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我本三国一路人>卷三 第一百七十四回 撕13打脸

如果是按照原有的历史进程,老曹完全搞定汉中的张鲁是在建安二十年的十一月,然后于十二月班师回军。

现在的情况到是和原有的进程在时间上相差无几,最多也就是晚了那么个把月的时间而已。但不管是原有进程的老曹,还是现在这个情况下的老曹,都在望蜀而叹。

“既得陇,复望蜀乎?”

这是史料记载中老曹说过的话。而老曹是不想去拿下蜀中吗?绝对不是!老曹不是不想去攻取蜀中,况且当时的时机那么的好,以老曹的性格会不想趁机攻下蜀地才是怪事。真正迫使老曹放弃了趁刘备在蜀中立足未稳就进攻蜀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老曹的大本营很不安宁,使得老曹不得不放弃这么好的战机,改为急匆匆的回邺城去搞政治斗争。

建安二十年攻取汉中时是如此,后来建安二十四年的汉中争夺战也是如此。不过现在嘛,却又多出了件让老曹大为头痛,而且灰常紧张的事情,那就是辽东基本上已经落入了陆仁的手中这个问题。

如果说在原有的历史上,老曹在攻下汉中,兵锋可以直指蜀中的时候可以再咬一咬牙,暂时的不去管大后方的政治斗争的话,那么现在的老曹却是不得不尽快带兵回河北。也不为其他,原因就在于占据了整个辽西与辽东的陆仁,对河北、对老曹的大本营所能够产生的威胁太大了,大到老曹这会儿必须得把主力军团都带回河北并且对各条防线重新布署的地步。

懂军事,或是比较了解这方面的历史的人应该都知道这么一件事,就是占据了两辽地区的军事集团,对以河为为首的华北平原地区有着多么巨大的威胁。诚然,在河北的东北部还有个山海关战线可以遏制住来自于两辽方向的攻击,所以山海关一线一直是华夏古代军事重镇中的重镇,而且山海关一线现在也握在老曹的手里。

但在这个时候就得想起来另外一件事,那就是陆仁在这一时期灰常强大的海上能力。如果是按照一般的战争模式,从两辽方向进攻山海关一线是很不方便,但陆仁如果真的想有什么动作,凭借着自身的海上能力,完全可以跳过山海关一线不打,改由胶东半岛或是徐州地区派兵登陆,直接就绕到山海关的后面去了。换句话说,就是当时的那些战争模式、战略或战术的布署,对陆仁来说很可能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

这些是军事层面上的,而在政治层面上……老曹又该犯头痛症了。为什么这么说?原因就在于陆仁安排着把公孙渊送去许都的这个消息这时也传到了老曹这里。老曹是出色的政客,把几个关键的,诸如荀彧这样的人物,以及某些的事情一串,自然是马上就明白了陆仁玩了这么一手的用意。如果硬要塞几句话在这时面,可以理解为老曹仿佛看见了陆仁在跟自己说:

“老曹你可悠着点哈!有些事情你做得差不多就适可而止吧!真要是你敢走到某一步,那我这里也已经做好了向你老曹动手的准备滴!”

总而言之,这会儿的老曹非常非常的头痛。本来按照老曹的打算,这次拿下了汉中,都准备回军之后借着这个军功顺势的登上王爵的,而在原有的历史上,老曹就是在拿下汉中并且回军之后就把公爵升成了王爵。但是现在陆仁插了这么一杠子进来,老曹对于登上王爵的事情就得好好的考虑一下了。

另外还有要说一下的地方,就是老曹知道陆仁肯定会向辽东动手,却怎么也没想到陆仁会这么快就把辽东给拿了下来。当然了,这个与老曹的历史局限性有着很大的关系。确切的说,就是在当时的战争模式之下,老曹出于常理推断过陆仁拿下辽东所需的时间,推断出来的结果是老曹认为自己打完汉中并且回到河北的时候,陆仁应该还在与公孙渊纠缠着。

毕竟在当时的常识看来,辽东那地方又远又难打,真要把部队开过去,没个一年半载的只怕打不出什么结果。像三国后期司马懿耗死了诸葛亮,接下来在对辽东用兵的事情上所作出的分析是“去百日,回百日,战百日,休息六十日,如此一年足矣”。而司马懿的军事能力不见得就会比老曹差吧?所以司马懿对辽东问题作出的时间推算,大致上也可以引用为老曹对辽东那边的战争时间的推算。硬要说得再清楚一点的话,大致上就是老曹认为陆仁从与辽东方面正式开战时开始算起,怎么说也得要半年以上才能拿下辽东。

老曹对两辽地区也是有想法的,所以老曹还作出过这样的判断,就是他如果不带兵离开河北地区,陆仁很可能都会没胆子去对辽东动手……不过还别说,陆仁当时真的是老曹如果没有带兵去打汉中的话,陆仁也不敢对辽东动手,所以一直是在献帝刘协那里打着外交嘴炮,然后老曹就生出了一份既不是错觉,却又是错觉的那啥。反正老曹是放心的带兵去打汉中了。

而老曹这时的想法,是他打完汉中并且带兵回到河北的时候,陆仁和公孙渊应该还在辽东地界上打得正激烈,而且很有可能双方都已经打得筋疲力尽,那么老曹就可以带着兵轻轻松松的过去坐收一下渔人之利。最次最次,也能够在双方的中间充当一下和事佬,然后大捞好处。

但实际的情况呢?这里要再次的说清楚一下,陆仁安排的“难波船”事件是在建安十九年的秋季八/九月间,然后陆仁处心积虑的东搞西搞,时间就拖到了建安二十年的春夏交际之时。


状态提示:卷三 第一百七十四回 撕13打脸--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