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科幻未来>王牌好莱坞>第271章 奥斯卡来了
然还是《华盛顿邮报》。在《洛杉矶时报》和丹尼尔团队交恶之后,《邮报》已经成为丹尼尔相关消息的权威媒体。

甚至,不少媒体人对布莱德利的“谄媚”十分不齿。

这也难怪,在和《洛杉矶时报》密切合作的时间,双方其实还是彼此估计的,很多时候,《洛杉矶时报》并不会完全将丹尼尔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他们始终是以最符合《时报》本身利益的方式来做媒体的。但《邮报》似乎就更关注整体利益。不是单篇报道对媒体本身的利益所在。

这一点上,确实受到不少人的诟病。

但布莱德利能够说服《邮报》背后的格拉汉姆家族,显然说明这么做,对他们肯定是利大于弊的。不然大家都不是傻子,怎么可能允许他用《邮报》的利益来做人情。

f2f还在用户积累阶段,双方的合作还不多。但mb和《邮报》已经就使用《邮报》的电子新闻展开谈判。

传统媒体越来越受到社交媒体的挑战,现在电子化新闻也受到更多的纸媒的重视,将电子化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提升。是衡量各家媒体主编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和mb展开密切合作,当然是《邮报》的一个绝好的转型契机。

这是关乎生死存亡的事情。

一个千万级的客户群,而且很大一部分是没有订阅报纸习惯的年轻人,能够面向这群人开战《邮报》的新任务,不论如何,对于布拉德利来说,都比抓住丹尼尔来炒作销量来的重要,这也完全可以解释,《邮报》在处理丹尼尔新闻时,为什么几乎对丹尼尔团队“言听计从”。

不过是四个字:利益所在。

当然。丹尼尔团队和mb的密切关系,也让布拉德利多少看出来一点意思。

外界传闻,丹尼尔和硅谷有说不清道不明的联系,也不仅仅指他掌握了不少苹果公司的股票。

《邮报》在奥斯卡前夕,将丹尼尔入行以来塑造的各类人物详细描述,赞叹不佳掩饰,几乎将他描述为一个将商业和艺术结合的最完美的演员,是好莱坞电影期待走向的代表——艺术片和商业片的矛盾,一直以来都存在于好莱坞,尤其是颁奖礼前后。

影迷、观众总是抱怨奥斯卡的入围影片根本没几个人看得到。票房低,排片少,表演的好还是不好,根本没有太多观众基础。而那些票房大爆发的电影。则很少被奥斯卡评委看在眼里。这种矛盾的事情,放在获奖人身上,也相当适用。超级偶像们出演的角色、符合大家审美要求的角色,也很少能够得到认可,反而是扮丑、扮疯狂、男扮女、女扮男,总而言之。只要不主流,就能体现出所谓的演技来。

这是个无解的问题。

奖项需要用这一点来宣示自己的格调,而大众的就是俗气的,格调高的就是小众的,这几乎是个大家默认的真理。

但另一方面,奖项也需要关注度,需要收视率,所以如何协调这个问题,就成为了各大奖项头疼的问题,就奥斯卡来说,一般情况下,将那些不怎么重要的奖项授予大片,将主流奖项授予艺术电影,以维持艺术和商业的均衡。

《邮报》将这一现象剖析之后,把丹尼尔退了出来。

称他是将艺术性和商业性融为一体的绝佳范例,《加勒比海盗》同样也是将商业元素和人物塑造、影片内涵协调的最好的片子之一。

这一片入木三分的报导,在业内人的眼里,几乎就是在明确地给奥斯卡递上梯子,加入他们真的想要把奖项给丹尼尔的话,《邮报》这些理由当然是相当说得过去的。

一拨声势浩大的宣传,当然不可能瞒过罗伯特.艾格。

他们也很明白,奥斯卡评委多达5、6000人,无论如何,想要瞒住丹尼尔都是不可能的。但他们有这个信心,当丹尼尔意识到不对的时候,时间已经来不及他去做什么补救了,更不用说他能做什么。

但,看到这些报道,罗伯特还是不禁叫了一声好。

这是丹尼尔目前能做的最好的选择。

尽可能地铺平他连桩影帝将带来的波澜和质疑,将这些动作做在前面,比做在颁奖礼之后,效果起码要好数倍。如果是他连桩影帝之后,再来操纵媒体炒作,肯定会引起大部分的厌烦,坐实他手段厉害,人脉强大的传闻,进而也就坐实了奥斯卡影帝是他运作而来的黑幕传说。

不过,罗伯特等人并不打算做什么。

他们采用捧杀的办法,最重要的一个理由就是不愿意和丹尼尔撕破脸,希望在和他的合作中继续收益。

而且,丹尼尔团队固然在努力“止损”,却没法改变这个局最根本的威力。

这一次之后,丹尼尔几乎不可能再拿一个奥斯卡,在一个一个新科奥斯卡影帝出炉之后,他的光芒就会一次一次被被掩盖掉。加上丧失了舆论助力,几年之后,丹尼尔也就是下个汤姆.汉克斯,在好莱坞还是响当当的人物,也是好莱坞最鲜亮的招牌之一,可也是已经被驯化的狼,不再有危及七大根基的能力。

所以,这些大片的报道,罗伯特看在眼里,更多的也只是将它们看做是丹尼尔的挣扎而已,并不是那么看在心上。

……

2月29日当夜。

在经历了911、伊拉克战争等等风波之后,好莱坞最星光璀璨的典礼再度让世人睁不开眼睛。

红毯、明星、珠宝、晚礼服——

闪光灯、快门、尖叫声、笑容——


状态提示:第271章 奥斯卡来了--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