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宣帝总算是平安无事,但是经过这一场叛乱也是元气大伤,尤其是皇后的殒身,对他的打击尤其的大,没过几天就变得老态龙钟了起来,看起来似乎比太后都老的厉害,手掌时不时的就会哆嗦着,就连拿笔都是抖抖索索的写不成字。
这种情况,若是叫他继续当这个皇帝很明显是无法胜任的事情,但是谁敢去对皇帝说你老了,干不了这活儿了,还是赶紧的退位让贤吧,这不是纯属闲着没事儿找死呢嘛!所以,就在大臣们担忧的猜测里,谨宣帝终究是下了旨意,令六皇子南宫彦协助处理朝政,镇北侯从旁协助,若是没有什么大的事情就不必惊动皇上了。
很明显,这就是皇帝的一个信号啊,下一任皇帝十有八九就是六皇子了。大臣们暗中议论纷纷,这六皇子不简单啊,当初被贬为庶人,如今居然咸鱼大翻身,硬是率军勤王救驾得到了皇上的青睐,这储君的位置已经是坐定了的,私底下也在后悔自己当初怎么就看走了眼,觉得这六皇子没什么前途了,现在就是想要往上凑都觉得脸皮发烧。
镇北侯有点小郁闷,还以为这边的事情完结了自己就可以拍拍屁股走人了,居然被留下来当什么辅政大臣?也不看看六皇子都多大人了,早就不需要奶妈了,哦不,不需要奶爹了,添一个人在身边指手画脚只会叫人心里厌烦。
左占个小兔崽子跑的倒是快,一个没留神带着他女人就不见人影了,一点都没有帮忙的意思。
所以,立了大功劳又被新旧两位皇帝格外信任的镇北侯就成了一个天天上朝天天站着睡觉的奇人异士,对此文武大臣们表示很牙疼,至于六皇子,除了感觉有点好笑之外,大体上还是非常满意的,不怪镇北侯府屹立这么多年仍然风光,人家就是懂事识相,当皇帝的能不喜欢吗?
南宫帆阴谋造反,虽然后来在太后的小佛堂里头发现了密道,里面的尸骸证实了南宫帆已经死了,但是这谋逆大罪可不是一个人死了就能了结的事情,镇北侯府没有追随南宫帆反叛,而是誓死勤王救驾,自然不算逆贼,帮着南宫帆的崔氏已经死了,南宫敏下落不明,海捕文书早就已经发放下去了,想来要抓她也不是什么难事,镇北侯虽然有点疼惜这个女儿,可是既然做下这样的大错,就是他也是无法挽回的,六皇子没有迁怒其他人就已经是格外宽宏大量了。
另外,在南宫帆造反的过程当中,不管是控制镇北侯府,还是谋害太子、大皇子两位皇嗣,还有到最后逼宫,崔家都没有落下,还有安国公府在太子倒台以后也借着小黄氏跟镇北侯的一点亲戚关系跟南宫帆搭上了线,还有南宫帆的岳家卢家,自然也被秋后算账了,几家几乎是毫无反抗之力的就被抄家灭族了,太子良娣宋怜心已经是皇室玉牒上有名号的,算是皇家人,网开一面没有一起诛戮,但是私自出逃罪名不小,一旦被抓回来大概会被幽禁一生了。
大皇子侍妾杨金枝,谋害崔贵妃在先,自己逃命丢弃皇上在后,可谓是大逆不道不忠不孝,虽然后来落到左占手里交待了皇宫里的情形,算是立了功,六皇子略一斟酌,留个全尸算是格外开恩了,也不再追究远在清河镇的杨家人。
一连串大动作下来,京城里被清洗的势力不少,很多势力都被重新洗牌,京城一时风声鹤唳,人人都在反思自己有没有稀里糊涂的跟叛乱沾上关系,没有沾上的自然是大呼侥幸,庆幸自己足够冷静明智,发现自己不知不觉的居然沾上关系的则是吓出一身冷汗,暗地里活动开四处打探消息试图蒙混过关。
镇北侯看着不是个事儿,提点了六皇子一句,眼下各处叛乱频发,好多心怀不轨的人物趁机股东灾民起事,与其费那些功夫处置这些墙头草一样的官员们,还不如给他们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让他们去跟叛军交锋去,一方面表示自己的忠诚,愿意放那个面顺便练兵了,这些人一个个富得流油的说。
六皇子顿时茅塞顿开,不愧是常年带兵的,这脑子马上就想到这上面来了,就是啊,对付那些人还得自己动手,直接叫他们火拼去,两下里狗咬狗,他倒是省心了,于是请示了谨宣帝,大笔一挥,就把这些个闹心的给打发去平乱了。
至于这些人会不会临阵反水,他倒是不担心,民间那些叛乱全都是小打小闹,他现在可是有镇北侯和林志国两位军中大将协助,只要不傻的都会明白该怎么做。
苏氏也算是苦尽甘来了,这么多年以来藏在南宫萧的后院里委曲求全,等的不就是这一天,可惜苏氏出身不高,当年虽然也曾经是千金小姐,可惜家族早就已经在六皇子获罪的时候就已经败落了,如今也找不出几个人来了,她这个样子自然是无法成为六皇子的正妃,就成了苏侧妃。
六皇子本意是把罗氏也一起接来,两个侧妃的名额正好一人一个,临出发的时候倒是真心实意的去问过罗氏,可惜被后者一口拒绝了,宁愿一辈子都留在辽东这苦寒之地,再也不回京城来了。
说起来罗氏跟六皇子之间也是关系匪浅的,当初六皇子的生母产下的其实是一对双胞胎,这件事情是个秘密,被谨宣帝给压了下来,双生子在皇家那是不详的象徵,自己的亲骨肉也舍不得伤害,就把其中一个给抱养出宫养在了外头,这事儿当初还是镇北侯经手的,所以南宫萧是清楚的。这个孩子长大之后结识了罗氏,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