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玄幻奇幻>鹿鼎风流记>第二百一十九章 大结局2

日本虽然早有禁海令,但那只是禁止非官方商团和民众而已,这个资源很有限的岛国事实上有很多东西是需要进口的,他们和英国、荷兰、西班牙、高丽、中国等国都有贸易往来,就在王炳瑞和李刚惨案之后,外国的商船已经改到去爪哇贸易,事实上,高桂只要对日本进行经济封锁,数十年后,日本的财政危机将会把德川幕府拖得一蹶不振,但高桂不肯等,他也等不起,他没有后代来继承他的这个愿望。

不知道为什么,他竟和寻秦记里的项少龙一样,没有子嗣,这是高桂的一个心病,所以他一定要在有生之年拿下日本!民间已经对此事暗中议论纷纷了,他的老婆们都认为是高桂在爪哇犯下的罪孽太重,导致这样的结果,韦春芳甚至想要秘密去中原拜佛替他求子。但高桂却是不以为意,他知道没有子嗣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因为自己是穿越者,而不是什么杀了多少多少爪哇人导致的,要是这样也能得到什么所谓的惩罚的话,为什么成吉思汗和忽必烈杀了几千万乃至上亿人也照样生得欢?

一直在日本的使节团已经在高桂的授意下,在两个多月的时间内把撤侨工作进行完毕,所有的华人华商都迁徙到了明属爪哇省,在这段时间里,不仅是华人,欧洲各国在日本的商会组织都出于安全的考虑,全部离开了日本,风云涌动,所有的人都在猜测“东方屠夫”会对日本采取怎样的手段,很多人都认为,高桂不会那么容易放过日本。

日本德川幕府不可能都是蠢货,这充满火药味的空气他们也嗅到了,就在撤侨的两个多月里,德川纲吉多次找到大明使节钱老本,要求他向高桂解释,金银和美女像小山一样压过来,但钱老本却是很强硬,不论什么人来,全都不见,甚至他们的天皇也纡尊降贵的来找钱老本却吃了闭门羹,直到最后钱老本完成任务撤退,日本终于慌了。

高桂在爪哇的强硬和铁血,作为一衣带水的近邻,日本人又怎会不知道?他们看出来大明是铁了心要跟他们誓不罢休了,德川纲吉这位侏儒将军派遣到台弯觐见郑克壁的使臣也渺无音信,也不知跑了还是死了,他们意识到不妙,开始组织战船和武士,做战争准备。

只是,五十多年的禁海和闭关锁国,日本的海军和陆军都只是个笑话,他们的战船倒是多,拥有一千三百多艘船,数字很吓人,比高桂的两百艘战船多出近七倍,可惜的是,大部分都是小船而已,非常原始,连火炮也没有装备,只有一百多艘船是装备了火炮的,那是来自十六世纪末的造炮工艺,还多半是从当年的明朝船厂采购去的,那时候的船通常是十六门炮,只有十艘最“先进”的战船上装了三十二门炮。如今已经是十七世纪末了,相差一百年,这个差距不是船只的多寡能弥补的。

至于日本的陆军,大部分还是在使用武士刀,当然也有先进的,在用火绳枪,又比大明落后了不知多少年。

这个情报,高桂自然早已知悉,要不然他也不会只派了四万军队就想荡平日本了。

中日海战开始了,日本岛海面上,到处都是船,铺天盖地,大明海军的定远、镇远、来远,以及后来制造出来的六艘装备了一百零八门火炮的威武、勇士、破敌、陷阵、冲锋、无敌,一字排开,仿佛海上堡垒一般,而对面驶来的日本战船就好像他们的身高一样,全都是侏儒。这是一场实力不均等的较量,在战后,所有的水手都只有一种感叹,那是在大炮打蚊子。

日本人的精神其实还是可嘉的,他们的船不如大明海军的快,他们的火炮射程有点可笑,但他们却很勇猛,悍不畏死,一刻不停的冲上来送死,海面上硝烟弥漫,火光冲天,一艘一艘的日本战船被击沉,有的更被密集的火炮轰成碎渣,抑或是拦腰截断,九艘巨舰打得累了,轻松的一甩尾巴,退到后面去休息,换上更多的四十八炮战船继续打,一千多艘日本战船,前赴后继的冲上来,他们的火炮根本就打不到大明海军,但大明的战船却能够轻易的将他们破烂船轰碎,根本就不是同一个级别!很多大明的炮手几乎打得手软,他们麻木的攻击,眼睁睁的看着日本的船一艘一艘的沉,海面上到处都是尸体,到处都是船的残骸,而自己这方,竟然是零伤亡!其实还是有伤亡的,有三门炮炸膛了,造成了一死四伤的悲剧。

上次与荷兰战船作战,尽管己方获胜,但始终损失也不小,击沉了对方二十多艘船,还有十艘失去行动能力,但己方却也损失了十七艘船,另外还有八艘几乎报废,这还是荷兰人无心恋战要逃跑的缘故,倘若不是如此,胜败难说,就算是最后获胜,恐怕损失会很重。所以,很多当年的老水手都对今日的一战绷紧了弦,小心应付,哪里知道,直到日本人的船仓惶逃回,己方也没有损失哪怕一条船!

胜利来得如此轻松,在高桂身旁的很多将领都是兴奋不已,然而,他们看到高桂的严肃的表情,却是一个个的沉默了下来,为自己的骄傲而汗颜。

高桂不是在装深沉,而是在缅怀历史上的甲午海战!当年那部甲午战争的黑白电影,一直都深深的印在他的心底,北洋水师将士们的悲壮,实则就是当时的晚清政府的悲哀,建立北洋势力的清廷,他们的北洋水师实际上是当时能够称雄于亚洲的海军,全亚洲没有谁拥有这样强大的海军,慈禧为了北洋水师,几乎


状态提示:第二百一十九章 大结局2--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