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穿越重生>穿越之我是东北王>第141章 高加索绞肉机(上)

让我们把时间调回到当天夜里七点五十五分,也就是苏联人准备两路大军同时行动之前,地点:黑海与里海之间的高加索山区。

前文提到过,高加索地区多山,两条主要山脉中的大高加索山脉从黑海北部的塔曼半岛向东南延伸到里海的阿普歇伦半岛,长约1200多公里,而另一条小高加索山脉位于库拉河与阿拉斯河谷之间。如此多山的地形,却盛产石油,通过陆上铁道网和海上船运可以直接将石油快速运到哈萨克斯坦。

这么重要的战略要地张天霖自然不会放松警惕,要知道包括高加索地区在内的一整片石油开采冶炼基地都在苏联的虎视眈眈之下。除了广征工人倚靠大高加索山脉和小高加索山脉修建永固工事群之外,张天霖还将新疆军区高存信的第二十四轻装集团军和李觉的第二十五轻装集团军派往高加索,委派著名的抗日将军,晋绥军少壮派军官傅作义亲自坐镇。

傅作义是个著名的“守城将军”,让他依靠钢筋混凝土的永固工事群来打一场防御战,这可真是用对了地方。虽说派来的是两个轻装集团军,但是就高加索这地形你把张作相的重装第一集团军或者于学忠的重装第四集团军拉来也没用啊,山脊的倾斜角度直接超过坦克装甲车的最高爬坡角,只能趴窝当靶子。相比较于重装集团军,轻装集团军的武器多是轻便灵活的全地形突击车和大量的伞降型越野突击车,此外还配备了大量的武装直升机和运输直升机。这在山地作战中占有极大的优势,而且轻装集团军的士兵的训练也较侧重于丛林山地作战。

“沙沙——沙沙——”暖风吹过林间的阔叶植物,发出沙沙的声响,一名值守在前线观察哨中的士兵用手肘捅了捅他身边的同伴:“哎哎,你听到什么声音没有?”

“声音?没有吧,这除了风吹树叶的声音还能有什么。”那士兵略有困意,在这暖风吹拂的夜里不犯困是不正常的。

“你仔细听,好像有细碎的脚步声,我以前跟着我爹在山里打猎的时候,野兽的脚步声就算再轻我也从来没有听漏过。”先前说话的哨兵一本正经的说道。

“好像是有那么一点。”旁边的哨兵竖着耳朵听了一会儿,点了点头继续说道:“是有脚步声,而且还不止一个,咱们阵地前面有三道铁丝网,一般野兽是进不来的。”

先前说话的士兵一听同伴的分析,连忙奔到哨所的电话机旁边摇了三圈摇把:“迫击炮阵地吗?我这里是前沿观察哨,听见阵地前方有脚步声,请求发射照明弹!”

“嗵—嗵—嗵——”迫击炮阵地上面,炮兵将三颗60毫米照明弹塞入炮膛,三声闷响之后,三团耀眼的白色光球顿时在整片阵地上空炸开,照明弹中的金属燃烧物在松香等缓燃剂的作用下缓缓燃烧,同时放出大量的光线,将这片小小的钢筋混凝土阵地照的亮如白昼。

借着照明弹的光亮,前沿观察哨的两名哨兵顿时被眼前的场景惊得倒吸一口冷气。数也数不清的苏联士兵在树林里呈散兵队形蹑手蹑脚地向这片阵地摸过来,照明弹带来的强光令他们显得有些措手不及,涂着红色五角星的钢盔在惨白的照明弹光芒下闪烁着金属的寒光,同样闪烁着寒光的,还有前沿观察哨中的一挺通用机枪和林间苏联士兵手中的莫辛纳甘步枪。

“我开火,你赶紧发警报!”

“消灭他们——”(俄语)

两边人几乎是同一时间反应过来的,一名哨兵握住观察哨中那挺通用机枪打开保险就开始疯狂射击,而另一名哨兵则握住电话开始拼死呼叫:“总部,总部!这里是前沿观察哨,这里是前沿观察哨,发现大量苏联士兵夜袭,发现大量苏联士兵夜袭!请求炮火支援,请求炮火支援!!!”

“哒哒哒哒哒哒——砰砰砰——”通用机枪密不透风的枪声中夹杂着莫辛纳甘沉闷的枪声,哨兵额头上豆粒大的汗珠滚滚而下,金属弹链从两百五十发的弹箱中哗啦哗啦地往外疯狂输送,枪管已经被打的通红,曳光弹指示的弹道已经与标尺指向的方向偏出十万八千里——这根枪管因为长时间连续射击带来的高温已经被完全打报废了。

“咔——”一声清脆的挂机声,子弹打光,求援完毕的哨兵立马从一旁的弹药箱中拎出备用枪管和一箱机枪子弹,趁着同伴帮着装子弹的功夫,负责射击的哨兵则按动枪身上的卡榫将已经报废的枪管扔到一边,更换上一旁的备用枪管。

苏联士兵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宝贵的机会,要知道刚才那一阵疯狂的射击让他们付出了将近百名士兵的性命。已经被愤怒冲红了眼睛的苏联士兵一边举着步枪向着前沿观察哨射击,一边从手榴弹袋中掏出木柄手榴弹,一股脑地向前沿观察哨扔了过去。

“轰轰轰轰——”由圆木和沙袋构成的前沿观察哨自然承受不住手榴弹如此密集的轰炸,右半边彻底地被炸飞,露出一个大大的破绽。比哨所损毁更严重的后果是刚才那阵爆炸中,一名哨兵很不幸地被弹片击中阵亡,而另一名士兵也被炸得浑身是血,眼前的景物一片模糊,耳朵更是嗡嗡作响。

仅剩的这名哨兵挣扎着爬起,握住已经更换好枪管的通用机枪上膛瞄准,瞄准的效果自然不怎么好,他像是喝醉酒的人一般看什么都是旋转着的,只能凭借自己的感觉扣动扳机射击。这样的射击使得偷袭的苏联军队除了几个倒霉鬼被击中


状态提示:第141章 高加索绞肉机(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