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齐天翔的专车就在警车的引导下,缓缓地停在了河州广场新华书店门前。
河州广场是河州市繁华的商业区域,所谓的广场也就是以往的河州中心改造而成,由于是传统意义上的河州古城中心,晨钟暮鼓的鼓楼就建在这个中心上,成为河州的标志性建筑。
以方方正正的鼓楼为中心,向四面延伸出东西南北四条大街,将城墙中的城市连接在一起,形成了布局规划有序的各个功能区。随着城市商业的发展,鼓楼的中心地位日渐凸显了出来,有眼光的商家开始围绕着鼓楼做起了文章,很快就形成了一个环绕着鼓楼的商圈,而且在行政中心逐渐淡化,特别是城墙拆除之后,鼓楼商圈也在持续地扩大着,并成为河州市名副其实的商业中心。
成为广场也还是十几年前的事情,随着新城市运动,特别是城运会的召开,旧城改造成为了城市品位提升和形象展示的重要一环,而作为城市商业中心的鼓楼,更成为了城市规划升级的重要标志。几经论证,鼓楼终于结束了它几百年存在的历史,与早年拆毁的城墙一道成为了城市的记忆,代之而起的是一个平整阔大的广场,以及一个代表着鼓楼形象的雕塑,高高地耸立在鼓楼原址之上,作为看客目睹着城市的成长。
鼓楼中心扩展成为广场之后,商圈也在不断地扩大着,以往围绕着鼓楼建起的商业设施,或后退,或异地重建,纷纷进入了重新规划和建设之中。以往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格局,随着广场的建立和道路的拓宽延伸,成为了四条主要的干道,而围绕着广场的就是与干道拓宽同时产生的高楼大厦,将广场精进地包裹了起来,形成了新的商业中心。
相对于传统意义上以商贸服务为主的商业中心,新商业中心的经营业态已经由银行、证券、写字楼、商贸中心所取代,而且能跻身寸土寸金的中心区域的,除了这些经济新贵,就是传统业态中的佼佼者了,而他们得以存在的根本,就是曾经的存在。
新华书店就是这些能够存在的佼佼者之一了,因为≥≥≥≥,历史的原因,文化事业特别是新华书店,作为社会主流文化的一部分,曾经作为政权和体制的象征,有着重要的存在意义和标志,而重视的结果是只要是城市中心或商业繁华区,必然有新华书店的存在。这也就如现今只要有街道,就有银行和药店一样,社会倾向的不同,体现出来的表象一定也是不同的。
当年新华书店建立之初,是在东大街文庙的原址上就势改建的,文庙泥塑雕像被请出了庙宇之后,宽敞的大堂就成为了书店的营业大厅,文庙后面的学堂和房屋,或成为办公室,发挥着必要的作用,一段时间内,成为全省新华书店的旗帜和领导中心,在文化传承和图书发行等领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图书体制改革,特别的图书销售市场和限制放开之后,新华书店的强势地位不复存在,随着各种形式的书店蜂拥而起,销售额和利润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渐渐地在经济浪潮中落伍了。可由于所处的地位,特别是中心广场改建,给新华书店带来了新的机遇,由文庙拆迁重建的新华书店再次推倒重建,而且从曾经位于东大街的店铺变成了紧邻广场的宝地,不但原址建起了四层的的书店大厦,而且四层以上也变成了宾馆和写字楼,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大厦。
在全民国有化的时代,新华书店处在国有企业的中上层,既有行政管理职权,又有经营管理职能,有着相对优越和独特的地位。不像饮食服务行业,更不想工业企业,工作忙碌和劳累,那是一个既有文化人的体面,又相对清闲优雅的工作,收入也并不比其他行业差,甚至还要更好一些。
市场化以来,特别是企业化运营之后,由于新华书店占据着有利的地势,并且有权威的图书发布渠道,特别是具有雄厚的经济和市场竞争实力,经营并没有出现过大的波折,而且还随着管理权的下放,经营管理相对还轻松了一些,省新华书店还顺势成立了集团,将原有分布全省的书店行政管理体系,联动成了一个整体。
可是好景不长,随着图书官方渠道的萎缩,出版社自营销售份额的加大,特别是教辅图书市场的放开,新华书店的寒冬毫无征兆地突然就到来了。尽管也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但分化了的市场份额,严重萎缩的图书销售形势,以及互联网和手机阅读时代的到来,都将寄希望于寒冬过后,就是艳阳高照、花红柳绿的春天的期待无情地击碎,只能是在悬崖边苦苦地支撑着。
大中城市的新华书店系统还好一些,毕竟摊子大底子厚,还可以勉力支撑,县级和城市的新华书店就难以为继了,或者缩了经营规模,或者增加了经营范围,还有的干脆出租门店收租维持存在。集团尽管存在,可实际已是名存实亡。
在这种形势下,省文化厅和国资委,作为集团行政和监管的主管部门,采取行政手段将新华书店集团并入了新成立的出版集团。这种拉郎配的强制手段,虽然暂时解决了新华书店集团的存在困境,可却无形中加大了出版集团的困难,自然造成了出版集团的不满。对于新华书店集团来讲,由厅管变成了企管,地位下降了不,自己目前的现状也让出版集团不待见,总有一种后娘生的孩子一般委屈。
也就是在这样磕磕碰碰中,两个集团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