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穿越重生>重生八侧福晋>第一百零三章 弘旺出海

康熙三十二年,担任福建代牧的法国外方传教会士颜当突然下令,禁止辖区内的中国教徒祀祖敬孔。因此,中西方礼仪之争进入了高潮,在中国和欧洲引起激烈争论。康熙三十九年,闵明我等耶稣会士联名上疏,一方面表明耶稣会士对中国礼仪的看法,一方面请求皇上颁谕,证明中国礼仪与宗教无关。收到奏疏的当天,康熙帝就朱笔批示:“这所写甚好。有合大道。敬天及事君亲、敬师长者,系天下通义,这就是无可改处。”耶稣会士收到之后,立即派人送往罗马。

教皇格勒门十一世无视康熙帝的看法,于作出了关于禁止中国礼仪的决定,并派遣多罗出使中国,解决礼仪之争。

多罗抵华。康熙帝接见了他,对他以礼相待。康熙帝耐心地向多罗解释中国的礼仪,说明祀祖、祭孔、敬天决不是迷信。可是,多罗顽固坚持禁止中国礼仪的立场,并召颜当入京,让他向康熙帝论述教廷有关礼仪之争的决议。

面对传教士内部的激烈纷争,康熙帝谕令凡在华传教士均须领取清廷的信票,声明永不返回西洋,遵守利玛窦的规矩,顺从中国礼仪,方可留居中国。否则绝不准在中国住,必驱逐出境。多罗顽固不化,死硬对抗。隔年一月,他在南京发表公函,公布了教皇禁止中国礼仪的文件,要求传教士们无条件地执行。结果,他被驱逐出境,拘禁于澳门。

这件事情对于乌那希的影响还是很大的,首先她雇佣的商船已经到了,她准备的货物也已经到了,但是现在朝廷和洋人关系有些微妙,让乌那希在这次货物运输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问题。不过,弘旺不这样看,这一次,他也要跟着出海。要出去见见世面。

乌那希考虑了很久,现代可没有什么海上救援,如果出了事情可怎么办呢?但是弘旺非常的坚持,乌那希没有办法,只能多给儿子做些准备了。救生衣两套,压缩饼干和果脯,还有水壶和火镰,手上带了两个金戒指,脚脖子上还带上了金镶玉的脚链,这都是为了应急用的。最重要的还是药材。培元丹。养元丹,止血丹,大还丹,还有一些现代常用的避暑和防治腹泻的内科药。还有云南白药之类的外用用药。把大还丹装了二十粒,用一个小银瓶子装好,让弘旺带在脖子上,如果出现什么大的意外,这个是保命用的,只要一粒就可以让人起死回生,这个是乌那希开始研究炼丹之后,将玉石山上的灵泉和泉边的茶花一起炼制的,可以说是浓缩精华版。当然还有随身带的武器。这些都不用乌那希张罗了,弘旺经常在部队里混着,这些东西他比谁都全。

这次要带走的两船东西,一船是上等的茶叶和丝绸绣品,另外一船。带着香烟、珠宝首饰,还有一台天朝版的珍妮纺纱机,这种机器,相信一定可以吸引更多的洋人过来。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珍贵的瓷器,玉器,鎏金器物,各种材质的佛像,还有就是乌那希从空间弄出来的非常精致闪亮的金银首饰,这些东西更适合西方人,这也是因为他们穿戴的关系。弘旺这次还带去了新式步枪,洋人那里要打仗了,这东西现在最值钱。乌那希也是希望趁着这次机会可以将步枪和新式武器公布于众,对内就说是洋人那里弄来的,对洋人就说是其他国家弄来的。当然,还给那里的女人们带去了化妆品,纯植物的,从润肤到粉底,从睫毛膏到指甲油,应有尽有,乌那希就是希望把这个产业国际化。还有就是橡胶了,橡胶轮胎可是好东西,橡胶制品更是会让洋人趋之若鹜的。到时候招揽人才也会更加容易。

这次弘旺身边带了六个侍卫,当初达哈苏一共给乌那希找了十个侍卫的,这两年的调教,各个都是能人,跟着弘旺出去,乌那希也能放心一些。丫头和小厮就不用带了,自从到了关外,几个儿子身边都没有丫头了,只有星星那里有嬷嬷,其他的事情都要自己做的。

等出发已经是一个多月之后的事了,船会先到南方沿海,然后才出去,在那里装上茶叶和丝绸,乌那希这里积攒了一大批的上好缂丝、绣品和绸缎等高档布料,这一次也弄出去一大堆,不然也是占地方。

弘旺出海了,胤禩得到消息是在弘旺出海后一个月了,这可真是把一项儒雅的八阿哥弄疯了,如果不是皇子不得诏命,不能出京城,胤禩一定会亲自到关外找乌那希算账的,写了一封长信,把乌那希狠狠的骂了一顿。乌那希这里根本没有回信,说什么?解释?有必要吗?人都已经走了。说她不爱孩子?胤禩有这个资格吗?

在京城的胤禩等了又等,也没有得到乌那希的回信,心里很不是滋味,总感觉自己失去了这个女人的身,更失去了她的心,从乌那希到关外之后,不,是从她上次流产之后,就一直对自己非常冷淡,当时胤禩也是清楚的,可是想着,毕竟是女人,冷淡两天就好了,后来要送他们到关外去,就更不担心了,想着乌那希一定希望早点回来,到时候自然会跟自己低头认错的。可是,这都多久了,两年了,他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了,这样的感觉让胤禩的心疼的喘不过气来,越是想她,就越是去漠视她,可是一旦有了她的消息,却有疯狂的想要得到回应。一直过去了一个月,胤禩还是没有得到消息,他真的疯了。

这天乌那希正在看月月给她写的信,月月说自己的刺绣现在进步很快,就连宫里的师傅都是夸奖的


状态提示:第一百零三章 弘旺出海--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