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一柄钝刀一样,光阴一点点磨着生命,生命一点点挨着光阴。一九四四年懒懒的爬过了*个月,又是深秋时节。中日战争并没有明显的曙光出现。不过,按照许牧原在美国给我传递过来的消息来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新的历史转折时期,欧洲、太平洋两大反法西斯战场同步转入反攻阶段。对日实行全面抗战已坚持和苦熬了六年多的中国战场,这时也不再一味的被动防守、撤退,开始了与国际上几个大国的协调应战。如此看来,所有歌唱胜利与和平的喇叭可以有希望截止“空响”,而真正的嘹亮起来了。
历经数月,清咽茶的药方已经研制成型,试卖了一些样品,反响不错。不久,新开张的专供药茶的铺子也占住了市场,打开了销路,短短的半年多时间里,已经在东南亚一带开出了三十多家药茶店――新的店铺之名不再随着老传统叫做“王氏”“元氏”,而是从我和元存勖的名字里各取一字,起名“初勖茗茶”。自然,在东南亚一带要多谢秦玉峰等印尼华商的慷慨相助,才得以占住脚跟,重振生机。
至于这些店的管理,我和元存勖常在上海,主要负责沪上的几家小店,因为这一带受到元氏和其他几家茶商的合力排挤,只能勉强开些小店权作周转之地,而两广及东南亚的铺子主要交给由方云笙和一些原来在王氏茶庄做事的老掌柜打理。如此,我们倒也落得轻松,其他地区的生意倒也顺利。所收盈余,不仅能够支持家中费用,而且可以继续维持东北及华北等地的保留商铺,即继续暗暗的资助当地投军抗日的店员。此外,借助王家的支持,方家一家老小的生活也稳定了下来,避免了许多颠沛流离;在方文氏的劝解下,文沁在唐家也过起了正常的日子――她的丈夫唐三爷已经于不久前去世,留给她一间大宅子,还有足够她生活半辈子的财产。文沁已经成了一个确确实实的贵妇人,用青春换来的贵妇人。
不久,听闻元氏老太君病重,元存勖终究狠不下心,还是回家去探视了一番。大概元老夫人也觉得自己大限不久,对亲生儿子也不再那般苛刻严厉,不仅允他踏进了门槛,还让他抱了抱孩子。虽然说在一个传统而封建的大家族里,母子之情已经被礼教束缚得十分淡漠,但毕竟是自己亲生的孩子,血缘之爱不可抹掉的,由此元老太君终究还是原谅了元存勖,闭目而逝。至于其他,她便有心改变遗嘱,却也不能够了。
因此,元老太君过世之后,产业全部归于元存劭,他终于成了名副其实的一家之主,家族产业的绝对控制人,而且完成了有生以来最重要的心愿,即吞并全国屈一指的王氏茶庄。
生意继承很快就尘埃落定,唯一没有着落的便是那个可怜的孩子。元存勖对文沁的感情也许很难说,但对于孩子的感情恐怕是难以割舍的――这毕竟是他的孩子。因此,元存勖便向元存劭要回了孩子。出乎意料的是,这一次元存劭没有跟自己的亲兄弟提条件,恐怕不是因为感情深厚,而是因为元存勖已经一无所有。后者留在元家的,只有这一个一岁零五个月的孩子――犹然在乳母怀中喃喃学语,将就着可以在地板上蹒跚学步,粉嘟嘟的像个瓷娃娃。这个孩子,对于元存劭自然毫无价值;甩给元存勖,恰恰是一种慷慨的“施舍”。
元存勖把他抱回来的时候,我只觉得惊诧,但同时也颇为安心,甚至感到一种从天而降的幸福――虽然这不是我的孩子,但是我却是一个并不讨厌孩子的女人。
我们把孩子一起送到了唐家。这是文沁嫁过去之后我们第一次走进唐家的大门做客。
空荡荡的一个大房子。虽然有主人,有仆人,有男人,有女人,但就是没有生气,看不到一点笑容。每个人都是没有表情的脸,和一双失神的眼睛。可是,看到孩子的一刹那,文沁的原本冷硬的眼睛瞬间被润化了,转而变成一泓湖水,一汪江海,蔓延到全家上下。她把孩子抱着,在一个女仆的搀扶下进了屋,接着只听到哭与笑的阵阵声音夹杂飞出……她已经忘了我们的存在;我们也恍惚忘了自己的存在。
这大概是元存勖为文沁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吧。他不再是自己心里所认为的懦夫,而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从前也许不能也不屑守护身边的女人,但今后却会不畏一切的守护所爱的人和家庭。
第百七十八章元氏之灾(1945)
转眼又是夏秋交接之际。夏日的暑热正在渐渐褪去,秋老虎却犹然可怕。不过,由于药茶的生意已经步入正规,不必过于奔忙、劳碌。我便和母亲、大嫂以及芸儿一起绣女红,打算给德元和明曦寄过去。虽然受到战乱影响电话、电报多有不通,但还是能够得到他们的消息――现在两兄妹正在瑞士读书,专注学业,每天十分忙碌。我笑着跟母亲讲,想必明曦也不再有空闲来做她的女红了,说不定已经一个人变成了新式青年,一个已经变成了摩登女郎。母亲听了也十分安慰,只期待着等到和平之日全家人便可团聚。
战事似乎还明显的转机,日本人依然把整个上海控制得严严实实,各种消息都是密不透风。不过,偶尔听国外或东南亚的朋友传信回来,都说国民党的军队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支持,委员长夫人宋美龄女士的外交政策很有效果,所以打败日本人的希望不再那般飘渺,而是有些蠢蠢欲动的声音了。
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