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守城作战当中,物资的越发短缺问题若是在事先有所准备的前提下,能够在一些方面起到减缓这个问题出现的时间。
但是有一点,并非是事先囤积物资就能够有效避免的,那就是对于死亡人员的处理。
与进攻一方的情况不同,守城的一方的活动地区大致上就是防御范围的空间,在这一个前提下,尸体的处理就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而这个问题会伴随着温度的提升而出现等比性质的恶化。
这一点同样是张嘉师对于一些有可能需要进行死守的城邑下达了一个强制命令的原因。
这个强制命令就是死亡人员若是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必须要选择火化的方式来进行处理。
这一点对于秦帝国的很多地区的风俗而言就是一个挑战,但是在秦军多年来已经较为习惯火葬的方式而言,这一个命令并没有得到反对。
张嘉师也不太希望自己在这一方面而言会有一些人的心里面不服,只不过他不得不两害相衡趋其轻。
因为若是一个固守的城邑因为尸体处理的问题而爆发大规模的瘟疫,这个城邑就算最后能够坚守下去,恐怕等到援军到来之际,都没有几个活人了。
这一个情况就好比是一个古人就知道的常识,那就是“大灾之后,必有大疫”。
……
大灾之后必有大疫,主要就是在于尸体或者是腐烂物体产生的疫原,在受灾区域迅速形成一个疫区,然后将疫区内的幸存人员迅速感染,甚至是通过多方面的扩散方式,让疫原迅速向非疫区扩大,形成新的疫区的情况。
而从疫区的形成范围而言,大型的涝旱灾害,蝗灾,雪灾等等,其范围是相当广泛的。
但是若是从形成速度而言,涝灾明显就是最为迅速的一个典型。
因为一般而言,地球上的涝灾主要都是在天气开始温暖之后才爆发的。
从张嘉师所在的后世对于1840年之后的大型灾害的相应计算,部分例子明确说出了大灾之后必有大疫的联系性质:
1840年,四川岷、沱、涪嘉、渠江均发生特大洪水,嘉陵江北水涪调查洪峰流量52100m3/s,四川严重水灾;长江、淮河中下游、沂沭泗地区水灾;海河流域部分地区水灾。这次灾害死亡人数没有相关计算,但是从其143个县受灾的描述而言,死亡人数不会少于10万。
1841年黄河决河南祥符,淹及豫、皖两省23个县,水围开封城。
长江中下游湘、鄂、赣、皖等省部分地区大水成灾,全国受灾县城176个,死亡人数起码15万。
1844年长江中游大水,湘、鄂、赣三省40余县受灾,鄱阳湖区圩堤多决,松滋、枝江“大水入城”。西、北江大水,沿江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水灾。福建福州、浙江嵊县、四川雅安和陕西渭南、华阴局地洪灾较重。全国受灾县城107个,死亡人数起码7万人。
1870年长江发生了历史上最大一场洪水。
据调查估算,宜昌站洪峰流量达1050003/s。洪水主要来自嘉陵江流域,7月上旬嘉陵江流域和三峡区间发生长时间大雨和暴雨,雨区缓慢东移,嘉陵江洪水与三峡区间洪水遭遇,造成了1153年以来最大洪水。这场洪水受灾范围,从四川盆地到长江中游平原湖区,估计约30000km2的地区受淹。
嘉陵江各河沿岸、重庆至汉口长江沿岸城镇农田普遍遭到淹没,合川、万县、丰都、宜昌等县全城尽成泽国。宜昌以下,圩堤普遍溃决,松滋县庞家湾黄家埠堤溃,形成了今日的松滋河分流入洞庭湖的通道。荆江南岸公安县“大水溃城淹平屋脊”,监利以下荆江北岸堤防多处溃决,汉江平原和洞庭湖区一片汪洋。据统计,湖北省有30余州、湖南省有20余州县遭受严重水灾。
此外,豫北、河北承德地区以及淮河下游和辽河中下游部分地区水灾。
这一次长江历史上的最大洪灾,死亡人数很有可能无法大致估算,但是保守估计,起码在三十万人以上。
1906年湘江发生近百年来罕见大水,死三四万人。
长江中下游沿江、淮河流域严重水灾,沂、沭、运河堤决,里运河启归海三坝。
粤东沿海、广西北部湾先后发生风暴潮灾,伤亡严重,仅合浦、北海就死1000余人。渭河流域及浙江、广东部分地区水灾。
1908年珠江流域西、北、东江大水,沿江和珠江三角洲20余县被淹较重。
广东、海南沿海风暴潮灾,伤亡千余人。
海滦河流域49个州县水灾。湖南澧水、山东淄河、汶河、云南元江及黑龙江省嫩江上游大水成灾。
1915年华南地区6月下旬至7月上旬,出现大面积的大雨和暴雨,雨区范围包括广东、广西两省区以及福建、江西、湖南、云南等省部分地区,面积50余万km2,暴雨中心位于南岭山区和武夷山区。这场暴雨造成珠江流域罕见的特大洪水,西江梧州洪峰流量545003/s,均为近200百余年来最大洪水,东江也同时发生大水,三江洪水遭遇,又适逢大潮项托,使珠江三角洲遭受空前严重水灾,三角洲所有堤圩几乎全部溃决,受淹农田43.2万km2,受灾人口379万人,死伤10余万人,水淹广州市7天之久。
与珠江相邻的韩江、闽江、赣江和湘江、沅江等流域也同时发生大洪水或特大洪水。据统计,广东、广西、湖南、江西4省有近100个县市受灾,广东受灾农田68万k2,两广6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