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七窍玲珑的人,岂会搞不清丘吉尔前后态度大变的真正原因。
中国远征军进入东南亚之初,英国政府和学兵军做了多笔交易,这些交易中或多或少都有美国政府的影子,当时罗斯福还感到奇怪,不明白为什么一向骄傲矜狂的英国人怎么突然转性了,居然毫无原则的容忍学兵军在他们的传统势力范围内为所欲为。美国曾经就是英国的殖民地之一,所以罗斯福太了解英国人的秉性了,日不落帝国视殖民地为禁脔,他可不认为凭美国的影响就能够让英国人放弃这一坚持。他和马歇尔、诺克斯等军方大佬探讨以后才弄明白了其中玄虚,知道英国人在亚洲是真被逼上绝境了,所以才不得不降低身份与学兵军做交易。而现在丘吉尔的态度忽然变得空前强硬,这背后玄机其实也不难看穿,归根结底就在于日军转移了进攻方向,缅甸和印度似乎一下子变得安全了。
明白这一点,罗斯福叹息不已——英国人的目光实在是太短浅了,为了眼前的一点蝇头小利居然就敢抛弃盟友做两面三刀的事情,他们难道不知道,如果澳大利亚失守的话,那么日军就会再次进攻缅甸和印度,届时,英国人却拿什么来坚守呢?
有比较才有差距,与丘吉尔相比,欧阳云刚才的表现堪称完美,当然这是基于他这个年龄段。罗斯福心中其实希望欧阳云能够表现得稚嫩一些,哪怕是稍稍示弱一下也好,这是符合美国利益的,但是丘吉尔“自以为是”、“自私”的表现让他越发认识到在亚洲是不能指望英国人的,于是他还是强自摁下一些基于国家层面的复杂想法,承认欧阳云通过了考验。
丘吉尔态度太强硬了,罗斯福意识到单凭语言只怕难以令他改变主意,转变话题道:“首相先生,如果德国谋求在英伦半岛登陆的话?贵国政府会撤往印度吗?或者,中东也是不错的选择?”
这是个令丘吉尔极度泄气的话题,他的气势立刻为之一挫,“吧嗒吧嗒”的抽了两口雪茄道:“我们绝对不会放弃本土——”说到这里,他注意到罗斯福嘴角溢出的笑意,知道在这件事上没办法糊弄美国人,决定还是如实相告比较好,遂换上一种语气道:“总统先生,纳粹德国的‘v2火箭’太邪恶了,我们的部队还有工业设施在德国人的狂轰滥炸下损失很大,我们内阁曾经讨论过,觉得与其在本土被动挨打,还不如尽早的将军事工业设施搬到安全的地方去,这样能够为大不列颠保留一丝元气,也能减低对贵国物资的需求。当然,如果贵国陆军能够尽快参战的话,我相信可以守住本土。”
现在的欧洲,除了英国以外其它国家和地区已经悉数被德国降服,英国能够苦苦支撑,一方面得益于英吉利海峡这道天堑和强大的海军。再就是因为有美国的支持,英国空军能够捍卫英伦半岛的领空,这保护了后方的军事工业,让英国军队拥有坚持下去的物质保证。然而,随着“v2火箭”登场,英国的空中优势不存在了,军事工业设施不再安全,甚至于军队都不敢老是停留在一个地方,于是丘吉尔内阁中的不少人便提出利用强大的海军实力转移这些工业设施,学法国人在殖民地抗击德军,积蓄元气以等待****。
丘吉尔内阁对学兵军的态度前后迥异,日军进攻方向转向澳大利亚是一个因素,而最关键的便是因为英国政府一旦转移到亚洲的话,他们迫切需要对印度和缅甸拥有绝对的控制权。
英国政府希望美军直接参加欧洲战事,丘吉尔已经不是第一次向罗斯福发出呼吁了,不过如同前几次一样,罗斯福依旧以“美军还没有准备好”拒绝了。
美军真的还没有准备好吗?这当然是推托之词。海军方面,太平洋舰队以及中途岛潜艇部队虽然全军尽墨,但是美国人还有大西洋舰队,而全力运转起来的美国战争机器是非常恐怖的。单拿造舰能力而言,其造舰能力相当于日本的五倍,也就是说日本一艘航母下水,美国这边已经下水了五艘。这还是在美日两国资源都管够的情况下。陆军方面,早在欧洲战事开始时,美国就在扩建国民警卫部队了,而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美国青年的从军热情空前高涨,现在美军根本就不缺乏兵员。
美军之所以迟迟没有加入欧洲战场,客观因素是新兵还没能完成系列训练,主观因素则是美国国内的不少人依旧希望能够像一战时那样,在各国打得精疲力竭的时候再加入战场,以最小的代价收获最大的利益。
丘吉尔的神情登时变得落寞起来,他想了想道:“那么总统先生,我们只能准备撤出英伦半岛了。英国不可能投降,但是我们现在也没有能力坚持本土作战了。”说完这话他的表情越发苦闷,习惯性的把左手伸进怀里想掏出怀表看看时间。“咦!我的表呢?”他忽然惊呼道。然后站了起来转身在沙发上寻找。
欧阳云此时正带着法鲁克和史迪威还有韦唯尔等英美军官谈论亚洲战事,他脸上散发着强烈的自信,说到美国菲律宾部门时,更信誓旦旦的对史迪威道:“郭奎将军是我们学兵军中的一员猛将,在他的训练下,贵国菲律宾部队的战斗力绝对会有质的飞跃——什么?您质疑我们的训练方式?不,不,学兵军的训练方式是最先进的,要不然怎么解释我们能够从几万精锐日军中将贵国官兵从甲米地战俘营中营救出来——法鲁克,你干什么?”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