,也从开始时的踌躇满志逐渐变为了平淡,甚至有不少人除了迫不得已外,基本很少和他人交流!

激情已逝,远方则一切未知,这种状态下的殖民舰队可用前景堪忧来形容。在组建舰队之初,秦政帝对这个情况也有所预料,并就此作出了专门安排,每支殖民舰队中都配备了为数众多的心理医生和相关设备,希望能帮助人们缓解这个问题。

遗憾的是,实际操作下来的效果可以说是很差。心理医生们自己也身处舰队之中,困扰普通人的问题也同样在为他们找麻烦,而他们自己就是心理工作者,专业知识让他们更难以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

就在这危险的状态不断累积,越来越明显地威胁着殖民之旅计划本身之际,卡戎星系和远望星的出现,对第九舰队来说实在是一场及时雨,阔别了坚实大地三十年的舰队成员们用最大的热情、以令人惊叹的速度做好了一切准备,开始登陆远望星。

整个实施过程没有出现大的意外,只用了短短两周时间,第一批共六十万人便以登陆完毕,并利用随他们一同降落下来的登陆舰展开后形成的建造平台和物资,迅速地建造起了第一个能够供五百万人生活和展开工作的基地。

在之前的准备阶段,舰队在找到合适的殖民星系后所有的展开步骤,是经过反复试练了无数次的,每一个流程都可谓千锤百炼,像第九舰队这样的大队伍、正式的殖民行动,也可以很顺利地实施。

登陆的第一批大部队带回的消息更坚定了韦斯勒公爵的信


状态提示:第八十一章:远望星事件(中)--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