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三国之帝王路>第182章 送贾诩

之所以想起刘繇,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关系,而是因为刘繇手下的一位大将——太史慈。

喜欢三国的人,一般对蜀魏大将比较熟悉,而对东吴将军则要陌生一些。但实际上,东吴亦有大将,并且丝毫不比蜀魏差。东吴有百骑劫营的甘宁;有江表虎臣徐盛;有周泰蒋钦;有“士别三日”的吕蒙;更有大将太史慈!

《吴书》曾记: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黄县人。东汉末年武将,官至建昌都尉。弓马熟练,箭法精良。原为刘繇部下,后被孙策收降,自此太史慈为孙氏大将,助其扫荡江东。孙权统事后,因太史慈能制刘磐,便将管理南方的要务委托给他。建安十一年太史慈逝世,死前说道:“丈夫生世,当带三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三国演义》则改的更为豪迈“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言讫而亡,年四十一岁。

太史慈,真男儿也!

刘裕对太史慈犹为喜爱,只因此人既忠又孝,并且武艺高强,统军有道,是不可多得的大将。

要说之前,刘裕不认为自己有可能得到这员大将,毕竟江东离他太远,而且他也没什么地位。可现在不同,他是天子皇兄,而且又恰恰和刘繇是亲戚。因此,他觉得自己有可能得到太史慈。

“伯侯,我叔父帐下有员大将,不过得不到我叔父重用。我想招他来汝南,不知伯侯可有什么办法?”心头火热,刘裕直接告诉杜畿,问他可有办法。

杜畿讶然,显然不知道刘繇帐下还有大将,并且刘裕竟然想招来。仔细一想,他开口笑道:“既然刘扬州不重视,以公子与其关系,一纸书信便可招来。”

这是实话,刘裕只是太重视太史慈,心里不觉以为别人也重视。实际上,太史慈在刘繇帐下不受重视,刘繇看在刘裕是其侄子的份上,估计真的会将太史慈派到汝南。

听完杜畿的话,刘裕心头大喜,仿佛太史慈已经来了似的,“好,伯侯你写两份书信,一份给刘荆州,一份给刘扬州。”

刘荆州盛名难副,刘扬州可就名不副实了。此时的刘繇已经离死不远,只有区区豫章一地,还是投靠刘表才得来的。而史书记载,明年即其死期。也不知道这时候刘裕讨人,他会不会给,再不给太史慈可就投降了孙策。

“不行,我要亲写一封书信给太史慈。伯侯,你回去休息吧。”思来想去,觉得不妥,生怕太史慈心有隔阂,刘裕当即决定亲写一封书信。

杜畿也没有事了,当即拱手告别。而刘裕写了好几遍书信,也回房休息去了。

第二天清晨,上蔡城外,十里长亭处。

北风呼啸,铅云重重,天色昏暗。长亭外,停着一架马车,两匹俊马。长亭内,备了一桌酒菜,坐着四个人。

“文和先生,话不多说,一路平安。”刘裕朝贾诩举起一杯烈酒,大声说道。随后,将杯中烈酒一饮而尽。

贾诩难得脸上露出笑容,也喝了一杯酒,随后说道:“听说将军文采斐然,诩将归去,不知将军可否赋诗一首以送之?”

这些日子以来,贾诩与刘裕已经相当熟悉。贾诩也知道刘裕的为人,对其相当赞赏。也许,这也是其同意联盟的原因。不过贾诩为人理智,并没有因私废公。

“哈哈,我可没听说贾文和也喜欢诗文。”刘裕闻言一愣,随即放声大笑,豪气干云。

笑过之后,刘裕又开口说道:“既然文和开口了,我怎么能不做。文和也知道我于许昌宫所创词吧,今日便再做一首以送文和。”

看着陷入沉思的刘裕,贾诩不由一愣。他这些日子见识了刘裕的大度和谦和,但没有见识过刘裕的大气和慷慨。故而此时见刘裕如此豪气干云,不由自主的愣住了,但随即便恢复正常。

而这短短的时间,刘裕已经走到栏杆前,突然的高声长啸起来。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

贾诩闻声而动,如遭累雷击,盖因诗中之情怀之悲痛。不过随后他就微微摇头,暗道此词估计不是写给他的。词中以“秋风”点名时间,而现在可是寒冬腊月了。果不其然,词的下阙证明了他的想法。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词虽不是写于我的,不过确实是豪情万丈,男儿之悲啊!”贾诩听完,久久无语,只在心里暗道。

而刘裕也是久久无语,只因这首宋词让他内心震荡不已,隐隐约约似乎懂了原作者的情怀,似乎透过时空看见原作者那双悲天悯人的眼睛。

“文和,此情此景,感慨万千。虽不是写此时,然而情怀无二,相信文和不会失望的。”长叹一声,再次将烈酒浇进胸中,刘裕回头对贾诩说道。

贾诩敛去脸上感慨之色,轻轻笑道:“此等情怀,诩不敢妄言。”

此词之情怀,离不开忠君忧国,而刘裕的话更是暗有招揽贾诩之意,但贾诩却委婉的拒绝了。

没有失望,刘裕自然知道贾诩不是那么容易招揽的,这也是他没有直接开口的原因。

“哈哈,来,文和,你我再饮一杯


状态提示:第182章 送贾诩--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