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丰四年二月,金国太子金翎登基为帝,立太子妃如陌为后,拒百官谏言,不纳妃嫔,空设后宫。同月底,封国辰王亲领精兵二十万,攻打金国边境,来势汹汹,勇不可挡。并要求帝金翎将帝后如陌交出,金翎不为所动。命全军将领顽强抵抗,彼此僵持难下,自此,金封两国再次势成水火。
太阳西斜,残红似血,天边一朵浮云过处,失了往日的悠闲,似留下了淡淡的一抹匆忙的痕迹。
如今已是四月,傍晚的天气有着微微的凉意,金国皇宫中幽长寂静的宫道上,一名女子素衣裹身,乌丝飞扬,清冷的双眸带着疏淡的怒意,在经过的奴才们慌张的跪拜行礼中,视若无睹,簌簌而行,直往皇帝处理政务的御书房方向快步而去。
御书房。桌案上奏折堆积如山,有一半是关于边关军情急奏,就在十日前,封国再次攻陷一座重要城池,金国大将在战争中非死即伤,如今朝中可用将才所剩无几。而另一半则是劝谏皇帝以江山社稷为念,将皇后交出,平息战乱,还国之安定。
御案下方两名中年男子,伏身跪地,一级品阶官帽直抵地面的墨色官袍前摆之上,身子微微颤抖。正是左丞相与兵部武尚书二人,那一半劝谏皇帝交出皇后的奏章正是此二人带头联合文武百官共同上述。
金翎召他二人前来,已有近两个时辰,他们自打进了御书房,行完礼就一直没起来,端坐御案前的年轻帝王就好像彻底将他们给忘记了,而他们只能安静的跪着,不敢出声打扰。
金翎以手扶额,很有耐心的一道一道的翻阅着那些奏章,并无半分苦恼或是不悦的神色,只不过,他每看完一本便会笑着轻哼一声,声音中辨不出喜怒,继而一甩手将手中的奏章扔了出去,或砸在白色墙壁上弹回到地面,又或者砸在伏跪之人的头上、身上,总之是砸到哪里就是哪里,他连看也不会看一眼,不出一刻钟的功夫,整个御书房,已是明黄满地,一片狼藉,再无踏足之地。
“参见皇后娘娘!”门外响起奴才们的参拜之声,紧接着,一道女子清浅的声音响起:“皇上可在里头?”
“回娘娘的话,皇上与丞相大人、尚书大人正在御书房议事。奴才这就进去禀报……”
“不必了。我自己进去。”
“啊?!娘娘……”
金翎手中的动作微微一滞,狭长的双目之中有一丝复杂光芒一闪而逝,似是等待许久的期盼,又带着几不可察的伤感,瞬间被强自压下,手中的奏章在御书房的大门打开的那一刹那,朝着门口直扔了出去。
如陌一推门就见一黄色的不明物体朝着自己直飞而来,心中微惊,却不闪不避,任由那道奏章带着疾风擦过她鬓角的发丝在她光滑细致的眼角留下一道不算深的血色划痕,落到院中的青石砖上发出的低沉的声响,令满院子的奴才们不约而同的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紧低着头,身子在黄昏的凉风中瑟瑟发抖,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
如陌毫不理会眼角的血痕,若无其事的踏进了屋子里,看着满屋的狼藉,不禁皱眉,扫了眼在她到来之后,唯独没有抬眼看她的坐于上位的年轻男子,面无表情的弯腰捡起其中一本奏章翻开,毫不意外的看到有人义正言辞的说她是红颜祸水,为国之社稷应尽早将她交出去。若果真如此,倒好了。
她勾唇浅笑,扔掉一本之后再捡起其它的来看,每一本如执一词。
武尚书见她就这么冲了进来,便直起身,回头冲她疾言厉色愤愤指责道:“娘娘真是胆大妄为,身为后宫之主,理应克己守礼,方能为后宫之表率,怎能不经通传,便擅闯御书房,该当何罪?”
如陌冷冷的扫了他一眼,却面带笑容,不答反问道:“大人你认为,如陌该当何罪?后宫无一妃嫔,不知如陌又要为谁人做表率?”
武尚书面色一窘,随即恢复自然,道:“现在没有不代表以后也没有,你既贵为皇后,就应该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自古有云,后宫不得干政,你不经皇上批准,私自翻阅奏章,是为大逆不道,应给予严惩。”
如陌面色不改,迈着轻悠小步,踏着明黄的奏折,缓缓走到武尚书面前,望着他淡笑道:“依大人之见,该如何严惩呢?”
只是一个淡漠的眼神,却令武尚书忽觉有一道无形的沉重压力在他头顶当头压下,令其不敢正视。他目光躲闪道:“应……应立即废除皇后之衔,驱逐出我金国的边境,永远不准再踏进金国的土地……”他话未说完,只觉眼前一黑,面上遽然一痛,一本奏章迎面飞来,狠狠地甩在了他的脸上。他吃痛的惊呼出声,又慌忙掩口,只听前方传来一道不咸不淡却自成威严的声音:“你们眼里,可还有朕这个皇帝?”
武尚书心中一惊,意识到自己触怒了皇帝,慌忙磕头道:“臣,臣知罪。”
金翎自始至终头都不曾抬一下,只带着微薄的笑,面无表情道:“滚出去!”
“遵……遵旨。微臣告退。”武尚书退下,左丞相也连忙告退。
大门被轻轻合上,阻隔了门外照进来的最后一抹残阳。
如陌靠近御案跟前站定,冷冷的目光直盯着垂眸的金翎,沉声问道:“你究竟把我爹娘关在了何处?”
自从他以她父母的性命作要挟,坚持立她为后,之后她就再也没见过他一面。她在宫中千方百计调查父母的下落,却找遍了整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