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军队的问题,此次索额图的谋反让康熙至今还心有余悸。“枪杆子里出政权”这是千古至理。康熙虽然没有明着说出过类似的话,但是这道理是一直扎根在他心中的。
虽然这次跟着叛乱的军队除了几个领头之人外,绝大多数的兵士都是不知道他们所要执行的任务具体是什么,对付的人是哪个,他们只管听上峰的命令行事,并没有资格过问其中的原因。可也正因为如此,才暴露出军队中的一些弊端。
在康熙看来,几个军队的首领撺掇在一起就敢公然谋反,这要是全国带兵的武将都联合起来,他岂不是要让出皇位了。这种可怕的后果只要想想就令康熙不寒而栗。
当然,这种情况只是假设,只要利益,派系,立场,政见等等这些因素不能达成统一,朝臣们就永远都不可能取得一致,而这种假设也就不可能成为现实。但危险要掐灭在萌芽当中,这是康熙维护皇权的宗旨,既然问题暴露出来了,康熙绝不会放任自流。
于是康熙借着处理此次叛乱的余温,先是下旨,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减兵增饷,汰弱留强,严杜顶替之弊的政策,并对剩下来的所有士兵重新登记造册。那些调皮捣蛋,不服管教的兵痞自然也就夹杂在其中被剔除了出去。而精简下来的老弱,朝廷会根据他们这些年的军功和籍贯发放一定量的银两和土地,放他们回家务农。
此旨意一下,军队立刻沸腾了。在古代军人的地位是很低的,虽然清朝比明朝有所提高,但那是针对于八旗,尤其是满八旗来讲,至于由汉军组成的绿营变化并不太大。能够得到些钱财、土地回家务农,那些在军队中郁郁不得志的普通兵士当然是极为愿意的。而留下来的人饷银也得到了提高,真可谓是皆大欢喜。只是苦坏了一群吃空响的军官,这一下子他们的收入将急剧减少。
可是康熙出手的太是时机了。借口找的也好,谁也不想和谋反挂上边不是,他们也只能打掉牙往肚子里咽了。
之后,康熙又来了一个更大的动作,他带领吏部和兵部的人,亲自参与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规章制度。
首先在军种的分类上,康熙开创历史之先河,把现有的军队分为陆军,海军和火器军三大类。三军可以协作,但互不统属。尤为重要的一点是。他把火枪营和炮营单独分离出来。成立了一个新的军种——火器军。而没有按照常规那样把它划分到陆军的范围内。并且火器军归他本人直接领导。这里就可以看出。康熙对待火器的态度,是既要重用,又要防范,更要牢牢的掌控在他自己手中。
康熙亲自领导。就等于是御用部队,待遇和地位自然和其他军队不能同日而语。原来没多少人愿意进的火器军一下子成了香饽饽,这可喜坏了新成立的火器军的士兵们,也羡慕坏了其他兵种的军队。现在无论是士兵,还是将领都一改往日的态度,削尖了脑袋想要挤进火器军。可现在火器军可不是那么好进的了,谁想进都得经过严格的考试和选拔,不合格的就是门路再硬也别想进去。谁让这是皇帝亲领的,人家牛着呢!
当然以这三大类为基础。康熙又再次进行了细分和简化,取消了一些不必要或已经不适用目前战争形势的兵种,又增加了例如工兵等实用的兵种。
另外康熙又进一步明确了海军的主要任务——独立或协同陆军、防御敌人从海上的入侵,保卫领海主权,维护海洋权益。保护过往商船的安全和利益。中国被西方社会称为“陆上民族”而中国也确实是自古以来就不重视海上的利益。而此次,“领海主权”这一概念首次以文字的形式记录在了大清的法典当中,更难能可贵的是,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初衷,康熙破天荒的提出了对商人的保护政策。这是让所有人对极为吃惊和不解的。
而大清皇家海军也被康熙按照地域拆分为:北海、东海、南海三个舰队。
其次,康熙明确了军队的职能和职权范围。
从大清国建立至今,除了细微处有一些不大的变动之外,朝廷一直是沿用着明朝的制度和法规。例如《大清律例》,只不过是换了个名字,其实内容还是原来的《大明律例》,甚至一个字都没有更改过。其他方面亦如是,就连满人独有的八旗制度在很多地方也是参照了明朝的军制。如今这种情况在康熙这里得到了改变。为了更好的平衡和控制军队,康熙把兵部细划成了三个大的职权部门——总参谋部、总训练部、总后勤部。主要职能是担负防卫作战任务,必要时可以依照大清律例的规定协助维护社会秩序。
这样的制度已经很接近于现代军队制度了。
总训练部主要负责训练军队,不断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保证作战、以及其他各项任务的完成。
总参谋部,其主要任务是贯彻执行最高统帅和兵部命令、指示,搜集和提供情报,拟定和组织实施战略战役计划,指挥并协调各军种、各军队的作战行动。
总后勤部负责领导与管理军队的各项后勤专业事物,组织与实施军队的后勤保障。军需、军医、军械、运输,军队财务、营房建设等都是其管辖范围。
康熙通过文、武两种比试,在全国范围内筛选了一批高素质的精英士兵、武将和文职人员,按照他们所擅长的区域,将他们充实到这三个部门当中。
另外对数目庞大,但是不承担主要作战任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