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玄幻奇幻>定秦曲>第一三六章 庙号与谥号 中

中国在商朝的庙号只有四个,分别是创基立业曰“太”、功高者曰“高”、世代祭祀曰“世”、中兴者曰“中”。

而在西汉成帝时期,庙号则是进行了第一次的修改,因为汉平帝时期为了让汉成帝上庙号,增加了一些在后世比较常用的庙号名字。而汉成帝的庙号就是统宗。

当然,以汉元帝,汉成帝以及汉平帝三人的功绩,在庙号以及谥号的评定都相对严格的情况下,则是在汉光武帝刘秀执掌天下之后,他们的庙号相继被废除。

毕竟连汉景帝以及汉昭帝都没有评上庙号,这三个渣渣还能够受东汉王朝的帝位承认,已经算是烧高香的事情,去除庙号看着怎么都算合理的事情。

当然,刘秀跟当时评定庙号的大臣都没有想到,还没过五十年,他们在这方面的初衷就被破坏得干干净净。因为汉明帝的庙号就是显宗,而汉章帝的庙号则是肃宗。

至于后世的东汉皇帝,其庙号则是更加乱七八糟:刘肇为穆宗孝和皇帝、刘祜为恭宗孝安皇帝、刘保为敬宗孝顺皇帝、刘志为威宗孝桓皇帝。

这些庙号在汉献帝时期被取消,主要还是这些皇帝的庙号还真的对不起这些皇帝的事迹了,所以在这方面而言,汉献帝以及很有可能是曹操时期的大臣废除这四个皇帝的庙号,也不算是过分的事情。

……

在庙号的评定之中,祖一般是开国皇帝才能够使用的后续谥号。

而在后续为祖的谥号当中,太祖一般是开国皇帝才能够使用的庙号。而高祖,烈祖等等,同样也是这个范畴之内。

始祖这个庙号通常给开国皇帝对血源始祖、得姓始祖或者始封之君的追封,比如商始祖契、汉始祖刘煓、新始祖虞舜、吴始祖孙坚、成始祖李特、秦始祖姚弋仲、凉始祖吕尚、魏始祖拓跋力微、周始祖姬昌、金始祖完颜函普、清始祖布库里雍顺等。被称为始祖的皇帝,大多数都是子孙做了皇帝之后,开国皇帝通常为了强化皇权的威严,通过追封自己的祖先为始祖皇帝,来展示自己的皇统。

世祖一般作为断代史开创者或者王朝的承上启下的人物的特定庙号,也有作为开基者的,例如三国的曹丕和西晋的司马炎、蒙元的忽必烈等都是世祖的庙号。大抵上因为他们都不是王朝的建立者。刘秀是汉世祖,此后,北魏的世祖太武帝、南朝宋孝武帝、南齐武帝、北齐武成帝、元世祖、清世祖等基本都是这样的由来。

圣祖这个谥号跟始祖的意义差不多,中国历代皇帝用“圣祖”来做庙号的仅有”唐圣祖李耳”、“大长和国圣祖郑买嗣”、“北宋圣祖赵玄朗”、“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四人,除了郑买嗣和爱新觉罗玄烨二人以外,其余都是死后被后世子孙追封的。此庙号创始于唐朝,为唐玄宗李隆基专为老子李耳所创设,后来成为历代皇帝专门追封自己家族中有圣德的祖先,最后被游牧民族吸收,正式作为帝王的庙号。

汉人王朝并没有使用“圣”作为庙号的记载,使用“圣”作为庙号前序的皇帝只有两位,一位是辽圣宗,另外一位则是清圣祖。当然,以实际情况而言,这个字的谥号含义,更多的算是一种偏向贬义的情况。

汉朝之后的庙号评定在一定意义上参照了周礼当中的昭穆制度。

“昭穆制度”,就是古代宗庙的排列次序。据《周礼春官小余伯》载:“辨庙祧之昭穆。”郑玄注曰:“自始祖之后,父为昭,子为穆。”也就是说,始祖在宗庙中居中,以下子孙分别排列左右两列,左为昭,右为穆。始祖之子为昭,始祖之孙则为穆;始祖孙之子又为昭,始祖孙之孙又为穆。

这样一来,在昭穆的排列中,父子始终异列,祖孙则始终同列。另外在墓地的葬位也同样以此为准分为左右次序。在祭祀时,子孙也要按照这样的规定来排列次序,用以分别宗族内部的辈分。正如《礼记祭统》所说:“夫祭有昭穆,昭穆者,所以别父子、远近、长幼、亲疏之序而无乱也。”

而太祖往往是一个国家或者朝代的开创者之后,历史上谥号太宗的从汉太宗算起,总计大小十余几人,包括北魏明元帝、南朝的宋明帝、梁简文帝、唐太宗、宋太宗、辽太宗、金太宗、夏太宗(李德明)、元太宗、明太宗、清太宗等。

除了个别的如宋明帝、梁简文帝不能有所作为,与类似于西夏太宗李德明这种追授的庙号之外,其他的都是本王朝的佼佼者和开创者。

至于明太宗是谁?这个可能没几个人知道,但是换成是明成祖朱棣,则是耳目能详了。因为在明朝嘉靖皇帝在位之前,明成祖的庙号就是明太宗。

在中国历史上,后人称呼朱棣为明成祖也可,称呼为明太宗也没有问题,因为这两个庙号都算是明朝当其时的官方说法。

嘉靖皇帝的大礼仪之争端,除了明成祖的庙号变动之外,还有一个被移出宗庙前殿的倒霉蛋,那就是在位时间相对较短的明仁宗,徐阶怠敖袢首谖皇上五世祖,以圣躬论,仁宗于礼当祧”,于是兴献王成了睿宗,于嘉靖二十九年入太庙,而仁宗则被祧出来放进了后殿。

好吧,为了让自己的老爹也过一下皇帝的瘾头,以及让自己的帝位更显得合法,嘉靖皇帝明显没有顾及到自己先祖的脸面了。

而这样的事情自然是会让自己的先祖不高兴了。

《万历野获编》当中有部分内容介绍了一


状态提示:第一三六章 庙号与谥号 中--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