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将领命。”两人拱手说道。
“听闻方腊、石宝在李家马场火骑兵历练得不错。让他们去泉州吧,一个月后,山地兵团运抵泉州,就让他们统领,赵德和赵统做副将。”赵顼思索了片刻,接着说道。
“末将代小徒谢过圣上。”刘奇拱手说道。
四月二十日下午,山地兵团进驻了基隆城联防军驻地。在这里,刘奇和狄咏将对他们进行一个月的整编训练。
赤铁城的事情已经交给了台州知州统辖,赵顼又开始在基隆四处溜达起来。基隆县知县郑通差不多每天都是陪着赵顼的。
“圣上,今天想要去哪里视察?”郑通弓着身子跟在赵顼后面问道。
“嗯,去船坊吧,你这里的船坊不是能和上京的船坊有得一比吗?朕今天去看看。”四处巡视,见到流求的发展生机勃勃,让赵顼心情非常好。
“这里有十八家船坊,二十六家船坞,圣上都要去看看吗?”郑通介绍道。
想到又得陪赵顼逛上一整天,郑通就一脸的无奈。赵顼这几天的提出的问题,要求改进的地方实在太多了。他身旁的书吏每天都得记上厚厚的一本,不要说就那些问题进行改进,就是要耐着性子看完那些问题,都得花上一整天。况且还得研读一番,如果下次赵顼再来,还是那样,那他这个知县就不要当了。
“就去那家。”赵顼指着不远处处在鸡笼河畔的一家小船坊,一边催动座马快行,一边说道。
“基隆何家船坊。”赵顼下了座马,轻轻地念了一下招牌,便走了进去。
“快,去通知你家东主,圣上来船坊视察。”郑通急忙招呼一个何家船坊的船工说道。
郑通是知县,也就是父母官。何家船坊的船工看到有赵顼带着十几个铁臂卫的马队过来,吓了一跳。但郑通,他们都是认识的。等郑通说完,他们终于明白怎么回事了,急忙去找东主前来接驾。
赵顼觉得有趣,也加快脚步,一路跟着那名船工往船坊里走。
“东家,官家来咱们船坊视察了,快去迎驾吧。”船工跑进一个河边小院,气喘息息地说道
“快,准备红毯摆香案。”东主急忙说道。
“不用了,朕看看就走。”赵顼跟着后面说道。
“叩见圣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东主立刻跪伏在地。小院子里所有人也立刻跪伏在地。
小院子里并不是所有人都跪下了,还有十几个站在那里,觉得莫名其妙。一个穿着黄金甲的人,带着一群穿着黑甲、手臂披着铁皮、身高马大的士兵进来后,所有的人都跪在了地上。
“这个穿黄金甲的人到底是谁?圣上?大宋的官家?怎么可能?”那十几个人心里犹豫着要不要跪下。
“何东主平身,都起来吧!他们是什么人?”赵顼见那十几个人没有跪下,觉得稀奇,便询问道。
“他们是日本国和天孙国的人,是来草民的船坊订购海船的。”何东主立马解释道。
“嗯。天孙国?”赵顼思索了片刻,还是不知道天孙国在什么地方,也不再多想,望着一片繁忙的船坊接着对何东主问道:“你们船坊现在都能造什么船?日本国和天孙国的人要订购多少?”
何东主也早就知道了官家来到了流求,对这个大宋官家的脾气还是有耳闻的。见赵顼很随和,便站起说道:”要说这个,我的船坊造的船可就多了,客舟、海船、方艄、槽船我的船坊都能造。不过,我的船坊主要还是造海船。海船销量大,订单多。日本国和天孙国的海商这次就订购了五十艘三千料的中号海船。”
宋代造船业的发展和航海技术领先于世界,所以中外商人所乘用的海船很多是“宋朝制造”。“中国船”运载量大、稳定性强、安全可靠、航速也很快,阿拉伯人、波斯人等都愿乘坐中国大海舶。而在唐朝时中外商人僧侣还多乘外国“蕃舶”。
三千料指的是海船的体积,中号海船载人两三百,载重三千石,也就是两百吨。大海船的体积一般都要用到五千料以上,载人五六百,载重万石以上。赵顼的龙舟比起大海船还要大,是两万石的大型战船。
大宋的造船业,平均每年造船数目是三千艘的规模,海船只占了一成。赵顼开发流求,鼓励多设船坊后,这两年的造船数量已经过万,而且四成是海船。
“天孙国是什么地方?”赵顼不由得问道。
日本国和大宋海上贸易繁荣,海商订购五十艘海船也是正常之事。但这个天孙国在什么地方?赵顼又在脑海的世界地图上搜索了半天,还是没有找到。
关注官方微信(wap_),《宋扬天下》也可以在微信上看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